想咨询一下关于中国芯片很少提到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能为芯片科技起到领军作用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你说的这个国家级的科学院,在科学中的定位,是研究基础科学,他们的成果需要转交给实用技术专长的商业公司来进行商品化。全世界大概都是走的这个技术开发路子,其中美国走的最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EUV光刻机,就是美国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出了成功,然后转让给了荷兰ASML,再经过商业化就变成了现在的EUV光刻机。
国家级的科学院,经费来自国家,国家的资金则是所有纳税人的付出,理论上全中国的纳税人都拥有这些科学院研究出来的成果。因此,很显然,科学院自己去直接商业化成果,就涉及到产生的利润是属于国家还是科学院本身的问题了。因此,将成果有偿作价转让给商业化公司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由商业公司自筹资金进行商业化研究,这时产生的利润就没有所有权问题了。
目前中国芯片领域内的问题就是“商业化”的问题。国家科学机构已经将基础研究完成,但找不到足够水平的商业公司来承担“商业化”工作,或者商业公司技术水平的问题,无法快速将成果“商品化”。这不是国家科研机构能解决的事情。
现在EUV光刻机就不说了。DUV光刻机的所有子系统的原理性研究,都分别由国内的国家研究机构完成,并将成果也转让给了商业公司。现在DUV光刻机所有的问题,都是商业化问题,而不是原理性问题。这不就是说明了,国家研究部门已经完成了任务,掉链子的部分是商业公司。
这也不能指责商业公司。商业公司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商业机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做出不挣钱的光刻机。因此,作为自负盈亏的商业公司,不仅仅是要研究出光刻机,更重要的是研究出能赚钱的光刻机。但芯片制造设备市场就那么一点大,投入巨资研发,很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所以,商业公司在研发光刻机时不积极,就很正常了。
所以,如果一切都按照市场来办事,大概芯片的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但很显然,总有人认为“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市场”,所以,芯片就变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了。拜登刚刚签署一个关于芯片的法令,对我们是一个很深刻的警示。
无论芯片也好,AI也罢,还是什么未来新科技,关键是要有领军人。比如当年的钱学森:他的归来不只是成就了原子弹。在好多领域都是在他的提议下才设立的学科。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是实干型人才,而且缺乏领军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高瞻远瞩,不做具体事务,是需要至少50年的科技前瞻性。能创立学科。这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那些总在唱衰国产芯片的人,真的了解国产芯片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吗?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些重要的领域,国产技术已然占据主动!
不得不说,有时候“内卷”真是件好事。拿造芯来说,国内互联网公司扎堆研发芯片,除了阿里、腾讯、百度三巨头之外,字节跳动同样加速自研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
然而,我也看到,这些手握技术、人才的科技公司没有各自为战,反而联手合力攻关核心技术,集众智办大事,这样的“内卷”值得提倡。
像阿里旗下的平头哥,他们的玄铁910被誉为最强开源芯片,其性能提升一倍,成本却降低一半。今年年初,玄铁910还成功运行了安卓系统,有望打破边界进军移动芯片领域。与此同时,平头哥还打造了自己的阵营,与各行业伙伴联手研发芯片。基于普惠芯片计划,平头哥与全志打造的计算芯片预计3年出货将突破5000万颗。除了全志,平头哥的客户已超过100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国内的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领域将成为国产芯片的天下。
如今,数字视网膜芯片、物联网通信芯片、计算芯片等领域,国产芯片都在努力挑大梁!经过多年自研,中国芯片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随着平头哥等头部公司带动,越来越多行业的领军企业下场造芯。
要在芯片上不任人宰割,中国必须走自研这条路!虽然实现“从有到强”道阻且长,但中国芯片的全面自主一定会实现!
“中国芯片产业最缺的是领军人物,在集成电路发展中有一个领军人物太重要了”原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国宝如是说,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始终没有产生一个像台积电张忠谋、韩国三星梁孟松这样的领军人物。半导体产业工程都是在政府主导下搞的,当时的投入和我们国家的财力相比也算是重视了,但和台积电、三星比,我们的投入就太少了。
中国芯的希望,截至2025的五年内投入10万亿,包括半导体技术在内尖端科技领域,加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教育和融资,以应对美国对该领域的技术限制。
随着中国在该领域不断的投入,国产芯片制造商可能会从政府的支持中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这是一个即将出现爆炸式增长的行业。由于中国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投资,未来可能会出现世界级的中国芯片巨头。”
中国是半导体的进口大国,目前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芯片,但是美国对芯片技术的限制可能使得中国企业从海外采购零部件和芯片制造技术变得越来越困难。大部分进口的芯片在中国被组装成手机、军用雷达和电动汽车等制成品,再出口到国外。
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这是芯片产业的特点。芯片制造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作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重资产业务,其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巨大。很多时候,研发费用投入多少往往就能看出一家公司追逐先进技术的决心有多大。
英特尔作为摩尔定律的坚定追随者,一直在推进制程工艺的前进,在10nm之后,他们要继续走下去,就必须提高其研发投入。英特尔公司研发和销售比例一直稳定在20%左右。2019年英特尔研发支出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半导体公司,达到134亿美元,略低于2018的135亿美元;其研发占公司营收比重18.57%,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占前十大半导体公司研发支出总和的32%,足见其重视程度。
除了加大投入之外,国内还定下了五年内将芯片自主率提高到70%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看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国内的半导体公司才能产生紧迫感,从而专注于芯片技术的研发。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表示:目前我国高端芯片的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人才。 "我们现在感到最头疼的或者压力最大的是人才问题。所以从人才上要有一个好的机制。一方面,是能够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到集成电路领域,同时呢,也应该从实战当中锻炼一批我们的集成电路领军人才,还要通过高校,来培养一批基础性的人才。"
希望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在核心芯片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有望缓解。我们有庞大的市场,也有很好的政策,加上我们有一支逐渐成长起来的队伍的话,我们集成电路,特别是我们核心关键集成电路的发展,应该讲在未来几年是有很大希望取得重大突破。所以今天我们的这种被动局面,应该说再有十年的努力,我们应该可以逐渐的缓解,我们那时候可能就不会受制于人。
改行做房地产、经商!
短腿柯基王
2022-10-30因为你找错机构了,应该找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是偏向基础理论研究的,中国工程院才是偏向具体建设——工程科学技术。芯片的主要理论都已经摆在人类面前,除非有新的理论出现,指出新的道路。
这方面的专家,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裁,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具体来说中科院中来找路的,工程院是找到路之后,具体怎么走的,怎么做的。
芯片制程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理论,现在的问题是“理论上可行,但怎么做到”,图纸出来了,这个工程得由具体的干工程的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