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安阳师范学院的历史学怎么样?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安阳师院前身是殷商皇家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建校早于哈佛。
五线城市,一般的学校
不怎么样,最终当个历史教师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还可以主干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中外关系史、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文献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中国断代史、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历史学科教学研究等。实践教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商丘头条# 从事教师行业,河南最好的高校是①河南师范大学,一本招生,文563,理565,国家级特色专色,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
②信阳师院,特色骨干学科高校,一本二本招生,学校历史悠久,考研的学生多。一级学科化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
③洛阳师院位于洛阳,1916年河洛师范,国家特色专业,物理,化学,国家专业综合改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④南阳师院,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古代史。
⑤安阳师院。古都安阳,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计算机,化学工程与技术。
⑥商丘师院,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了各地的热点,报考考生多,还有前一段举行招教,报几千名只招几百个,天南海北的都有,交通工具发达,考点水泄不通。教师真成香饽饽,这和高考地方免费生遇冷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工作稳定,还是吸引不少女生报考。有志做老师,可选择上述高校。
首先,学校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其次,历史学是一个冷门专业,就业方向不太明确
最后,建议向学术方向发展,考研究生,考博士,到学校授课或去文物单位做顾问
刘东升,男,汉族,1982年生,河北唐山人。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方向魏晋南北朝史。入职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各类地厅项目3项。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北方论丛》、《学术交流》、《山西档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篇。获地厅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主要承担《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钱币》、《安阳通史》等本科教学课程。曾荣获安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优秀奖各一。
近年来曾荣获 “安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安阳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安阳师范学院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一)教育经历
1.2001-2005,河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 2005-2008,四川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3.2008-2011,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二)承担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夏认同视野下的十六国民族整合研究(15CZS047),在研。
2. 安阳市社科规划项目:安丰新出东魏《张琼墓志》考释,结项三等奖。
3.安阳市社科规划项目:乡土历史教学与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结项三等奖。
4.安阳师范学院教研项目:《安阳通史》课程实践改革与安阳文化资源对接研究(2015-ASJY-YB33),结项三等奖。
(三)发表文章
1.《祖述华夏:五胡王朝的合理性建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第2期。
2.《排斥与凝聚:春秋战国时期夷夏之辨内涵》,《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3.《东魏张琼墓志考释》,《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4.《十六国时期北方豪族的政治境遇》,《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5.《十六国军镇制度探析》,《学术交流》,2017年第8期。
6.《北魏南北尚书制度考》,《北方论丛》,2017年第1期。
7.《论北魏天赐三年的地方统治体系改革》,《山西档案》,2016年第4期。
8.《〈安阳通史〉课程实践改革与安阳文化资源对接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9.《两晋之际石勒集团的进取策略》,《邢台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10.《《魏书》标点勘误一则》,《江海学刊》,2014年第1期。
11.《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勘误一则》,《江海学刊》2013年第2期。
(四)获奖情况
1. 《东魏张琼墓志考释》2015年度安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东魏张琼墓志考释》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论北魏天赐三年的地方统治体系改革》2016年度安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沉稳大叔
2022-11-06张秋芳,女,汉族,1983年1月生,历史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甲骨学和商周文化教学与研究。
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1.《卜辞中“梦”字结构演变规律及相关问题研究》(独著),《中国文字研究》(CSSCI来源集刊)2017年第25辑。
2.《商代梦与选祭关系考略》(独著),《中国典籍与文化》(中文核心)2017年第3期。
3.《从殷墟卜辞看梦与疾病的关系》(独著),《中国典籍与文化》(中文核心)2016年第4期。
4.《从人性主义视角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独著),《语文建设》(中文核心)2016年第12期。
5.《论周公治国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独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6.《利簋制作年代补考》(独著),《文物春秋》2015年第5期。
7.《<帝王世纪>原始宗教思想探研》(合著第二),《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8.《<俎侯夭簋>:“易在俎王人□又七生”考释平义》(合著第二),《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二)学术会议
1.2016年11月25日-27日,全国第二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姓氏文化高峰论坛,地点:陕西岐山,论文:周代梦与命祀关系考略。
2.2013年9月25日-28日,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地点: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