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寻浙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参考书目?

想咨询一下关于寻浙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参考书目?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岁月如酒

    高考生,浙大和南大的文科怎么选择?
    最近一个亲戚的孩子准备报考大学,孩子选科偏文科,根据平时水平和一月份的选考成绩上看,应该能上一所比较靠前的985高校。虽然六月的高考还没启动,TA的父母现在就未雨绸缪了,倾向于报浙大(毕竟本省学生招生多,浙大名气响,在本地就业较好)。但是其本人却想报南京大学,尤其是中文系就读,于是来咨询下我的看法。
    作为一名在高校任教近二十年的理工科教师,其实我对人文社会科学也还是比较关注的;所以力求从旁观者角度,抛弃地域观念,不偏不倚地作答这个问题。南大是一所具有优秀文科传统的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名家辈出,文脉传承,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建树颇多!就比如文学院就出现过南怀瑾,李瑞清、黄侃、吴梅、方光焘、胡小石、汪辟疆、陈中凡、潘重规、杨晦、唐圭璋、吕叔湘、罗根泽、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知名学者(这里面有不少浙江人,如南怀瑾、胡小石、方光焘等)。外语学院更是盛产外交家,毕季龙、谢启美、沙祖康,8位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中,3位都是南大毕业生。此外大家耳熟能详的外交官,还有华春莹,杨洁篪,刘欣等也是南大毕业的。难能可贵的是这所高校还往往会引领社会思潮,比如改革开放的破冰檄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从南大出来的。而代表国内文科最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也是南大首先提出并被广为接受。这些成就既体现了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风,也和南京所处的六朝古都气质相吻合;更表现出卓越进取、与时俱进的大家风范…
    近代,浙江的文学家灿若星辰,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浙江文学家辈出,可以说提到现代文学一大半要看浙江。传统的三周(周树人,周建人, 周作人),李叔同,蔡元培,王国维,茅盾,徐志摩,郁达夫,戴望舒,夏启尊等等。然而,这些名人大多在省外高等学府就学,而且不少和南京有渊源。比如鲁迅和周作人先生就曾经在南京的江南陆师学堂就读,徐志摩做过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老师,而南大的校歌就是李叔同写的。蔡元培和王国维是清华北大的学术泰斗,蔡还是当时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的院长,戴望舒的祖籍是南京等。略显遗憾的是,曾经浙江大学的文科不是很强(部分原因是1952年的大学调整),浙大的强项是工科、社科(比如经济和心理学等);此外浙大医学、农学、工学比南大强。然而今非昔比,近十年浙江大学越来越意识到文科对于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性,动作频频,尤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放大招”。如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全职加盟浙江大学,受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至此,浙大文科资深教授已有13位。相反,南大这些年的文科人才有不断出走之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执行院长杜骏飞已全职加盟浙大,而这几年人文社科基金上,浙大已经领先于南大,南大文科似乎有些衰弱。因此客观地说,除去传统上非常偏文的中文、外语、历史等,南大稍强;浙大在新文科尤其是社科建设上,如新闻、经济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然而,我觉得南大的底蕴还在。
    因此,我的看法是如果在人文领域深耕做学问,立志做文学家和外交家,去南大中文和外语、历史等学院拜师学艺比较好;但是如果为了将来的就业和人脉,或者喜欢经济、新媒体、法律等应用型文科专业,看重学校未来的发展,浙江学子还是选择浙大更具优势。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仅供参考,非喜勿喷。

  • 岁月如梦

    可参考的书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吴秀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 教育

    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 清华北大浙大前三(一)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22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于2022年3月结题,内容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为《挑大学 选专业--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这是中国统计出版社自2002年起,连续21年出版发行这部深受考生和考生家长欢迎、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
    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包含国家财政拨款的公办本科大学、非财政拨款的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
    本次发布的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行榜是国家财政拨款的802所公办本科大学。
    对802所公办本科大学的主要评价指标有:综合实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732个本科专业。中国大学择校顺序,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新生质量、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效率、论文引用质量。
    一、《2022中国大学评价》指标变动
    相较上年,《2022中国大学评价》科学研究二级指标下增加论文引用质量三级指标,该指标由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两项四级指标组成。
    1、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
    收集全世界7855所大学在14534种学术期刊2015-2019连续5年发表的论文之间相互引用数据,其中,国际期刊11674种、国内期刊2860种。取4000所他引数量最多的大学论文相互引用得分。例如2015-2019连续五年,清华大学引用麻省理工大学论文1390次,麻省理工学院引用清华大学487次;清华大学引用麻省理工学院论文比麻省理工学院引用清华大学论文多,麻省理工学院排在清华大学前面,反之麻省理工学院排在清华大学后面。
    如果在论文相互引用过程中出现A校大于B校,B校大于C校,C校大于A校的循环关系,则依照一定算法确定先后顺序,得到全世界所有大学包括中国大学的国际论文引用质量得分。
    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最高分设定为2.5分。麻省理工学院第1名2.5分,哈佛大学第2名2.1166分。清华大学第469名(中国第1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0.0828分,北京大学471名(中国第2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0.0826分。2、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
    采用与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同样的方法,他引大学数量增加到7855所,提取其中的1180所中国本科大学论文之间相互引用关系,得到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得分。
    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最高分也设定为2.5分。清华大学第1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2.5分,北京大学第2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2.1166分。
    将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得分和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得分相加,得到任一学校论文引用质量得分。上述清华大学2.5828分,北京大学2.1992分。
    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前10名如下(得分为绝对值):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大学论文引用质量排名如下(各省得分以全国802所被评价大学平均值为1计算,得分为相对值)。二、17所非双一流大学进入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名
    2022年,有17所非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前100名,名单如下:
    三、2022各省市自治区进入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名的大学数量
    各省市自治区进入202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名的大学数量如下(排名按进入前100名大学的数量排序,数量相同按平均名次升序排列)。

  • 教育

    “我有一碗面,足以慰风尘!”
    这是一家有情怀的店,这里有一个深藏不露的老 板。

    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边上,有一家开了11年的面馆,它是浙大校友们难舍的记忆。很多人从读书吃到工作,还会带自己的另一半再回来光顾。

    听闻面馆要关门的消息,校友们都很关心,纷纷来到店里,以行动支持、挽留面馆。被大家的热心感动的老 板,也表示会努力坚持,能开多久开多久…

    老 板周坤是浙大文学硕士,1989年考上杭大(现浙大)中文系。他那届的现代文学硕士,只招了3个人;现在,一位在出版社、一位在电视台,只有他,辗转之后还是选择开了一家充满情怀的面馆。

    店里员工都是亲切和蔼的中年人,一做好多年,小小的店就如家里一般温暖。周坤每天早早到店里,每天亲力亲为地买牛肉、卤牛肉、熬牛骨汤,他说这是一碗面的精华,马虎不得。

    店里墙上贴满了红楼梦人物解析和名人名言。店名取为:刘姥姥十里香牛肉面。他说:“我喜欢刘姥姥,有朴素的人生智慧,开门做生意就要诚诚恳恳。”

    周坤是红楼迷,经营面店之余爱看《红楼梦》,一本《红楼梦》看了上百遍,书页都已泛黄散架。今年下半年,他写了4年的《戏说红楼》也将要出版。

    左手生活,右手理想,柴米油盐和诗酒花茶并不冲突。

    如果你当下有迷茫、生活有困惑,那就多读读书吧。书里或许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总有一句会让你豁然开朗。

    正如网友所评论的:读书并非全是功利,也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一个依托!

    #读书# #理想与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