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年近30,在职MBA好考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年近30,在职MBA好考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华不减

    在职考研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郑州华杰MEM在职研究生

      近年来,有很多在职人员感受到了学历的压力,因此‌‌有了提升学历的想法,但是又舍不得如今的职位,这个时候在职研究生就成了 合适的选择。虽然之前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令人怀疑,但由于这几年的国家大力支持,在职研究生越来越受欢迎。今天上海考研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在职研究生考研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规划时间
      分阶段学习效率高。如果各位从现在开始复习,上海考研网会把全年复习分为四个阶段。3-6月,基础阶段,把重要学科基础理论、公式过一遍,建立知识体系;7、8月,强化阶段,把每科考点过1-2遍,掌握考试规律;9、10月,试题阶段,通过做试题,把每科重要考点和难点熟练掌握,突破薄弱章节提分;11、12月,模考阶段,大量做模拟试卷,通过实战查缺补漏,提升应试策略。各位要分阶段做好时间规划表。
      利用好整块时间。在职考生的整块时间也就是周一至周五每晚3个小时,加上周末两天,每周至少30个小时。分到四大科目上,每个科目7个半小时,可以复习一个章节的内容。所以,各位可以规划好一周每科复习内容,把整块时间分配给各科目。当然整块时间尽量用在需要动脑筋理解的科目上,例如数学就需要在安静的时间段,认真研读理解。
      利用好零碎时间。平时乘车、工作空闲的时间可以用在需要背诵的内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强的理解,只需要反复、机械的熟悉、背诵。例如乘车时就可以背单词,背句子。现在各种学习类的APP应运而生,各位利用好这些工具提高效率,例如印象笔记,可以拍照、录音,平时需要记忆的公式、重要定理等就可以拍照多遍复习。英语学习的APP种类繁多,无论背单词、精读新闻等都很实用。
      第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同科目,学习方法有一定区别。这里以数学为例,讲讲数学复习的科学方法。数学本身重在理解、灵活运用、大量计算等。因此要学好数学,做好这几件事儿:
      (1)知识成体系:利用教材在电脑上构建知识树。教材分为几个章节,每一章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哪些考点,这些要形成知识树储存调用。
      (2)理解:数学里有大量的公式、概念、定理等,要想灵活运用其解题,前提是理解。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呢, 好的办法是借助图形、例子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尤其是高数的学习,很多重要公式、概念都能借助图像帮助理解。
      (3)刷题:数学考试要结果准确,大题按照过程和结果给分。刷题能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刷题要求持续性、阶段性,每天都要刷一定量的题,试题要刷三遍以上,考前2个月要大量的成套的刷题。
      第三、多遍学习
      大家都知道学习英语有泛读、精读一说,实际上学习其他科目也有类似要求。要想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知识,势必要多遍学习,从懂了到会用再到熟练再到精通这一过程,正是多遍学习的结果。小编建议各位考生在多遍学习时有泛读有精读,例如基础阶段要先泛读构建知识体系,再精读准确理解知识;强化阶段要精读,有所侧重地把高频考点、难点拿下;模考阶段的查缺补漏就是精读,而模考回顾所有知识又是泛读。所以,建议各位多遍学习,不断夯实基础、巩固重难点

  • 沉稳如松

    感谢邀请!

    30岁左右,这个时候,身心的状态依然还是不错的,无论是记忆力,还是身体的精力都不是好大问题,依然年轻。这个时候去考MBA,依然是可以的。但是至于说好考还是不好考,这个取决于你自身。你自己如果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并愿意有针对的性的学习,那么要考取也就可以说好考。但是如果自己起点低,又没有多少时间,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考前指导,那么也就可以说不那么容易考取。在MBA考取的过程中如果你原本是经过了理工类的本科学习,那么基本的文化考试应该不是多大问题,一般人考取MBA的难点在于英语,但是英语也是属于习得性的技巧,只要多读多看,多练,那也不是很难得。知识学习语言在于自己有意的去创造自己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语言环境,那么也不是很难。所以说考什么,考取什么,难与不难,在于自己努力的程度,在现在这样的招生政策之下,没有什么难遇不难之分,只有努力与付出的多少之分。祝你好运!

  • 【MBA能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纸的学历,更重要的是从思维层面? 】

    MBA怎么报考?
    MBA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士修炼内功的不二选择,MBA能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纸的学历,更重要的是从思维层面,帮助你转换思考问题的方法。今天,必尚考研就带大家了解一下MBA怎么报考。
     
    一、MBA的起源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开设MBA专业是为了培养能胜任工商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的实务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其设立当初是培养职业经理和高级管理者。在很多跨国公司的高管、美国政界的风云人物中,有MBA学位的人很多。
     
    二、MBA在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特别是商科教育为了与世界接轨引入了MBA。 从1991年第一次试制MBA教育大学开始招生到现在有250多所大学具有MBA招生资格,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MBA教育在中国越来越成熟,每年向社会输送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看到MBA的价值,主修MBA,致力于自己职业成长的职场人也在增加。
     
    三、MBA的价值
     
    MBA能够从思维层面,帮助你转换思考问题的方法,协助完善知识结构、凝结管理方法论、扩大业务资源、开拓业务思维、拓展平台视野等。
     
    四、MBA的申请条件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MBA的申请条件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支持共产党领导,人品良好,遵守纪律,健康
    考生的学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后,有3年以上的经验者
    b  .硕士、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经验者
    c  .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后,有5年以上的经验者
    (毕业年限的计算式从毕业到MBA入学,只要满足年限的条件即可。 2018年6月本科毕业,2021年9月入学,满足3年的要求,就可以参加2021年的MBA入学考试。 )
     
    以上是教育部报考MBA的总体规定,个别大学据此设置其他限制条件。
     
    五、MBA招生大学
     
    现在我国有250多所大学开设了MBA专业,以北京为例有33所大学招聘MBA专业。按照习惯,小必把它分为四大梯队。
     
    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三、四梯队、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媒体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根据教育部学位司的规定,要取得MBA学位,各大学设置的主体课程一致,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市场管理、运营管理等必修课程。 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特征和学科背景的优势设定不同的选择科目。
     
    简单来说,无论是什么大学,MBA课程的设定都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学校的综合实力和调配能力、优势学科的背景、生源的综合素质等。
     
    六、MBA的申请流程
     
    要考MBA,需要经历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第一次考试在上年末进行(例如,2021年的MBA,第一次考试在2020年12月进行),参加了全国统一研究生入学考试。
     
    复试由学校自己组织,约2/3的大学明年3~4月组织复试,即所谓的“正常复试”,在初试满足该校分数线要求的基础上,明年参加复试,如果复试合格,就正式采用。 另外,在约1/3的大学,作为复试和复试的面试的一环,在初试之前,提到了所谓的“提前分批复试”和“提前分批面试”。
     
    特别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通过面试后才有资格参加初试。除了这三所学校以外,其他学校可以选择设定复试时间。
     
    如果不参加早期面试,按照初试、后复试的顺序,在初试中提高要求,分数线有可能高于国家线的5-30分(不同的学校)。
     
    七、MBA初试考察内容:
     
    管理类综合:初等数学(75分)、逻辑推理(60分)、中文标记(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英语2:完全填空(10分)、阅读理解(50分)、翻译(1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
     
    八、MBA事前面试的考察要点:
     
    MBA早期面试重点考察申请人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管理经验、领导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交流表达、目标路径等。需要经历文件申请和正式面试两个环节。
     
    申请资料往往包含两个内容。 一是基本的背景信息,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工作经验等内容。二是半开放的申请短文,为什么要考MBA,漫长的短期职业计划,最成功的事情等。
     
    正式面试的形式有个人面试和小组面试两种。不同的学校选择不同的形式。
     
    不同学校的面试审查标准有很大差异,申请人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2022考研##考研咨询##在职考研##MB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