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工作人员,想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有什么途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乡镇副科好还是大专辅导员好?
夫妻二人都是某地级市乡镇的工作人员,
目前是乡镇副科领导岗位。
兄弟是2017年公务员,
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媳妇是2016年选调生(县级),
本科学的是地理科学专业,
硕士学的是公共管理(在职)。
同为基层干部,有好也有坏,有喜也有烦。
乡镇工作不易,21年国庆,
刚刚结束恋爱长跑,步入婚姻殿堂,
婚假都没休,就响应组织召唤,
回到单位工作。
作为年轻人,时常有会有孤独感。
可正是这种孤独,也能打磨心性,
沉淀自我。参加工作四年多时间,
确实也切身体会到成绩来之不易,
过程极为艰苦;但是正是这些工作,
让我们有了参与感、认同感、成就感,
也真正体会到了幸福感。
乡镇工作的兄弟们也都知道,
就算不加班,基本上就是异地恋的模式,
只有周末才能聚在一起;
何况基层加班是常态,尤其是年轻人。
所以我们也一直思考一个问题,
要通过遴选等途径,回到市区。
这段时间,市里面有一个公立大专院校,
设置了一个招聘岗位,大专辅导员,
全额事业编,让我们心动不已,
做了简单的利弊分析。
利:全额事业编,市区上班离家近,
方便顾家,校园环境相对单纯,
与学生打交道她也比较感兴趣,
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打理自己的生活,
远离乡镇苦楚等等。
弊:放弃公务员身份选择事业编身份,
放弃领导岗位及发展前途,
放弃县区重点培养对象身份。
相对来说,我这个专业,在体系里面是比较吃香的,目前我还有几个月的乡镇服务年限,到期了之后,我还是可以凭借岗位需求以及自身能力通过遴选考试回到市区,加上家里的领导们也都比较关爱,不管是申请平调还是公开选拔,都会给我合理的指导。
媳妇和我不一样,(说个题外话,在这里奉劝各位,如果不是本地人,如果不会写材料,真的不要去乡镇)年轻女孩子确实吃不了这个亏,还是比较向往自由和梦想,乡镇压力确实太大了,头发大把大把掉。所以看到这个大专辅导员招聘信息,二话不说就开始准备起来。
今天,发帖的主要目的,就是咨询一下我们万能的条友们:
1.有没有哪位辅导员家人或者在大学工作的家人们能给个具体的意见,介绍一下公立大专辅导员这个职业究竟怎么样?
2.也想征求一下大家意见,媳妇如果真的考上了,究竟该怎么抉择?
生活不易,且行且歌,及时行乐!
个人建议楼主媳妇去市里的大专当老师,理由如下:
1.结婚后长期两地分居不是办法,以后有孩子怎么办?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成长环境。
2.夫妻两个互补很重要,目前来看楼主和媳妇功能性重叠,都是公务员,而且可以看出楼主文笔好,发展前景较好,也能吃苦。但是女性在体制里发展较难,而且压力大,估计楼主媳妇自己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3.大专老师在我看来是很好的事业编制选择了,轻松稳定,社会地位也不错,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技术教育的大环境下,发展前景较为明朗可观,且可以有效与楼主形成互补,以后楼主努努力回市区就十分圆满了。
#工作# #大学# #辅导员# #老师# #公务员#
我今年34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想考乡镇公务员,请问假如我考上了,还有什么发展前途吗?
再简单介绍下,我是某211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女朋友在家乡县城当老师,她父母希望她找个公务员老公,所以我有报考乡镇公务员的念头,不知道这个学历和这个年纪进入体制内还有发展前景吗?
【@体制青年解析】小编认为,这个学历在体制内是不怎么承认的,大部分单位都只认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很多人还是把非全日制研究生视为以前的在职研究生,别说211,就算是985的非全日制别人也不见得待见你。
另外,你这个年纪进入体制可以说一点优势都没有。新入职乡镇公务员一般要在基层待五年以上,而且一般也需要有四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会提拔重用,到那个时候你都四十岁了,基本是在组织遗忘的角落。
不过为了爱情和一份稳定的工作,你也可以报考乡镇公务员,不要考虑太多,把它当做一份普通的职业就可以了。
各位网友,你们认为呢?
点击关注@体制青年,分享体制内考试经验,解答职场里疑难杂症#直言职场#
陈楚涵Royal.Free
2022-11-04公务员是否有必要读在职研究生??
很多人都觉得在职研究生意义不大,但是我个人依然建议你读个在职研究生。
为什么?
首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学历还是比较重要的,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必不可少。其实我们说重要不算,你去看看那些当领导的简历就能说明一切。现在本科生遍地,研究生开始普及,想一想,再过十几年,本科生还有多少市场?
其次,遴选,如果你考上的是乡镇或者县级公务员,今后想遴选到中央省市,学历也是一道门槛,有些实权部门调人,研究生优先,甚至必须研究生以上,你说重不重要?
其三,含金量。不要再用2016年以前的眼光来看待在职研究生,不管培养过程怎样,至少现在在职和脱产(即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进出标准几乎一样,都要参加全国统考,都要过了统考线,毕业论文同样也要经过层层审查。国家教育部和人社部都规定了二者同等效力,不许对非全日制有就业歧视。虽然目前依然有偏见,但是相信过不了几年,二者比将同样吃香。
最后,资源。读在职的研究生都是已经工作了的,不少人都是各方面的专家、骨干、领导,什么是资源?这些在职研究生同窗老师就是我们的资源。田朴珺为什么要去读长江商学院?
我本人很鼓励在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