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20年国考面试考试内容会不会涉及防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国考考生注意!2022年国考笔试防疫防控通知 :
202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济源考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告#国考# #疫情##公务员考试#
公告显示,考生需全程佩戴口罩,设置隔离考场,且考生健康码必须为绿色,体温正常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将要根据疫情做特殊处理:
应急处置程序:
1、凡隐瞒或谎报考前14天内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重点信息,不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测、询问等造成不良后果的,取消考试资格,终止考试;如有违法情况,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考试当天进考点时,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本人健康码非绿码或出现现场测量体温异常、咳嗽等呼吸道异常症状的,不得进入考点。
3、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被发现或主动报告身体不适,经复测复查确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异常症状,经医护人员研判,可继续参加考试的,须由考点工作人员和考试机构流动监考人员共同将考生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继续考试,转场过程中必须确保试卷、答题卡安全,并做好个人防护;需立即离场救治的,应告知考试保密相关事项,在取得相关承诺和登记备案后送医救治,并向省人事考试中心值班人员报告。考生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所耽误的时间,不再予以追加。
4、各考点要对因体温监测不达标或健康码非绿码等异常情况不能进入考点的考生、考试期间因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中途退出的考生,以及转场继续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登记,并填写《现场处置情况登记表》,考试结束后将《现场处置情况登记表》交考试机构流动监考组长。
您好!广州华图教育乐意为你解答:
本来每年六月份国考公务员已经录用完毕了,不过今年受疫情的影响,面试都还没有出考试时间。这样一场影响这么大的疫情,还是很有可能考的,毕竟每年的面试题都是紧跟热点的。
热点考题预测:
疫情期间,辖区居民因不满防疫检测,和小区保安争执不休。你是社区工作人员,该如何处理?
解析:
这类题目其实是典型的矛盾解决类题型。新老学员需记住矛盾类题型方法论三步走。第一:分析矛盾。第二:解决矛盾,第三:提出建议。最后别忘了升华你的内容。 考场上,紧张感在所难免,很多同学紧张到一点思绪都没有。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这套方法论。它能帮助你在紧张的状态下,捋清楚逻辑,从容作答。
考生开始作答:
“作为社区人员,服务好群众是我的责任。我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我知道,此时此刻,辖区居民和保安情绪都不稳定。我首要的任务是先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再展开调解。我会站在双方的立场,对居民和保安的难处,感同身受,尽量做到晓之以情。待双方情绪稳定后,我会和居民普及防疫检测的重要性。我会和她讲:“合理的防疫检查,不仅能保护你和家人,更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样,我也会给保安普及沟通技巧。我会这样跟他说:“你下次如果能更耐心的和小区业主沟通,他们也就能配合您检查了,这段时间真是辛苦您们了”。回到单位,我将撰写一份倡议书。普及防疫知识,倡议配合防疫检测,人人有责。同时向单位领导提出建议,适当增加检疫工作人员,避免检疫人员超时工作后产生不稳定情绪。回答完毕。
属于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大可能会考的,重点几个方向吧
第一 网络治理
第二 公共安全
第三 信息公开
第四 合作共赢
除疫情之外,还有可能会考这几个方向,建议准备一下
大概率会涉及到的,而且可能不止是防疫方面,在这次疫情中衍生出的一些热点情况,都可能在面试中出现。
所以大家尽量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疫情相关的新闻和相关解读,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算问到了,也不至于答不出问题。
>>2022广东公务员面试考生疫情防控须知<<
为保障广大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广东省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安全进行,请所有考生知悉、理解、配合、支持考试防疫的措施和要求。
一、考生分类管理
(一)正常参加考试:粤康码为绿码,有考前(以面试开考时间为准,下同)48小时内广东省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电子、纸质同等效力,下同),现场测量体温正常(体温<37.3℃),且不存在下述不得参加考试情况的考生。
(二)不得参加考试:
1. 正处于隔离治疗期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隔离期未满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2. 考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县级市、区、旗,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为街道和乡镇,下同)或当地政府宣布全域封闭管理地区旅居史的;
3. 粤康码为红码或黄码的;
4. 不能提供考前48小时内广东省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
5. 现场测量体温不正常(体温≥37.3℃),在临时观察区适当休息后使用水银体温计再次测量体温仍然不正常的考生。
(三)其他情况
如考生不符合上述两类情况,由现场卫生防疫人员专业研判能否参加考试。
二、考前准备事项
(一)通过粤康码申报健康状况
考生须提前14天注册粤康码,并自我监测有无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症状。如果旅居史、接触史发生变化或出现相关症状,须及时在粤康码进行申报更新,有症状的到医疗机构及时就诊排查,排除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
(二)考生须按要求提前准备考前48小时内广东省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考生需自备一次性使用医用或以上级别口罩。
(四)提前做好出行安排
1. 本省考生考前14天内非必要不出省,非必要不出所在地市。考前14天内有省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旅居史的考生要提前了解广东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合理安排时间,落实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
注:①全国疫情风险等级查询
(网页链接)
②广东省各地市出行防疫政策查询
(网页链接)
2. 考生应提前了解考点入口位置和前往路线。
3. 因考点内疫情防控管理要求,社会车辆禁止进入考点。
4. 进入考点时,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准考证、考前48小时内广东省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出示“粤康码”备查。
三、考试期间义务
(一)配合和服从防疫管理
1. 所有考生在考点期间务必全程规范佩戴口罩,进行身份核验时须摘除口罩。
2. 自觉配合完成检测流程后经规定通道前往考场,在规定区域活动,考后及时离开。
3. 如有相应症状或经检测发现有异常情况的,要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接受“不得参加考试”等相关处置。
4. 在省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广州、深圳为区)参加考试的考生,考试结束后进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二)关注身体状况
候考或考试期间考生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并自觉服从考试现场工作人员管理,由卫生防疫人员研判是否可继续参加考试。
四、有关要求
考生不配合考试防疫工作、不如实报告健康状况,隐瞒或谎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信息,提供虚假防疫证明材料(信息)的,取消考试资格。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其他事项
如考前出现新的疫情变化,疫情防控要求可能会调整,请密切关注考试所在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积极配合和服从考试防疫相关检查和管理。
以上内容来源自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系统(考生报名)成绩查询页面
原标题:广东省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考生疫情防控须知
文章来源:网页链接
这是必然的,从目前研究生复试等面试情况来看,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发展是提问的主流趋势,例如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制度优势、疫情防控中的时政热点,配合这次两会内容,可以提前做一下面试准备。
同学您,庵埠华图教育为您解答以上疑问:
因疫情影响,国考面试推迟至今仍没有确切消息,
防疫相关的问题,是有很大概率会涉及到的,因此这可以说是今年全球最大的焦点所在。考生还是应该备考相关的内容的。
无论疫情相关热点新闻还是新闻解读等方面,考生都应该有所掌握,这样就算是考试时真的出到了,也不会出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若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关注我再次向我发起提问。
淡定生活
2022-11-03您好图图来啦~
防疫问题有很大可能会出的!毕竟是今年全球最大的焦点所在
图图带你聚焦~
【热点背景】
随着欧美等国家疫情形势的恶化,一些留学生、华人华侨踏上了回国之路。虽然绝大多数入境人员都能够理解、配合口岸的工作,但也有极个别人,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不失时机秀一把“存在感”。
先是3月14日,微博名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 的留学生引发舆论关注。她在微博吐槽:她跟同伴请求检查,但却被长时间滞留在医院门诊,“不吃不喝不睡”。鉴于“吃不上饭”,他们开始质问工作人员,并将这一过程录成视频发上网。随后,有医护家属解释,医院提供了免费泡面。
无独有偶,3月15日,一名女子在隔离点拒绝喝白开水,坚持要喝矿泉水的视频也引起热议。在视频片段中,该女子甚至怒斥“没有人权”。民警对其口头警告称,这里是隔离区,你不是来旅游的。
新闻就怕连连看。3月16日晚间起,一段国外返京女子不隔离外出跑步的视频再次刷屏。据了解,该女子为澳大利亚籍华人,返京后不按规定居家隔离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劝说,该女子不但不听劝告,还大喊“救命,骚扰”。
【热点聚焦】
3月16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1例,其中武汉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0例。中国以外累计确诊超10万例,疫情的蔓延速度令人焦心。严防境外输入,成了当下疫情防控的主战线。
客观说,搁在平日,这些人的需求一点也不过分。但现在是特殊时期,不能只讲待遇,不讲义务。
这几位是正常的权利申诉,还是“公主病”发作,本不难分辨。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不能一边去别人家“做客”,一边又表现出嫌弃和鄙夷来,这很不得体。
放在现在的语境之下,把社会上这种很常见的小摩擦看做是“权利之争”、看做是“捍卫人权”,也不免上纲上线。尤其是,拿这些“大帽子”去刁难一线防疫人员,则更显得是在生拉硬拽。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共通的原则是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在这条权利-义务的横线上,每个国家的参考坐标不尽相同,抗击疫情的“打法”也各异。但“甘蔗没有两头甜”,既然选择回国,就要尊重国内的防疫政策、依法履行隔离义务,也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当然,无论是凭着这些极端案例去歧视、妖魔化归国人员,还是拿着这些视频去抹黑国内的抗疫政策,都不免片面。
在疫情前期,很多留学生、华人华侨“全球扫货”捐赠口罩,甚至有的还忍受着国外的歧视;如今,无论是否选择回国,我们心系每一位同胞的健康和安全。按照张文宏医生的建议,在选择是否回国之前,要冷静地考虑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打算;同时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再加上戴口罩)。不过分恐慌、不盲目跟风,时刻做好防护,才有安全感。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入境管控将是我国最大的压力来源。目前,各地也在逐步把战线收缩到入关口岸,在人力调配上,也越来越从容。随着相关制度规范逐步完善,对入境人员的服务管理力量进一步充实,相信接下来类似的摩擦会越来越少。
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已投用的18个隔离点,工作人员为隔离者提供快递上门服务;在北京怀柔的隔离点,不仅提供14天所需的生活用品以及医用酒精喷壶、洗手液、矿泉水等“暖心服务包”,还会根据外籍人士需求和饮食习惯,科学制定配餐。一些定居在国内的外籍人士,也主动当起了志愿者,为语言不通的外籍人士提供沟通服务。
对于入境人员来说,理解并配合一线工作者的要求,哪怕忍受一点“不舒适”,这是应尽的义务;而对于接收一方,在入境者自费隔离治疗的前提下,也不妨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尽可能减少抵触情绪。毕竟,平稳防控入境风险,需要这样的“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