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考上二本大学是一种什么感受?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上二本大学是一种什么感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沉稳风度

    怎么会呢?本人当年高考离二本线差了6分,家里条件不太好,没有选择上三本,当时并不怎么热爱学习,也没选择复读,无奈上了大专。说实话现在是有点后悔了,如果当初选择复读会很大机会考上二本的,对我来说考上二本就已经很满意了,毕竟学习本来就不太好。

  • 梦飞

    我记得在大二的时候,学院里组织一场了活动,一个大三的学姐说的一句话我感觉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学校,学习成绩必须得好,这是前提。”

    蛮多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平时基本不学习,考前突击一下,浑浑噩噩就过去了。打游戏乃至于坐在宿舍里发一天的呆,大概很少会主动学习。临近毕业了,才突然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高考的胜利者们,一如既往的比我们优秀,保研的保研,考研上岸的上岸,拿秋招offer的拿offer...

    咋办哩?考研来不及了,或者说大家又觉得自己学校氛围不行;保研学校可能还没有这个资格;就算没有错过秋招,简历一片空白,真本事真没有...

    有一个大家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二本的学习氛围确实不咋地...(讲个笑话,我校官微经常调侃我校的校风,是那个真的风...呼呼吹的风)。又经常听到一句话,说要跳出舒适圈..这句话大概是怪,要我说,在宿舍里待一天刷一天手机有啥舒适的,应该说重新定义一下舒适圈。

    1. 努力学习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跟名校学生有智力上的差距,大多情况我们比较倾向于承认我们确实不如他们努力。在这个前提下,你到了一个更低的平台,难道不应该更努力撒?不然咋缩小和别人的差距?还有同学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我相信学校肯定给过你机会转专业吧,如果还有机会就努力转,如果转不了了就踏实学。都是自己选的,不学咱还能干啥...

    氛围这个事情...你要想学,谁还能拦你..别找借口啦。

    上面提到的学姐,是上一级我们学校专业前三的常客吧,最后也考研上了985。她说,好成绩是为未来铺路。不管你的学校有没有保研资格,好成绩对于你想考研或者出国,都能积累一定的基础。

    2.想明白自己要干啥(趁早)

    黄灯有本书叫《我的二本学生》(不推荐看...),里面说了几条常见的出路,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感觉还是具有代表性的。二本学生出路无非考研、出国、考公(很多),或者从事与专业不相关或相关的基层岗位。说句不好听的,只有极个别同学能在首次就业就进入所谓的大厂(其实大厂也没那么好...有很多钱少活多)。

    我是2020年毕业的,今年考公的人尤其多,有很多人在家里准备了一年多的省考、国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大一大二的时候,应该没有多少人想考公吧,那时候年轻呀,说不想要“一辈子看到头”的人生,现在觉得有个事业编也算是小人上人了哈哈。

    3.视野

    咱们虽然读的不算是很好的大学吧,不管你的学校是以“大学”还是“学院”结尾,只要是个本科,是个大学生,大学四年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因为上的又不是技校,思想上也要进步。(没有任何贬低技校的意思...防杠)扩展视野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看书(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看书...但是至少我感觉是效果最好的方法)、看电影、看纪录片、实习实践等。尤其是实习,感觉会对自己的行业,或者说工作这件事情本身(如果你实习不对口的话)有全新的认识。

    在我接触到的所谓好学校的同学里,他们不敢说全部,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吧。eg.我是一个客家人,有一次跟几个外省的同学聊天,他们居然知道客家人的迁徙历史...这个连我都不知道,实属惭愧。还有若干个饭局上,有时候大家谈论某个话题我甚至插不上话,要“课后补习”,怪尴尬的...

    4.认识自己

    有一个遗憾的事实,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办法成为科学家,乃至包括顶尖学府的同学,他们也未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最终会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比如很多不愿意考公的同学,会因为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而作为应届生考公务员又恰好是最好的时机,就去考了,过上了他们以前看不上的生活。而且,还不是谁都能坚持好好复习的,很多人只是给虚无的时间找一点精神的寄托...觉得至少自己还有点事情干一下...

    5.关于考证

    我不喜欢有一个词叫做“盲目考证”。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证书越多约好吗?”...同学你要想知道一个证书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考,你花个十分钟到半小时搜一下就能搞明白...

    但是,四六级是必须要拿下的。六级要实在是过不了四级也必须要过...因为很多单位,甚至公务员会有四级要求,你甭管现在想不想考公务员,死都要把四级过了。

    至于更高级的证书,还是搜一下,不要看考证中介的广告,花点时间找点证书持有人的真实评价呗。

    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头两条...好好学习8。

  • Zhang123

    如果你是考一本的,考上二本会有失落和不甘;如果你是原本上不了二本的,幸运努力考上了,那也是可喜可贺的。

    二本也是本科,不一定读了一本的就一定比二本混的好。照样的读书,照样的上课。怎么样发展还是看自己的。

  • 点石成金

    没什么感觉,一切都顺其自然

  • Zhang123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很高,已经超过二本院校,你会让孩子选择吗?
    个人感觉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并且从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完善,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师资水平也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
    院校的专业办学上能对接产业群,下能对接岗位;能够及时将行业岗位的新标准、新规范、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与教学实现快速对接,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一步步扎实的提升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校内实训到校外实训,到企业实践很是明晰;从校赛、市赛、省赛、国家级赛事、世界技能大赛的体系日渐完善;从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贯通式培养逐渐明确。
    各省都有部分的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不错,很多学校的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的人才质量一步步夯实。
    当前很多学校的实力已经比二本院校的水平要高,职业教育肯定会越来越好!

  • 淡定人生

    能考上二本大学,也算是金榜题名。虽然与一本有差距,但只要后期努力,同样可以超过一本的大学生。不少考上一本的学生沾沾自喜,认为学业有成。其实,人生才刚开始。大学生涯,才是拉开人生距离的特殊光阴。

    所以,二本大学同样前途无量,成才有道。祝你成功!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若你发挥超常才考上二本那当然欣喜若狂,若失常,则会垂头丧气。题外话,很多人觉得一本二本无区别,那是自欺欺人,那还分一本二本作甚?

  • 最美

    你这个问题让我一个三本大学的童鞋该如何回答?

    可能你一时的失利才考上了二本大学,也可能你的才华并不是在应试教育上。大学里五彩斑斓的生活,无论是让一本还是三本的学生们都眼花缭乱。的确不得不承认,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便是一个二本,那么你把这四年的大学当成什么?是另一场高考的开始,还是安逸的四年生活。

    与其现在期期艾艾,不如沉下心来努力向前。

    当年我上了三本学校,我觉得我的能力远不止如此。大一上学期就开始锁定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我一个理科生准备跨专业考文科研究生。

    有了目标,四年的大学生活来不及思考什么感受,更多的是考虑,学习,赚钱。那时候的我所在的时代股票还在6000点上下徘徊,自己也有幸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你问我什么感受?

    我告诉你鲁迅的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便会创造出一个世界。

  • 风华正茂

    大学生,二本还是啥,专业是啥?感觉雷子,就是不一样,迟到早退,临时工他也是很厉害,感觉自己就是包工头,,别人干活他拍视频,就是懒汉。怎么说,天天闲着,害怕别人说他,所以,他就是借口,懒汉大王,肥的不能望!

  • 秋实累累

    二本属于公办本科大学,其实只要自己努力将来也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因为二本院校一般是各省市或某部委创办的大学,虽然与全国重点大学有差距,但在专业、行业和地方性认同几方面也有相应的优势。

    一. 考研

    有些二本院校历史悠久,专业基础扎实,只因院校规模小、专业少无法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倘若本科毕业后打算考研,其实二本跟一本的起点是一样的,就看谁基础好考分高。


    二. 行业性

    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院校没有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综合性大学,虽然是二本院校,但以前是所属行业部委创立的院校,毕业后在本行业内认同率很高,属于该行业“自家孩子”。 如果以后在该行业就业,只要自己努力,未来发展不比一本差。


    三. 地方性

    有些省市创办的大学虽然属于二本,但在当地的认可度很高,特别是富裕省份对这些“自家孩子”投入也不少,如果毕业后选择在该院校所属地区工作,未来发展也不错。

  • 秋实累累

    一个1500人的村子,今年只有一个人考上本科(二本学校),现在真的是寒门难出贵子吗?

    秋季学期开学在即,村里准备对今年考上高中、考上大学的高校学生进行奖励。全村人口有1500多人,一番统计下来,在中考中考取高中的有8人,其中4人上本县的重点高中。考上本科的仅为1人,二本大学。感觉奖励的学生数量太少,只要去读高职高专、中专的也奖励了,他们算起来也才5人。

    这是个西部山村,距离县城70多公里,村小学有一到二年级,16名学生,复式班,还有学前班10人左右。一个校长,一个老师,一个临聘的幼儿园老师,教学设备简陋,没有多媒体教室。孩子们三年级开始要到乡中心校就读,一般有一个家长陪读,条件好点的就送到县城去读书了。

    感觉孩子们的出路并不好。不知其他地方的情况怎么样?该怎样改善呢?#教育# #我要上头条# #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