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大学期间有没有必要为了考研参加很多比赛或者小课题?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适当参与即可。
以质量为主,不要追求数量。
毕竟时间还是有限的。
建议还是做好目标规划,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课题研究的体会: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最近几年确有幸参与县级,市级以及省级的课题研究。每次的研究都极大促进我个人能力的提高,如教学能力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提高。
然而,课题研究最让我感触最深就是,自己能力很不足,每次研究就是瞎撞,去学生蒙英语选择题一样,非常的痛苦。虽然我是一名大学本科生,教书也有十几年,教学有一定的经验,但是遇到课题,显然我非常的吃力。为了把每个课题做好,我只好大量看书,查阅资料,与其他老师沟通,去听讲座,了解如何做好课题。尽管如此,我们的理论水平远远不足,写得申请书,开题报告等是不合格的。在每次总课题开题报告会上,听着市教科院,省教科院,以及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教育学校领导的论证报告,唉,就如小学生听高中课一样,真是听不懂。每次听着他们说,你们写得根本不对,比如方向,目标等。对于课题研究,可以说只有教科院的人才能做得很好,因为他们知识水平和经验都大于我们,我们只是一线教师有的只有经验,似乎很难理解如何去做好。
在这几年做课题中,我不断成长,为了让自己更好做好课题,提升自己教学能力。我申请在职研究生,选择了课程教学专业。也许,通过学习,能让我有进一步提高。因为有了课题,我在成长,因为有了课题,我继续学习,我依旧在成长!
现在的研究生真是难伺候。今天和一个个刚刚进组的研究生在办公室聊,给她确定研究方向。她的意思是想做点不用做实验的课题,我说我们就是偏实验方向,不做点实验很难出成果。她一脸为难,说不想和仪器、电路打交道,女孩子不合适吧啦吧啦的。我说太理论的我也不会,指导不了你,实在不行你可以做深度学习,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前沿。她又表示不喜欢写代码,那我就懵了,问她想干嘛。她说想做点理论研究,短平快那种,早点出文章。但是我接触下来,她理论功底一般,推公式不是很在行。于是直接了当告诉她:你水平不够,理论做不动。她不服,我问了她几个问题,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于是给她找了一个分析已有实验大数据找点统计规律的小课题。打定主意,赶紧让她硕士毕业。转博,我这里肯定不行的。
教育
2022-10-30近日陕西西安,一名00后男生获得五个大学的保研资格,他的小伙伴们就没这么幸运了,很多考研的同学正在废寝忘食努力刷题,而这位男生在选择上哪个大学的研究生更合适。网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据说,这位男生他平时都是在7点起床,没有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和教室学习。大二那年,课程不多,他也参与了教学,教大一的学弟学妹,可能是他的课太吸引人,教室里都坐满了同学。
有时候参加比赛,晚上会学到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左右,研究比赛课题,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不出差错。今天收到了五个大学的保研资格,他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心之余,觉得这些都是努力的收获,还要在新的学校继续深造。
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取得成功,这件事让我们想起了从事铜器制作的陈巧生,他今年64岁,生长在铜炉世家,陈巧生15岁开始学习制炉技艺,经过近千次试验,学习探索十多年,第一次完整地恢复了宣德炉失蜡法工艺的10多道工序,成为省级非遗项目青铜失蜡铸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大家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铜器,是经过多少个日夜的研究,精心研磨。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越努力越幸运,越幸运做努力!
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持之以恒的学习才会取得进步,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作业多,作业难,其实还是学生没有正真喜欢上学习,努力的不够,学习就像制作铜器,都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够做到栩栩如生,学业有成。
#情感点评大赏##大叔制炉50年被称铜炉界天花板##西安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