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近现代中国,有哪些文学著作,能够比肩“四大名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近现代中国,能够和四大名著比肩的有,鲁迅先生的《呐喊》,浩然的《金光大道》,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播火记》。
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点评家,生性狂放不羁,一生穷困潦倒。“四大名著”他独爱《水浒传》,曾直言《水浒传》是能与《史记》比肩的一部书。他认为《水浒传》的方法都是从《史记》中出来的,《史记》的妙处,《水浒》几乎件件有。而《水浒传》中有的,《史记》未必有。
金圣叹批水浒,几乎是逐句的,就跟老师帮学生批作文一样,逐字逐句。读书能读到这份上,只能用“非人哉”来形容了。他的关注点不仅在故事情节,更在于文章的写法,句子、词汇的妙处,作者的用意等,而多数人看《水浒传》只是看个热闹。只记得几个热闹的故事,几个英雄人物。这是金圣叹很不以为然的。他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
水浒英雄一百零八位,但金圣叹认为在《水浒传》中算得上“上上人物”的只有9人:林冲、武松、鲁达、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而坐得梁山头把交椅的宋江却被他批的一无是处,显然,金圣叹有自己的标准。
他的水浒传评本成为我国小说评点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不读金圣叹评本水浒传,枉读《水浒传》。与《水浒传》有关的书,我首推这一本。点击下方链接可购。
我觉得还没有。为什么呢,从从印刷量上就能看出来了。即使是现在四大名著还有大量读者,而近现代的中国文学作品绝大多数已经死了!没人看,且不愿看,再过若干年,将全军覆没。
到底四大名著最初是怎么评选出来的?在这四本书出版后的这几百年来,真的就没有可以超越它们,或者说是和它们相比肩的文学作品了吗?
而且按照现在部分文学爱好者的研究,这四大名著各个纰漏百出,主题立意也很有问题。
比如西游记一书,通篇妖魔鬼怪,法术技能的设定,时空线索前后矛盾,很多无法自圆其说;又有人指出水浒传一书,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好汉,明明大部分都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孙二娘人肉包子店,李逵曾吃人肉。还有卢俊义,本来生活的好好的,愣被他们看中后,设计坑到水深火热的处境,不得已上了梁山。还有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在网络论坛上,也时常被很多人诟病。
所以我心里就很有疑问,我国文学史上的这四大名著,当初是怎么认定出来的?现在既然被这样那样的质疑,那有没有比这些更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取代这四本书的位置?
比如读者群中反复提及和热捧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废都》,《天龙八部》,《丰乳肥臀》,《活着》这些书,有没有可能?
有。因为四大名著都是小说而非历史,便是历史叙述亦因时代以及作者的个人观点而难免偏差。何况四大著作总因当时环境所限不可能太直白。说到现代文学著作亦有很多作家竟是敢于直言。如陈忠实,莫言,方方,阎连科等。因是当代作家很多事情都是亲历因此较为客观真实。尤其是陈忠实所著《白鹿原》确实如作家所说;是民族秘史。其中对国共两党之评特别客观。所以我认为四大名著固然要读而当代著作更加重要。
答:最有希望和四个名著比肩的是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因为历史题材有永久魅力,它不是一个时代时髦的产物,辉煌一时就烟消云散。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剥削镇压人民,人民就会反抗,揭竿起义。这是永恒的阶级斗争规律。三,这部著作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反动御用文人的攻击,它们越攻击,老百姓越要看。你压迫老百姓越厉害,他们就会逼上梁山,学李自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四,姚雪垠写的《李自成》波澜壮阔,豪迈激昂。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你死我活,风云激荡的阶级斗争,钩心斗角,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描写的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如在眼前。那种义无反顾的农民起义军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五,《李自成》的语言精雕细刻,字字珠玑。是许多文学经典也不能望其项背的。其缺陷就是他把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英雄太理想化啦,有“高大上”的感觉。但是就是如此,也不失为可以比肩四个名著的精品。—一家之言
短腿柯基王
2022-10-26#《金瓶梅》为什么一直被视为国人不宜的书#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金瓶梅》这本书在中国是鼎鼎大名,但是跟他的名气比较起来,真正读过他的人,少之又少。
现代是个快节奏的时代,说实话,很多人可能也没看过四大名著的原文,但是架不住看过电视呀,四大名著反复地被翻拍,可以说在中国那绝对是家喻户晓。
但《金瓶梅》可就惨了,不但是原著没人看过,你想拍成影视剧,根本连想都不要想,在目前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金瓶梅》作为一本名气很大,而且很多名人都说过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完全可以比肩《红楼梦》,但为什么一直被视为禁书,这本书从诞生到现在也是四百多年了,风土人情,社会结构和风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什么时至今日,这本书依然是被列为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目呢?
昭烈君经过分析,由浅入深地总结了三点原因:
情色部分
提起《金瓶梅》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他的情色部分,说实话这部分内容肯定是有的,而且写得也是很露骨。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在接受过各种声音影像的刺激之后,你读《金瓶梅》里的描写,基本上也就免疫了,千万不要想着从《金瓶梅》里看到什么更刺激的东西,如果你抱着这种心态去读他,你肯定是大师所望。
但问题是,作为一本小说,这样的露骨的描写,一直存在,的确是不适合无差别年龄段的阅读,尤其是无法被选进教材。
现在的小说,你经不经典,值不值得去读,就看你是否被节选入教科书,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只要你在这个阶段进入了教科书,那你就在学生阶段打下了烙印,成了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但由于《金瓶梅》里,极其少量的这样的描写,导致了他其实是无法进入教科书里面的,这是很无奈的事情。
很多人都回想,那你删除掉不就行了吗,这的确是个解决方案,尤其是那些致力于推广《金瓶梅》的人,但实际上这是个非常难得工作,甚至说根本不可能。
因为他的露骨描写是嵌套在剧情里面的,甚至有些描写对于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你要是删了对剧情和人物个性的发展变化是有影响的,尤其是最著名的,也是被黑得最多的醉卧葡萄架的情节,你删了之后,对整个理解这本小说都有问题。
结局惨淡
情色问题,说实话,还好解决,顶多就是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甚至有些人强制删除某些内容,虽然说破坏了书本的完整性,但删了之后,毕竟干净许多,还是可以看得,但因为这本书的结局归于悲惨,其实很多人接受不了,根本就不喜欢这样的解决。
《红楼梦》为什么伟大,因为曹雪芹写了悲剧,这是中国人不常见的结尾,尽管被高鹗或者说是无名氏改动了许多,让然显的没那么惨,但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凄惨的大结局。
《金瓶梅》比《红楼梦》结局更惨,而且更加具体,尤其是关于直面死亡方面,《金瓶梅》对于死亡的描写,非常的直接,相比之下无论是晴雯之死,还是林黛玉之死,都完全是诗化的。
而《金瓶梅》里人物的死亡,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种具体是大部分人完全无法接受的具体,大小便失禁,身体抽搐等等细节描写,把最残酷的东西就这么直直的,毫无掩饰地摆在你的面前,对于喜欢大团圆的中国人来说,太多的死亡和悲惨命运,很多人根本接受不了,会让人产生很负面的情绪,完全不适合大规模的推广阅读。
没有好人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可能是因为过于写实了,导致写出了人性贪婪丑陋的一面,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没有好人,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金瓶梅》的原因。
我们看书,总是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尤其是会把自己作为主角,但是《金瓶梅》里,完全没有好人,这一点让看书的读者很是难受,全本书里每一个好人,这样的设定,过于惊世骇俗,以至于你看完之后,完全无法接受。
我们对文学小说的理解就是,文以载道,但是金瓶梅你看完之后,完全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写了一堆的坏人,好人哪里去了?
作者到底想说什么,种种问题,都导致了很多看过《金瓶梅》的文学大家都说,这本书好是好,但是不适合无差别推广,担心他会教坏世道人心。
以上三点,就是为什么《金瓶梅》一直不适合推广的原因,目前虽然说是处在解禁状态,但也属于那种虽然不禁止,但是也不提倡的那种,各类书单里面,很少出现金瓶梅的身影,这也是目前金瓶梅这本书处的一个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