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大专院校教师没有科研平台,但又想搞科研和发核心论文,如何解决?

想咨询一下关于大专院校教师没有科研平台,但又想搞科研和发核心论文,如何解决?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沉稳之选

    如果你时间有空闲,又十分乐意做科研,可以去找有科研的高校老师合作,一般211及985学校,几乎每个老师都有科研呀,你可以通过校友、师兄弟、朋友等关系,与人家谈协作,当然是你找别人,自然要把什么都要说透,包括做什么?科研费用、谁来写?署名先后等。如果你的实验技能或者水平太差,很难有人接受你!如果你有项目,也可以找同类学校的关系协商。

  • 墨香

    两种途径:做访问学者或在职博士后,和国内团队交流,依托大平台进步肯定快

  • 金色晚霞

    【科研经费不好花】
    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如果不想躺平,还是要搞一点科研的。有些学校还出台了规定,教师除了完成常规教学之外,还要完成一定的竞赛(自己参加或者指导学生竞赛)和教科研任务的。
    没有课题,又得抠破脑门申请,申请下来钱也不好花,花得少,钱会被收回,花不够,还验收不通过,真的不容易。
    昨天有个老师跟我说,他们发论文只能报销指定数额,超过部分要自己贴。

  • 短腿柯基王

    一高职老师发核心屡屡被拒,发帖求助,不想网友们却因此吵翻了天!?
    #教育微头条#争议最大一点,围绕“高职院校的老师是否有必要发核心论文”,对此,有人总结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水平现状:

    一方面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层次较低。不少高职院校教师不会利用数字期刊,缺乏最基本的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对自己研究的方向也不明确,不能够快速融入到科研队伍当中,科研能力有待于加强。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对问题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上,缺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更是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一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往往都是通过发表论文篇数、科研立项及科研获奖情况作为其奖励依据,却忽视了论文、课题的质量,从而造成部分教师大量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其科研工作从数量上提高了,但其实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却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

    对此,有网友表示,“高等职业院校就不是搞科研的地方,国家办这样的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老师更应该是有职业经验的人。至于说科研当然可以适当参与但不要本末倒置。国家没有大环境、学校没有条件、自身没有实力,所以想搞科研基本不可能。比如这么多年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很少有高职院校中标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高职老师发文章真的没必要吗?对此却有人并不这样认为。

    之前有一位高职老师告诉我,“科研目标学校定得低,像我们只要在增刊上发表论文就可以,但是到了定岗定编的时候才发现,增刊什么的都不算。还是要看实打实的科研成果的,哪怕是一般刊物都好。科研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己决心早做努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还是要多写文章,这样在有机会的时候,才能脱颖而出。不然教学教得再好,也没有硬性指标来考量啊。”

    就目前而言,高职校教师评定职称的标准几乎和综合性大学差不多,而新加入高职校的老师大多为硕士研究生,博士学历也不在少数,做科研也有学术基础。科研能力可以带动教学能力,因此高职老师还是应该搞搞科研,相比于本科院校具备的各项条件,水平的提高更需要相当的努力。

    对于高职老师评职要求发核心论文,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我是@小邓的论文社 每天都更新,分享最新期刊动态,关于发论文、毕业、评职那些说不完的事儿,记得点赞哦~

    #论文# #评职称#

  • 这个问题我感同身受。

    因为我也在高校工作,也在大专工作。

    也是想搞一点科研,想发一点核心期刊的论文。

    要分开来看。

    文科与理工科其实都一样,要不然就找人合作。

    要不然就搞一些低层次的科研,不发核心就是了。

    既来之,则安之。

    你到大专院校工作,一般情况下是硕士。

    哪怕是博士,也是因为不够优秀,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比如为了照顾家人等等。

    但是一定要接受现实。

    搞科研是可以搞的,

    主要看层次如何。

    发核心论文,要不你就要付出很大的心血,

    要不只能找人一起合作。

    当然,现在是低职称-发不了核心-低职称;高职称-容易发核心-高职称的怪圈。

    可以考博士啊。

    可以想办法去留洋啊。

    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