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理论物理有哪些研究方向?_理论物理有哪些研究方向

想咨询一下关于理论物理有哪些研究方向?,理论物理有哪些研究方向,理论物理的研究方向,中山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兰州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四川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浙江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华中科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复旦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同济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良心宝贝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应该是支撑量子科学的理论,现在量子科学的有些实验结果,仅凭量子力学是无法解释的。但是如果实验结果是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对量子力学进行大力的发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笔者只是谈这个观点,但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量子科学所涉及的问题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过去我们知道的情况是理论物理支撑了实验物理,但是在量子科学的相关实验里结果如果是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对量子力学进行必要的修改,是很有可能的。

  • 教育

    这是一本破天荒的书,著名物理学家斯莫林在书中指出作为所有其他科学的基础的物理学迷失了方向。为什么物理学突然陷入了困境?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在斯莫林看来,一个主要问题出在弦理论:一个野心勃勃的“万物之理”的蓝图。想要解释自然的所有粒子和力,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弦理论凭它新奇的新粒子和平行宇宙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也赢得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心。但这是理论的陷阱:弦理论没有一点曾被证实,也没人知道如何去证实它。实际上,理论出现了无限多个形式,意味着没有实验能否定它。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它失败了。但是因为它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招揽了最优秀的头脑,严重伤害了在其他路线上追求的年轻物理学家,所以它也拖累了其他物理学的前进步伐。

  • Zhang123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温超导体机理、BEC理论及自旋电子学相关理论研究。

    2、凝聚态理论;

    3、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理论;

    4、统计物理和数学物理。

    5、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材料、纳米物理理论6、自旋电子学,Kondo效应。7、凝聚态理论、第一原理计算、材料物性的大规模量子模拟。8、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分子磁体, 表面物理,量子混沌。 凝聚态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非常规超导电性机理,混合态特性和磁通动力学。(1)高温超导体输运性质,超导对称性和基态特性研究。(2)超导体单电子隧道谱和Andreev反射研究。(3)新型Mott绝缘体金属-绝缘基态相变和可能超导电性探索。(4)超导体磁通动力学和涡旋态相图研究。(5)新型超导体的合成方法、晶体结构和超导电性研究。2、高温超导体电子态和异质结物理性质研究(1)高温超导体和相关氧化物功能材料薄膜和异质结的生长的研究。(2)铁电体极化场对高温超导体输运性质和超导电性的影响的研究。(3)高温超导体和超大磁电阻材料异质结界面自旋极化电子隧道效应的研究。(4)强关联电子体系远红外物性的研究。3、新型超导材料和机制探索(1)铜氧化合物超导机理的实验研究(2)探索电子—激子相互作用超导体的可能性(3)高温超导单晶的红外浮区法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4、氧化物超导和新型功能薄膜的物理及应用研究(1)超导/介电异质薄膜的制备及物性应用研究(2)超导及氧化物薄膜生长和实时RHEED观察(3)超导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应用(4)用于超导微波器件的大面积超导薄膜的研制5、超导体微波电动力学性质,超导微波器件及应用。

    6、原子尺度上表面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输运性质(1)表面生长的动力学理论;(2)表面吸附小系统(生物分子,水和金属团簇)原子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3)低维体系的电子结构和量子输运特性 (如自旋调控、新型量子尺寸效应等)。.

    7、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其低维量子结构制备和新型器件探索(1)宽禁带化合物(In/Ga/AlN,ZnMgO)半导体及其低维量子结构生长、物性、微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探索;(2)砷化镓基、磷化铟基新型低维异质结材料的设计、生长、物性研究及其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探索;(3)SiGe/Si应变层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8、新颖能源和电子材料薄膜生长、物性和器件物理(1)纳米太阳能转换材料制备和器件研制;(2)纳米金刚石薄膜、碳氮纳米管/硼碳氮纳米管的CVD、PVD制备和场发射及发光性质研究;(3)负电亲和势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研究;(4)纳米硅基发光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5)有序氧化物薄膜制备和催化性质。

    9、低维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与量子效应(1)极低温强磁场双探针扫描隧道显微学和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学;(2)半导体/金属量子点/线的外延生长和原子尺度控制;(3)低维纳米结构的输运和量子效应;(4)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5)生物、有机分子自组装现象、单分子化学反应和纳米催化。

    10、生物分子界面、激发态及动力学过程的理论研究(1)生物分子体系内部以及生物分子-固体界面(主要包括氧化物表面、模拟的细胞表面和离子通道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第一原理计算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2)界面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输运性质及对生物特性的影响;(3)纳米结构的低能激发态、光吸收谱、电子的激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