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5

书友们,外国文学名著译本中,哪些行文风格最有中国汉语味?

想咨询一下关于书友们,外国文学名著译本中,哪些行文风格最有中国汉语味?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0 个回答

  • 金色回忆

    看译文书最累的就是那些直译的,一边看一边断句,一句话看到尾都完了开头说的是啥。

    现在这种直译的书是越来越多,译者的中文水平真的是越来越差。

  • 秋实累累

    给你推荐两个,一个是王科一翻译的《远大前程》,一个是管震湖翻译的《巴黎圣母院》。文笔很不错,

  • winter

    哪一本世界名著都没有汉语味,就便译者水平再高,都译不出来世界名著变成唐诗宋词,更或百家名赋。世界名著和汉语是两个概念,两个风格。汉语言学的内涵那是博大精深的,而且是活跃的,因为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和象形文而来的,不像阿拉伯数字,123456789简单明了,中国的汉字,汉语言那是博大精深的,世界名著根本代替不了!

  • 资本论

  • 秋实累累

    傅雷翻译“约翰.克里斯多夫、高老头……”。因其汉语功底深厚,他的作品都很有中国味!

  • Zhang123

    没有哪一个非汉语的诗人的汉语译本能象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那样,在翻译过程中较少地改变原诗的气氛与精神,尽管音乐性不可避免地被改变了。这是非常本真的东方诗人的诗歌,尽管原版用孟加拉文和英文写成。尽管西方二十世纪诗人的汉语译本琳琅满目,我却以为与垃圾无异。唯有这本《吉檀迦利》汉语译本尚保留诗的本质。
    《吉檀迦利》追求的“人神合体”的境界与中国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相通。我们从屈原的《离骚》《山鬼》可以读到《吉檀迦利》中“人神之爱”。
    《吉檀迦利》是对西方自尼采“上帝死了”之后的狂妄迷茫的“我”的否定,把自己完全无保留地交给至高无上的神,把自我从贪婪,虚荣,恐惧之中解放出来。
    诵读《吉檀迦利》的我们,可以疗伤。这部作品表达的情绪恬静,表达的情感虔诚,没有困惑,没有焦虑,没有恐惧,在快乐幸福的心情里与神对话。完全是一种君临宇宙万象,包容千秋百代的大气度。
    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诵读《吉檀迦利》的心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问题。

    第14章
    我的欲望 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地交 织在我的生命里。
    你使我一天一天地更配领受你自动的简单伟大的赐予——这天空和光明,这躯体和生命与心灵——把我从极欲的危险中拯救了出来。
    有时候我懈怠地捱延,有时候我急忙警觉寻找我的路向;
    但是你却忍心地躲藏起来。
    你不断地拒绝我,从软弱动摇的欲望 的危险中拯救了我,使我一天一天地更配得你完全的接纳。

  • 墨香

    你问这问题还不如问,哪位翻译家喜欢用汉语味翻译还是直译

  • 岁月悠长

    推荐去看林纾林琴南的译文,绝对的中国汉语风味。《巴黎茶花女遗事》,《魔侠传》等,很多。

  • 金色晚霞

    【《老人与海》的三个中文译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主题是颂扬人类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这本书最早的中文版是1955年张爱玲所译,在1956年出现了第二个中文译本,由海观翻译,还有一个译本,是吴劳翻译的。从《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中文版销量来看,吴劳的中文译本销量最大,也一度被认为是本书最权威的译本。下面就看一看这三个译本用词造句之间的细微差别,看看从阅读习惯和语言风格上,您更喜欢哪个译本。

    先看本书开篇第一句的翻译,原文的第一句是这样的:
    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
    张爱玲译本:他是个老头子,一个人划着一只小船在墨西哥湾大海流打鱼,而他已经有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
    海观译本: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他到那儿接连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
    吴劳译本: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小说开篇的第一句是向读者介绍人物的身份、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委,是读者能一下子了解到故事的关键点。这三个译本虽然都描述出了这些关键信息,但总的看起来,张爱玲译本似乎略胜一筹,她更加尊重原文的语言结构特点,译文也具有原文的语言结构平衡性和节奏韵律感,另两个译本则更注重汉语的行文习惯,阅读起来显得有些臃肿和拗口。当然单纯根据这一句话还不能判断出谁翻译得更好,再来看一个他们对一个简单的句子的处理。

    原文:He had to sit down five times before he reached his shack.
    张爱玲译本:他一路坐下来休息了五次,才挨到自己的草屋。
    海观译本:他走到他的茅棚以前,他不得不坐在地上歇了五次。
    吴劳译本:一路上他又歇了五次才到家。
    对这一句的翻译,您更喜欢谁的风格呢?

    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是一次再创作,只有找到好的译本,我们阅读起来才能更有兴趣。

  • 岁月如梭

    首推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小仲马的《茶花女》)和《魔侠传》(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传》等。

    林翁不懂外文,纯靠听懂外文的人讲述原著内容进行翻译,所以译来完全中国风。这恐怕是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翻译史上绝无仅有的翻译套路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