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读史书最好从哪本开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读?

想咨询一下关于读史书最好从哪本开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读?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Zhang123

    如果只读一本书,我选《史记》。如果读两本,我选《资治通鉴》和《史记》。如果读三本,我选《资治通鉴》《史记》《左传》。如果再想读几本,则除了前三本,再加上《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如果还想读,请重复前边的顺序和操作。

  • 良心宝贝

    任何史书都是由写史书的人根据自己的偏好或他人的指令编写的。因此,史书对真实的历史史实进行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裁剪甚至编造。特别是有官方背景的人所修的史书更是如此。所以,要读史书,就官史、野史一起看。有比较才有鉴别。而且要用置疑的眼光来看史。永运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对任何事情都要向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看他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忙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这也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经过几十年才走出被史书误导的歪门邪道。但愿后来者就别再受某种史书蒙骗啦。

    若问按什么顺序读?我的回答是:由近及远,由现代及古代。如果连最近的四十年及之前的三十年历史都弄不清真与假、全与偏、是与非。那还有什么希望能把民国乃至清、明、元、宋、五代十国、唐……等历朝历代的史弄明白?

  • 教育

    中国历史悠久,史书和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果 并不想当史学家,又想对中国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感觉应从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始读起为好,接下来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楚辞》、《宋元明史记事本末》《中国通史》。能把这些读完了,还有兴趣再读下去的话,那就拐回头去把《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 策》、《杜工部集》读一遍。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乎太多了,何年何月才能读完,但却是国学大师梁启超提出来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还有,毛泽东主席光《资治通鉴》就读了十七遍。我的体会,多读点书比整天打麻将有益。

  • Zhang123

    什么样的历史书适合“社会青年”读呢?
    吴晗先生曾给出了4个标准:
    ①要有趣味,可读性强。
    ②取材要广泛,一般教科书中不适合收录的要考虑进去。
    ③文字需通俗易懂。
    ④便于碎片化阅读。
    基于这几个标准,按照大致的难易程度,我按阶段推荐几本。
    一,初阶
    这一阶段以激发兴趣、理清大致脉络,和历史人物、事件混个脸熟为目的。
    ①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画风清奇,段子频出,偏偏各种不正经的插科打诨,十分在点子上,还是值得看看的。
    ②胥渡吧的《历史太好玩了》,朱元璋同志建了个群,16位明朝皇帝在里面互相挤兑,互相吐槽,一开始是短视频出名,书胜在有大事件和人物关系的讲解,很有趣。
    甚至最近两年蛮有名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学生娃比较喜欢,大人也可以翻一翻,适合快速了解大致历史走向。
    以上选几本读一读,都可以。
    然后,推荐看一看(或者听)已成为经典的《明朝那些事儿》,感受一下把一个朝代写得又全乎又有趣是什么体验。
    二,进阶
    上一阶段乐过了就乐过了,浩如烟海的人物事件应该不会在脑子里打架了。
    这一阶段,我们来看看必须严谨对待的一些知识点。(没有说以上书单不严谨的意思)
    本阶段推荐读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用关键词索引串联历史的方式,从原始社会讲到民国。
    关键词包括人物(如秦始皇、陈胜吴广、张恒、祖冲之)、事件(如三顾茅庐、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书籍(如《四库全书》、《孙子兵法》、《水经注》)、代称(如唐宋八大家、八字军、梁山好汉),还有重大条约如《辛丑条约》,重大案件如《苏报》案,文化如京剧、话剧,典故如班门弄斧……不一一列举了。
    阅读体验比较友好,适合零碎时间。
    三,中级
    如果你读了上面的书单,觉得它们似乎有一点点浅显了。
    那么恭喜你,是时候体验又美又飒的神仙文采了。
    这个阶段,我推荐两本书:
    ①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很有个性,每个朝代的兴起、衰落、制度、民生、风俗、文化、政局,都用简练至极的语言来讲述。
    全书用词半文半白,引用典故比较多(每篇有注释),无一字是废话。有一定文字基础,读这本感受会非常棒!
    ②陈寅恪、张荫麟、吴晗、雷海宗几位先生的《西南联大国史课》。
    《西南联大国史课》是首次整合西南联大著名教授的讲义和文章,梳理了夏商周到清朝的历史脉络。
    西南联大这个神奇的存在,辉煌不可复制,光辉照耀岁月。读历史不读这本《国史课》,简直就太可惜了。
    这本书出版时是整套的,还有《文学课》、《哲学课》。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都读一下,很好的一套书。读完四舍五入咱也是西南联大的旁听生了。
    什么是大师,我觉得读了这几本书就明白了。
    每一页都是惊喜!
    四,高级
    这一阶段,可以读一读比较私人化的书了。
    说高级不是说书高级,而是这个阶段,阅读可以偏向私人化,可以挑选,可以偏爱,可以任性一些。
    比如我喜欢明朝,会看《万历十五年》,然后扩展到黄仁宇先生的其他作品。
    比如我喜欢某位历史人物,比如苏轼,我会读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等等。
    五,终极版
    如果古文有基础或者有兴趣,一定不要错过《史记》!历史就是人类生存发展史,这句话《史记》给出了终极解释!
    我读的是海潮出版社的《史记精解》,每篇只有一两句话简介,原文,全文翻译三个部分。
    我比较喜欢这种没有字词讲解或者备注的版本,连贯性比较好,译文可看可不看,只作为参考。
    如果需要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不同版本。
    但是真的,不要错过它!

    外国史我读得少。如果要推荐,那就大名鼎鼎的《人类简史》吧,外国人写的,没什么外国名字,比较读得下去。

    以上阶段划分,只是一个喜欢历史的普通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读书顺序,给的大概建议。初级不代表低级,高级不是那个高级。不喜轻拍哦!
    #全民荐书人# #读书#

  • 9527

    《岳南大中华史》~像读小说一般去读历史

    这本《岳南大中华史》从瑞典地质、生物学家安特生于上个世纪初来华,叩开“北京人”为起点,随着历史的时间轴线,为我们层层展开对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的一段段历史过往的解读。

    以往读历史书籍,我们常常读的是史实,是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述。在这本书中,我们能读到的却是一种发现历史的过程。作者将考古与发现描述得跌宕起伏,将回望历史变得有剧情。其场景的代入感又很能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读这本书我总体感觉阅读节奏较以往印象中的史书阅读要快得多,但它本身的趣味性增强了我们对它的记忆程度,使得我们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却并未随着阅读的快节奏而减少。书中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历史脉络梳理清晰,其独特的历史审视视角让我们不但没有感到乏味,反而容易沉浸其中。

    本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历史文物遗迹的发现者,以及文物的发现经历上面。详细讲述了考古发掘的过程,文物出土的时间地点,对文物和历史的研究、解读和一些惊人的发现。作者用一种更容易令读者接受和吸收的写作方式,叙述他所掌握的历史内容与考古发现历程,使读者和对过往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往看史书,我们常常在脑子里构筑出书中所述历史事件的一些场景。阅读这本《越南大中华史》,或许会令人有一番新的体验,脑海里会有许多历史的痕迹如何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又是如何经探寻与发现者的而重现天日的构想。书中以人类历史活动的链条,按照历史时间顺序,讲述探险者与发现者如何一层层剥开神秘的历史面纱,读这本书更像是观看了一出关于大中华史的探索与发现节目。

    本书语言生动,情节起伏,结合民间流传进行的考究和根据史料记载对历史的举例论证等方式,在书中为我们演出一幕幕诡谲离奇、慷慨悲壮的传奇。使我们在一步步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一点点认识和了解发生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的一段段历史。

  • 风华不减

    史记

  • 短腿柯基王

    评分8.5分以上的六本中国史“神作”,每本都值得反复阅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久远,而且自古以来,我们就重视对历史的记录,所以中国的史料是非常完整且丰富的,但正因为史料太多,所以阅读时,必须要选择好的作品,阅读二十四史自然不错,但二十四史太过庞大和繁杂,不适合一般人阅读,所以我们普通人,最方便的便是选择一些史学大家的精品,比如下面这六部口碑极佳的精品之作!这六本书,除了《简读中国史》在豆瓣评分略低之外——但也高达8.5分,其余五本,都是九分以上的“神作”!

    【1.《国史大纲》,钱穆】

    在讲中国通史的诸多书籍中,钱穆先生的这本,绝对是最值得推荐的作品之一,它是这位治学严谨的国史大师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中国通史作品!这本书不是论文专著,所以语言生动简洁,讲述了自夏商周三代到民国时期的种种历史,非常适合我们普通读者阅读。知史而明理,钱穆先生在抗战的艰难时刻,写出这样一部著作,或许便是期望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够牢牢记住我们民族曾经的过往,知道过去才能把握未来,牢记使命,才能不忘初心!

    【2.《中国通史》,吕思勉】

    吕先生的这部“通史”,不同于其他作品,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中国文化史,论述了包括族制、婚姻、政体、赋税、刑法、衣食住行、文字等18个个文化内容,下篇是按照时间顺序,从中华民族的起源写起,一直到清末民初,以凝练笔法,讲历代之兴衰。这种独特的结构,让我们阅读起来,更觉得有条理性。吕先生在书中,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现在看来,都是些极具先见性的高明论述,由此也足见吕先生之大才。

    【3.《简读中国史》,张宏杰】

    既然是“简”读,看起来似乎有所忽略,但张宏杰的这本“简读”中国史,却有着丰富的内容,书中并没有按照朝代一点点去论述,而是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中国史的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和探讨,论证丰富,观点鲜明,另外,这本书也将中国史放在了世界坐标下,所以站位是比较高的,抛开细枝末节,只论述大的问题,有些观点更是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的确是一本不一样的“简读史”。

    【4.《历史三调》,柯文】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事件,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也,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站位不同,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历史事件,更是如此,换一个角度,或许就会发现以前从没有关注过的问题,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柯文的这本书,便为我们讲述了同一历史事件的三张面孔:亲历者,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以及后世学者的研究。作者以义和团运动作为切入点,为我们展现了浩瀚历史中的那一份精彩和丰富!

    【5.《叫魂》,孔飞力】

    以小见大,是优秀历史学家的本领,孔飞力无疑便有这样的本事。据说乾隆年间,民间出现了一群和尚道士,可以用人的名字、毛发甚至衣物,进行“叫魂”活动,被叫者,就会被妖术吸走灵魂,然后迅速死掉,这事越传越邪,甚至惊动了乾隆皇帝!这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孔飞力却以此为切口,带我们抽丝剥茧,讲述了大清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6.《天朝的崩溃》,茅海建】

    大清王朝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国力之强盛,几乎令每一个人感到自豪,然而,一场鸦片战争,让大清朝的天朝梦彻底破碎,很多人都觉得,鸦片战争的失败,是输在了“硬件”装备上,如轮船大炮不够先进等,然而,茅先生告诉我们,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一场全方位的失败,无论是和生产力、制度还是文化,都有很深的关系,是这些根本性的东西,才将繁荣的天朝,彻底推向了衰落的深渊。(好书推荐第212期)#双11好物节#
    【中国通史】吕思勉版

  • 金色夕阳

    顺序上从今天,回头看,会更加珍惜今天。从哪开始?从我们党史,从中国近现代史开始。尔后,如有时间有兴趣有能力,读二十四史。重点,读社会发展的脉胳。再就是专注那一领域哪一方面了。五千年文明史,光辉灿烂,亮点纷呈。读点世界史。特别是美国的历史。世界大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总之,以史为鉴,把握今日,展望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