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清华学神韩衍隽15门课程100分在整个清华乃至中国强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从考试来看,确实出类拔萃。他这种水平的不适合再拿考分评价了,应该拿学术成果证明自己了。
祝愿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也能像考试一样不可一世。
并不怎样,分数不能说明一切,如果每门能在85-90分以上,各方面发展良好,爱好广泛,这样的人生更值得期待。
他在清华大学里20 门学科中有 15 门都是满分的成绩,其余4科99分,而最低的一科是98分,他在清华园里是像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这个学神名叫韩衍隽,他小时候就和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从小做事便有很强的规划性,几点起床,几点学习,几点吃饭……生活中的这些事情都被他安排得妥妥贴贴,正是他从小养成的这种优秀的生活方式,让他在学业上更进一步。
韩衍隽从来不用父母操心,在别人眼里,他似乎是一台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但其实韩衍隽的性格十分活泼,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人缘也是极好的。他小学毕业于当地逸夫小学,初中毕业于潜山县第三中学。
经过初中三年的沉淀,韩衍隽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2008年时,他以698分的成绩获得全市中考第三名,进入安庆一中。
高中之后,韩衍隽便立志要考入国家一级学府。因此,韩衍隽对自己更加地严格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个小目标,每天都按时按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成绩也越来越优秀。
高三的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韩衍隽一如既往的稳健,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校期间,他参加了各种比赛,经常获奖,加上平时成绩优秀,他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
面对这个好消息,所有的学生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但韩衍隽对清华抛出的橄榄枝却充耳不闻,执意要参加高考证明自己。在韩衍隽看来,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只有在高考中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清华大学才是真本领!
不顾大家的质疑,韩衍隽坚定地选择了高考这条路,最后他的考试成绩非常令人满意,最差的英语也考了141分,其它科目自然不用说了,他也成为了安徽省理科状元,顺利考上了清华。
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他在同学中还是出类拔萃的,甚至还开始了“第二学位”经济学的就读。同时攻读双学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学生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神和时间。
虽然大学考第二专业的人不在少数,但韩衍隽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在经济学取得的成绩竟与信息工程专业相当,每一科都接近满分,如此傲人的成绩即使在清华也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2014年11月,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现场,韩衍隽登台介绍自己。当他出示成绩单的时候,台下观众都惊呆了,纷纷惊叹这究竟是怎样夸张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只见20门基础课程,竟然有15门都是满分,另外5门非满分课程最低的都是98分,其中4门99分,就1门98分!这样的成绩单,相信很多人想都不敢想,但是韩衍隽做到了。
不止这些,近三年来,他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 (综合优秀奖学金)、2014年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球特等奖,其间还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
韩衍隽清华毕业后去了斯坦福大学深造,他在世界顶尖大学里依然低调而奢华,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对他的评价是:已经超出了至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
学神的养成之路总是令人万分好奇,想一探究竟,于是很多人开始挖掘他的成长经历,但调查结果让他们有些失望,同时又充满斗志。
因为他出生在安庆市潜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工程技术人员,母亲是当地县疾控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就读的高中也不是什么重点高中。
从小到大,大家对韩衍隽的基本印象是:自我管理能力强,智商超高。在高中老师眼里,韩衍隽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做事很有计划性,从生活细节到学科学习进度,他都规划好了每一步,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
韩衍隽曾说,他的目标是成为像钱学森先生那样,通过基础研究探索人类认知极限,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人类文明和国计民生基本问题的大师级人才。
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成为韩衍隽,但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里,他的沉稳,他对待世界的态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清华毕业之后,韩衍隽受邀请和许多清华、北大这样名校出来的毕业生一起写了《等你在清华 北大》这套书,通过这个平台,他向读者讲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学习方法和心路历程。
《等你在清华 北大》记录了近几年来几十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可以说这套书不仅包含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学习方法,还有他们对生活、梦想、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等你在清华 北大》里面学霸们将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写在了里面,让人阅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在经历这个清华学生的奋斗过程,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他们的经验,从而锻炼自己,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与其给孩子报那么多兴趣班,不如直接给他一套学习方法,让他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如果您需要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入手。
他在大学 20 门学科中有 15 门都是满分的成绩,其余 4 门取得 99 分,而最低的一门则是 98 分,一个在清华园里依旧像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他不止满足于自己的电子工程专业,他还研究了经济学,最终获得清华双学位,这名学子便是被誉为“清华学神”的韩衍隽。
他曾拿走了象征清华学子最高荣誉的本科生特等奖奖学金。斯坦福终生教授评价他已经超出了迄今为止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的预期。
在韩衍隽的成长中,有一条秘诀便是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用别人督促,他总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具有非常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他对于学习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觉得学习知识是一种乐趣,总是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会自己主动去看课外书,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而对数理化方面的课外书尤其感兴趣。
在2008年的中考中,韩衍隽以698分的高分成为了潜山县第三名,并被省城合肥一中录取,但后来他却去了安庆中学,并以第一名成绩进入了安庆中学理科实验班,开始挖掘自己在数理化上的天赋。
2011年,凭借数学国家一等奖和物理国家二等奖的荣誉,韩衍隽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拒绝了这个保送名额,韩衍隽做出意外之举,选择参加高考。
学霸犯了轴,谁劝也不听,无可奈何的众人都嘲笑他是个傻子。参加高考对他来说没有难度,不过相较于他的理科成绩,韩衍隽的英语就显得不堪入目,为了不给其他科目拖后腿,他立志要学好英语。因此,他每天都会背诵大量的英语单词,最终还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快他的英语便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提高。
当高考成绩公布时,这个一意孤行的“傻子”再次惊呆众人,以705分成为安徽理科状元,考入清华。他用高考证明偏科不可怕,只要找对方法,是完全有可能逆袭的。
韩衍隽给普通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与其每天刷题,不如借鉴学霸的经验,转变思维模式,学会举一反三。
在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激励下,韩衍隽有条不紊地充实着自己的人生,而他的强大来自于超群的智商和极强的 自我管理能力”,韩衍隽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极其自律的学霸,他十分注重学习效率,从来不熬夜,优秀的成绩全靠良好的学习状态。
除此之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于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及热情都是韩衍隽学习缺一不可的组织。
2014年,在大四毕业的答辩会上,韩衍隽四年傲人的成绩在同学中十分耀眼,更是成为了学神的存在,永远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每一次的进步都为了成就更完美的自己,他自主学习,不用任何人督促,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心无旁骛目标明确。
韩衍隽盛名在外之后,许多人都觉得他只是一个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对此我只能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其实韩衍隽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他的动手能力同样令人望尘莫及。
正所谓学习永无止境,学生除了理论,实操学习也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其中,若学生不愿吃学习的苦,那将来也可能会吃生活的苦,而学生也应清楚的知晓学习的真正含义,学习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去学的。
学生也应规划好待办清单,有着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并不断朝着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合理利用好每天宝贵的学习时间,利用好“碎片”时间,并向清华学霸学习。
管理孩子学习其实并不难,育儿书不在多,而在精,如果您家孩子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和瓶颈,那么我强烈地推荐这两本书《等你在清华/北大》 让孩子清楚自己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真正的天才并不多,能够真正笑到最后的赢家屈指可数,那么如何能让自己成为那个翘楚呢?看了这本书就会明白,这本书最大的看点除了讲述要找对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之外,更多的是传递高考正能量,告诉我们学习道路上究竟该何去何从。
这本书很值得正在艰苦求学的孩子们或者是心怀希望的父母们学习借鉴,这本书中更多的是真实的人物录取院校的介绍和清华北大学子的学习方法,让你了解一个成功的学生到底是如何学习的。#高考# #金粉社区#
已强到像凤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强到宇宙第一,强到黄河倒流,强到太阳西升,强到壁虎秒变恐龙……其他人继续接,我无词了。
2011年,凭借数学国家一等奖,物理国家二等奖,韩衍隽获得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这原本是天大的喜事儿,可这个英语等文科成绩很一般的大男孩,却拒绝了保送资格,就在众人嘲笑他傻的时候,他却以705分成为安徽省理科状元,凭实力考入清华。
当时,虽然韩衍隽的理科成绩非常优异,更是凭借数学和物理的卓越优势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不料他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绝了老师带来的这一好消息。同学们都觉得他太傻了,毕竟韩衍隽的理科成绩虽然非常优异,但他的文科成绩却很一般,如果参加高考的话,综合下来,他并不一定能考取清华大学。
当时不仅老师来劝他,但是有很多同学嘲笑他是个傻子,觉得学霸的脑子犯了轴。
然而他却全然不顾别人的看法,毅然决然拒绝了清华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和其他考生一样,参加了高考。可当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这个一意孤行的“傻子”却再次惊呆了众人:他以705分的高分成为安徽理科状元,硬是凭实力考上了清华大学。
然而,这些都不是他的高光时刻!他真正让人感到更惊艳的时光是2014年,他的成绩单公开亮相后,更让人大吃一惊:一共20门学科,除了一门98分,四门99分之外,其他的15门学科全都收获了满分!他的成绩单报关之后,很多网友称他为“清华学神”!
看到韩衍隽如此优秀的成绩单之后,很多人开始去挖掘他的成长经历。然而,调查的结果却让他们有些失望,同时又充满了斗志。
因为,韩衍隽出生在安徽潜山县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一般的职工,而他一路以来,也就只是就读于普通的中学!
如果一定要说父母给他提供的优质资源,那就是培养了他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据韩衍隽的高中老师说:因为韩衍隽有着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总能把时间规划得很合理,所以尽管他不是那种特别刻苦的孩子,但成绩却一直稳居前三名!
当然,他除了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所应当掌握的学科知识,再把其他时间都用在自己的业余爱好上。
其实,还有很多像韩衍隽一样的同学,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比如在《等你在清华》一书中,有位叫林万东的同学,也应在2019年时,因在工地上扛水泥时,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火上热门。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里,家中一共有三个孩子,岁数相差不大,它上边的姐姐正在读大二,而他下边还有一个读高一的弟弟。更艰难的是,他父亲患有脑梗,不能劳动,全家人的开销全都靠40多岁的母亲在工地上搬砖来养活。
所以,为了跟母亲一起分担家庭重担,高考一结束之后,他就去到工地上背沙子,因此才有了他在工地上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幕。
对于林万东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自己平时还要做家务,照顾父亲,课后别说去补习功课了,就连正常的自己学习都很困难,所以他只能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他还简单举了两个例子:
一要学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把知识疏通整理内化为自己所学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归纳总结很容易就忘记了;
二是要整理错题和解题方法。他表示,很多题目的解题方法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掌握其中的解题原理或关窍,方可举一反三。
很多人都说寒门难出贵子,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历数每一年高考考生,其中也不乏一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霸。
有一位重点中学的老师曾总结过,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特点,他说:“我带的每一届学生都有四五个人能考上清华北大,并不是我们教的有多好,也不是他们智商有多高,如果说他们的成功有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就是他们独特的学习方法!”
其实,还有很多从小不爱学习,或是家庭条件并不好,却通过自己的方法走上学霸道路的,在《等你在清华》《等你在北大》以及《学习高手》中,详细记录了100多位清华北大学霸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心路历程分享在书中。他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写出那些自己亲自验证过的学习方法和高分技能,让孩子去学习学霸的学习方法,再看一看学霸的学习笔记,远远比花大价钱上补习班效果还要好得多。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显示:智商超群的孩子只有10%,另外90%的孩子智商大都差不多,而拉开他们学习差距的不是智商,是习惯和努力程度。
从韩衍隽和林万东的身上,我们能更深的感受到,尽管我们无爹可拼,但只要自己做个“拼二代”,只要掌握好的方法,用自律来加持,照样可以实现逆袭!
恰逢#双十一好物节# ,与其给孩子盲目的报补习班让孩子烦恼,改不如送他一套《等你在清华 北大》《清华 北大学霸笔记》,来唤醒他的学习“内驱力”,点燃他的学习自信心!
不管昨样!学习达到如此境界,不是常人能比的?大家非去说光学习好又有啥?试问一你们:你们又有哪点好呢?尊重人!才有人尊重你!人无完人?除非神?
承认别人的优秀是一种品德,一种向上的品德!
这个人有所了解,就是安庆一中的,恰好朋友就是安庆一中的,他比我们当初大几届。用安庆一中老师的话说,他是第一名,和第二名是质的差别。
同样是学习,第二名学霸可能拼死拼活能拿到高分,第一名的他几乎就是轻轻松松能拿到。数学属于无解级,理科数学几乎满分(自己体会)。
15门课程100分,在清华都属于顶尖高手,这种人天生就属于为学习而生。有人怀疑什么他学习累不累、只是成绩好之类的。对于这种学神,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享受,并且学神和学霸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可以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级别,全国也属于少见。就是为研究而生。居然还有人为他们担心。
至于属于什么级别,在高手如云的清华,都会有新闻突出报道,自行感受什么级别
可怕的恰恰是他每门都考到100分,学习考试只是对于前人知识经验的复制,这样准确无误的复制,当然说明学生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搞到这个程度。不过我说这番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赞扬这个学生的勤奋和努力,而是觉得学生这般努力地把知识复制的准确无误,意义何在?他也许只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分数博取老师同学的艳羡,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准确地复制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希望学生学习到开拓知识和积累经验的方法,即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这个学生的高分严格来讲并不值得我们去艳羡和赞赏,反而是对于我们过度追求分数所带来的教育方式僵化的深深忧虑。
风华绝代
2022-10-24说明他是穿越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