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高中政治必修四对立统一观点包含哪些知识点?

想咨询一下关于高中政治必修四对立统一观点包含哪些知识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华依旧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又叫矛盾法则,或者矛盾哲学。

    毛主席是辩证法大师,对辩证法应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政治、军事、经济、统战、组织管理等方面均有出色的发挥。

    毛主席曾经讲过:“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农业。”

    这是毛主席在政治方面灵活应用辩证法的经典案例。

    归纳起来就是“民主集中制”,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工作和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

  • 教育

    #关于对立统一性规律,暨政治与军事综合辩证关系的全新解读#
    说到“对立与统一性”的综合辩证关系,以及“政治与军事”、“战略与战术”的综合辩证关系,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关于“对立统一性”规律,以及以克劳塞维茨为代表的关于《战争论》的论述,殊不知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中早就讲清楚了这一对综合辩证关系,而且还对它们之间的发展演变规律及从属性关系进行了深刻而又全面的解读与定义。
    一、比如《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核心思想,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核心精髓都是“对立统一性”规律。阴阳之道的核心是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何谓:“继之者善也”,做事时兼顾万物皆有的向生之心,以万物皆有的向生之心为自己的初心,就是“继之者善也”。其实这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以对立性为末,以统一性为本;有对立性以为利,有统一性以为用”的核心思想具有一致性,也是新时代研究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髓和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辩证法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和抓手;
    二、《道德经》的核心精髓是“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以无为为本,以有为为末;有为以为利,无为以为用”,这是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无与有,无为与有为”的综合辩证关系。同理,亦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关于“道与术、乾与坤、因与果、务虚与务实、战略与战术、政治与军事、言与行、意识与物质,甚至于暗物质与明物质”的综合辩证关系。 
    三、以对立统一性规律,以及政治与军事的综合辩证关系为例,中国人常讲,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政治”,为什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政治”呢?因为“以政治为本,以军事为末;有军事以为利,有政治之以为用”,时时事事讲政治是最根本的需要,当然要时时事事讲政治,军事手段只能在非正常的、“不得已”的激烈对立阶段“限期使用”。什么是讲政治呢?其实就是在万物“对立统一”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统一性”的问题,不但要在和平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把握“统一性”,更要在非正常状态下的激烈斗争过程中把握“统一性”,这是对立与统一性、政治与军事的综合辩证关系中最难把握的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一个人在“统一性”为显性方向的事件中,把握“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统一性”并不难,难的是在“对立性”为显性方向的事件中,也能始终把握住“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统一性”,谁能切切实实、一如既往地做到这一点,谁就是识大体的人,就是具有大局观的人,就是真真正正“讲政治”的人。
    比如中国人常常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五行生克体系中也强调“以生为主,以克为辅”,其实“以和为贵”,“以生为主”就是最大的“讲政治”,就是在万物“对立统一”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统一性”的问题。否则,如果人人都执着于“万物有别”的分离妄念,“以对立性为本,以统一性为末”,本末倒置,肆意妄为,任性而为,则人人都将自危,世间万物都将人为割裂,其发展过程就会“阴阳不调”,因此在“对立统一性”的综合辩证关系中,“对立性”必须也必然服从于“统一性”,说白了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以道统术,以术得道”的综合辩证关系,在事物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以道为本,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以政治为本,以政治统军事,以军事得政治”,自然就能“得道多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众所周知,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激烈的政治手段之一,军事是为战争服务的,如何赢得战争是军事工作的唯一目标,既然战争的本质是一种政治手段,那么军事工作其实也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军事工作应该从属于政治工作,而不是二者并列或相反的关系。那么在军事工作中具体又该如何“讲政治”呢?其实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问题。什么是其所言的“道”呢?就是“万物皆有的向生之心”,谁能合理兼顾到万物皆有的向生之心,谁就在循道而行,替天行道,谁就能得道多助,谁就是在讲政治,谁就是在万物“对立统一”发展过程中把握住了“统一性”。

  • 左岸

    从大概念、大单元角度看高中《哲学与文化》教材的哲学部分可以整理为两个规律:1、唯物辩证法规律,即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对立统一规律。落点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历史唯物主义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落点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辩证理解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关系,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坚持唯物主义,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旗帜鲜明的反对即使虚无主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