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读散文的好处是,无论从哪个章节开始,都可读起。
宗璞,当代作家,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她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等。长篇小说《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散文《紫藤萝瀑布》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两天时间,看完她的这本散文集《宗璞散文精选》,像是一场精神洗礼。文章看来平平淡淡,文字明朗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每一段,无浪费或枝蔓。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无法也没有更合适的语言和文字,去评价宗璞的散文。摘选几段,与喜欢散文的友友们分享。
//人们常赞梅的先出,菊的晚发。我自然也敬重它们的品格气质。但在药展上见到各种人工培养的菊花,总觉得那曲折舒卷虽然增加了许多姿杰,却减少了些纯朴自然。梅之成为病梅,早有定庵居士为之鸣不平了。近闻水仙也有种种雕琢,我不愿见。我喜欢它那点自然的挺拔,只凭了叶子竖立着。它坚得直,其实很脆弱,一摆布便要断的。她也是太脆弱。只是心底的那一点固执,是无与伦比了。因为固执到
不能扭曲,便只有折断。
//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在树身,更是动不得了。院中有一棵大來树,枝繁叶茂,怡在我窗前。从窗中望不到树项。每有大风,树枝晃动起来,真觉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有点像坐在船上。这树开小黄花,春夏之交,有一个大大的黄色的头顶,吸引了不少野蜂。以前还有不少野蜂在树旁筑窝。后来都知趣地避开了。夏天的树,挂满浅绿色的小灯笼,是花变的。以后变黄了,坠落了。满院子除了落叶还有小灯笼,扫不胜扫。专司打扫院子的老头曾形容说,这树真霸道。后来他下世了,几个接班人也跟着去了,后继无人,只好由它霜道去。看来人是熬不过树的。
以中国二字开头的大学,2022年高考在山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常规批次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高举第一最低分662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二,最低分是656分,中国人民大学仅仅排在第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排在第四……
#2022高考季#
日本释放军事大国化危险信号,将恶化地区安全局势
中国网 2022-08-26 08:55
杨丹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据日本《读卖新闻》8月21日报道,日本政府正考虑列装1000枚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以西南诸岛(包括西南海域靠近台湾的小岛)到九州为中心进行部署。目前,日本防卫省和外务省均未对此报道的真实性予以置评。
但从各种迹象看,《读卖新闻》报道并非空穴来风。报道援引多名日本政府官员的话称,这1000余枚远程导弹将由日本陆上自卫队现有的12式岸基反舰导弹改进而成。该型号导弹由三菱重工制造,目前最大有效射程为200公里,经改进后,导弹有效射程可延伸至1000公里,能够打击朝鲜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日本还计划将该导弹由岸基发射改进为可从水面舰艇和战斗机上发射。
此外,日本政府官员还表示,日本政府计划在新建造的宙斯盾舰上搭载可攻击地上目标的巡航导弹。新型舰艇按照确保破坏敌方导弹发射基地等的“反击能力”进行设计。日本目前已经拥有8艘宙斯盾舰。最新制造的两艘宙斯盾舰将部署在日本海,负责警戒朝鲜导弹威胁。
有资料表明,早在1956年,日本战略界即开始讨论部署远程导弹。日本政府甚至裁定自己有对攻击日本的敌国发起导弹反制的法定权利。但日本之所以迟迟没有部署远程导弹,主要原因是二战后日本的国防政策一直是“专守防卫”,因为研发部署可以打击外国领土目标的武器,诸如远程巡航导弹等,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国内外的阻力,特别是《和平宪法》的限制。
实际上,这次日本拟部署1000枚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不仅是如日本所说的要缩小与中国在导弹方面的“鸿沟”,更重要的是在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岸田文雄政府将从根本上强化日本的防卫力和威慑力作为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日本新任防务大臣滨田靖一在8月12日就任仪式上指出,为了从高度复杂化的安全风险中守卫日本,必须强化防卫力的质和量。不久前,日本新政府还在首相官邸举办改组内阁上台后的首次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四大臣会议,围绕中国大陆在台湾周边实施军演进行磋商。
从2022年新出版的日本《防卫白皮书》及日本官方发布的多个声明中可以看出,日方以中国的军事发展、最近的军事活动等为借口提升本国军力,已经引起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的安全关切。
目前,岸田文雄已经公开表示,要大幅提高国防开支,很可能会突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朝日新闻》还指出,日本防卫省可能还会要求批准一个项目清单,包括升级远程巡航导弹的开发费用。
总体上看,岸田内阁改组以来,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进行舆论造势,包括放出部署远程巡航导弹的风声,高调介入台湾问题,正是其谋求加速推进日本军事大国化的体现。部署远程导弹,很可能成为日本将自己打造成为军事大国的重要抓手,也向世界释放出危险信号。未来,日本可能会一步步突破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军力的限制。日本的上述做法,或将引发东北亚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进而导致地区安全局势持续紧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2017年新设立的,是一所以哲学、社会科学见长的偏文科的大学。但学校的级别特别高,行政级别属于副部级。
从录取分数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这两年来的录取分数不低,基本上和北师大、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在一个水平线上!文科能进到10名左右,理科也能进到20名左右。
从地理位置看。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在五环外的良乡高教园区,所以学校的学术活动、社团,包括实习、求职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从科研实力看。因为背靠中国社会科学院,所以将来走科研这条路确实是很不错的。
从社会声誉看。学校刚成立3年,整体而言,宣传工作比较落后,知名度也比较低,远远不如与其体制差不多的中国科学院大学。
从办学定位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致力于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的后备人才,所以适合有志于未来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或者想在机关体制内工作的学生。
从学校排名看。学校自视甚高,目标是想争夺社科类高校头把交椅,对标的是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艾瑞深校友会排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排在第28位,个人认为是些高估!
从发展潜力看。学校没有进入首批双一流,这其实是一个挺大的打击。当然,双一流是隔几年一评,所以学校将来还是有机会的,毕竟有社科院的背景,不排除有慢慢向上发展的空间。另外,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文、史、哲、法、经管、外语都有。
学校的困境。一是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二是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三是相对落后的宣传工作,四是学校的师资,学校师资以原来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社科院的研究生院的师资为主。所以学校实际上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有一句很形象的话形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一流,师资二流、设施三流,学校不入流”,这个评价着实有点惨。但其实学校的背景是很厉害的,是所谓的“红色学校”。学校最早是两块牌子,一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还有一个是中央团校,是属于团中央体系的一所干部学校。
由于学校通常在提前批招生,所以早些年在网络资讯不太发达的情况下,学校生源非常好,基本上可以达到985高校的级别。但是慢慢随着网络发展,信息传播的透明,现在下降的基本上和211高校差不多。但现实情况却是,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在考研、保研上,都挺打击学生的。
学校学风一直很不错,这是因为本身进来的学生素质就不错,分数也不低,但是学生进去以后都特别失望,所以没办法,只有通过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来改变命运。学校每年成功考取公务员的比例差不多占10%,事业单位占10%,考研大概占25%,加起来将近一半的人,所以是还不错的。但这些学生都没有借到学校的“光”,主要是靠自己。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师资力量雄厚,是一个好学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中国社科大,是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由教育部审批创办的培养人文社会科学拔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闯出一片天
2022-10-2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 )成立于2017年,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科大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质学术资源为依托,志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文科研究型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后备人才。
中国社科大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占地面积49.4万平方米,拥有馆藏和共享图书554万余册,以及丰富的中外学术数字信息资源,配有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餐饮中心等基础设施先进。
中国社科大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雄厚科研资源、师资力量和学科基础,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自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实施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有33人次参与授课,多名学者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报告和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承担一系列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大研究任务。近年来建设国家级智库2个,综合型专业化智库19个,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理论研究、 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其科研和学术实力在中国智库中排名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科研业务人员26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576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2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
学业导师与学生交流
学生主持的个案讨论课
语言所语音实验室在语言学研究中应用自然科学技术, 图为脑电仪心理实验
图书馆一角
中国社科大目前设置有34个本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7个,还有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5个。拥有博士生导师614名,硕士生导师1102名。
199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社科大2018年招生信息
一、2018年招生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8年计划招收本科生400人,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社会学、英语、法语、新闻学。(具体招生专业及名额以教育部公布计划为准)
二、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模式
(一)“师徒制”的指导模式
设置“师徒制”指导模式,中国社科院的学部委员、学科带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作为本科生学业导师,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目前已为392名大一新生配备176名学业导师。
(二)“本-硕- 博”一体化培养
探索在某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连续培养试点,向本科教育导入研究生教育资源,通过加大推免力度、硕博连读等形式,推动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三)深度国际化教育
中国社科院国际交流合作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160多个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伙伴涵盖各国的科学院、知名大学、智库、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形成了一个覆盖完整的高层次交流合作网络。
中国社科大目前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采取联合培养、海外学习等形式,本科在读期间,符合要求的学生将受资助赴海外接受培养,优秀学生在经过本科学习的基础上,可通过海外学习途径,继续攻读学位,或取得联合培养学位。目前针对本科生有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学分项目;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课程项目;美国加州大学3+X攻读硕士、双硕士项目,日本政策研究大学硕士项目等。
(四)教学与科研结合
兼任学生导师的中国社科院专家学者,承担相当数量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任务、个人的独立研究。
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接触学科领域前沿内容。
(五)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采用精英教育模式,进行小班教学,每班级人数稳定在15-30人左右。
授课采取大型综合课、系列化小型独立课、研讨课、长学时课、短学时课、结合科研的研讨课等多种形式。
给予拔尖学生转专业的一定自由度,在管理制度上为学生提供有序转调专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