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6

研究生导师愿意要一个擦线的双一流还是一个高分的双非学生?

想咨询一下关于研究生导师愿意要一个擦线的双一流还是一个高分的双非学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秋色宜人

    根据我近二十年招生经验,我可能还是愿意要后者,起码后者是想学习肯努力的学生。来我校的双一流即便是985的学生未必好。我们这里一个延毕的例子就是北航本科的学生,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不听老师指导,还自以为是,整个就是个混文凭的。其实这些主动“掉价“来我们这个层次的985学生,真得要仔细考虑下动机…

  • 岁月如酒

    这个从导师角度可能倾向前者,但从研究生录取的程序来说,说最后成绩靠前,录取谁,与高考无二!!

  • 沉稳前行

    哪个勤奋哪个好,和双一流出身没关系。

  • 沐馨

    要前者,智商的差距不是努力可以改变了。前者可能只复习了几个月,后者可能复习了几年。但是毕竟不是导师想要谁就要谁,还是要根据综合分数。如果双非复试分也还可以,就算老师不想要你也不行。

    这个高分双非绝对不是偏见,考研名校曲阜师范,别人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985学生再聪明也不行啊。这种高分低能的考生对于老师来说真的没什么用。我父亲是普通一本的大学教授,他学校本来就够差了,再考这种学校的学生可想而知有多粗差。这些研究生有的就连洗试管都洗不好,你换做导师你会要这样的学生吗?

  • 风华绝代

    我站在我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在选择学生时,本科院校和成绩并不是我最为关注的因素,我更看重这名同学的科研基础,比如是否参加过专业竞赛,是否有过科研实践经历,以及是否有过项目实践经历等。

    我曾经遇到过一名来自传统985大学的同学,这名同学以本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获得了推免资格,但是他最终却延毕了两年。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一方面是这名同学虽然理论成绩高,但是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没参加过任何专业竞赛,另一方面是这名同学的总结能力强,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弱。

    我相信不少导师应该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所以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会更看重这名同学的科研基础和科研潜力,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导师。

    我曾经跟很多同学都说过,读研期间学生跟导师是一种合作关系,学生在导师提供的科研场景和指导下来开展科研活动,最终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既然是合作关系,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就一定会考虑到自己课题组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的标准也并不会完全统一,所以要结合导师课题组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导师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实际上,不仅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我不是特别关注初试成绩和本科院校,在作为评委参加考研复试时,我也不太关注本科学校和成绩,更关注考生都参加了哪些专业竞赛,或者参加了哪些课题组和项目组。

    还有一点要注意,在联系导师时,要先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最后,如果有读研、科研相关的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 秋水伊人

    双一流?

  • 沐馨

    初试成绩和学校都无所谓。

    我最注重过没过六级,是否掌握了我需要的实验操作。因为我不爱做实验,最好他们掌握了,我不用去找人带他们。

  • 风华绝代

    一般情况下,导师会选择双一流那种学生。但具体事还要具体分析。如双非学生分数极高况且复试也表现非常好,拉开与双一流学生有一段距离。这样,导师心中想收双一流学生也比较难办。需要向学校解释为什么原因!写出招收的理由能说服校方与双非学生方,不能有偏见与岐视,当然排除黑箱操作。

    如双一流与双非的差距不大,这样很多导师都会选择双一流学生的。原因是,双一流大学本科时入学起点比双非的高,也就说明基础或扎实点。其次,双一流大学的学习氛围或者会比双非的好,要求更为严格,同样考研就等同二次相比赛,双一流的已在高考时胜了一局,所以导师会侧重于双一流的学生。再次而言,很多双一流的学生考研前大多数八,九月份才进入真正温书的状态。而二本或双非的,好多因高考失利后,在大三时都提前准备温书的。经历一年或更多的时间翻书至考研分数攀高分。精神可嘉,但在导师心中的称是用学时制来分析的。他们需要的是以后科研中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成果,并非要用长时间耐出成果,所以导师会选择双一流基础扎稳的一战生。

    曾经有这个事例,朋友的外甥就读广东医临床医学,去年考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学硕,成绩排第一位,与成绩第二那位双一流的学生竞争一个名额。最终以英语分数偏差,输给了那个双一流的学生。医综成绩基本上都相近。但英语基础就差一点而落败。

    综合上述,导师会侧重于全面素质选择基础好的双一流学生,但并非偏见,而是综合考虑的。更多分析,请加关注,来问实答[作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