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6

双非的研究生值得读吗?_双非院校研究生值不值得上

想咨询一下关于双非的研究生值得读吗?,双非院校研究生值不值得上,双非的研究生值得读吗知乎,双非的研究生值得读吗,双非机械研究生值得读吗,双非工科研究生值得读吗,双非人工智能研究生值得读吗,土木双非研究生值得读么,调剂到双非研究生值得读吗,非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值得读吗,三战双非研究生值得读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0 个回答

  • 闯出一片天

    首先要看你的本科是什么大学,如果本科是985 或211的大学,考研没考好,被调剂到双非院校,那读研的必要性不大,可以考虑再战一年,或者直接找工作。

    如果本科读的是二本双非院校,那还是可以考虑读的,毕竟二本出来没有那么好找工作,而且现在很多单位面试都要研究生起步。

  • 沉稳如山

    我觉得值得,我今年考的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初试392,超了国家线52分。我没报985,是开始有些顾虑,没报211是因为我看了四川和重庆几所学校没有我喜欢的这个专业。我就觉得这个学校的专业非常适合我,所以我就考了。在初试的准备中,我觉得我并不比那些考985和211的差。大家只是选择不一样

  • 沐馨

    谢邀。

    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要不要读?这个要结合具体的专业,另外要看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

    虽然每个人的考研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大部分人考研还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想通过考研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而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除了会看你的学历之外,还会看你的专业。大部分985、211院校在综合实力上确实比双非院校要强很多,但是这只是整体的状况,而如果单看某一个学科领域,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排名上,有一部分双非院校的排名要比一些211、985院校还要靠前。

    比如像金融专业,如果自身的实力比较强,当然是优先选择清北复交、人大、上财、西财等985、211院校。如果自身的实力非常一般,与其选择二区的广西大学、宁夏大学、海南大学这样的211院校,还不如选择东北财经、天津财经、江西财经这样的双非院校。

    像东北财经、天津财经这样的财经类院校,虽然综合实力不是很强,但是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学校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如果在毕业时你想找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除了专业之外还要看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毕业以后是想去大城市打拼,或者是想进入投行、咨询等入职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当然是学历越高越好,这样的话,建议优先选择985院校。特别是投行、咨询类的行业,如果学历过低的话,肯定会影响以后的职业发展。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一次到位,考一个名校的研究生。

    如果你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对于工作性质和薪酬待遇没有过高的期许,那么硕士学历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用人单位的学历基本要求。即便是以后想考公、考事业单位,在招聘时用人单位会对本科和硕士进行区分,如果是硕士毕业,一般只有学历限制,没有院校限制,如果是本科毕业,可能会要求毕业于211/985院校。

    其实,大部分人对于双非院校心存芥蒂,主要是害怕毕业时找不到好的工作,毕竟很多公司会优先去名校招聘,如果都没有多少企业去自己学校招聘,自己也不大可能找到好工作。

    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其实企业也想招到合适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优先选择去名校招聘,一般当地的企业还是会重点考虑当地高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全日制研究生院校,基本都让你在学校所在省内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撩人心.

    是重点大学,虽然不是985或者211院校,但是质量还是能保证的,对将来个人发展大有益处!

  • 坏人。

    说双非研究生不值得读的一般都不是研究生

  • 淡定自若

    #你最近突然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研究生不会实现咸鱼翻身,它只是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纬度去看风景。#话题大发明家#

    我在一个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读研,专业呢还是比较火的电气,在当时我以为读研可以拥有耀人的光环,不仅是弥补了高考的遗憾 ,也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优先选择更好的资源。

    但是通过后来的经历和身边人的了解,我才去发现是我想多了,研究生确实会比本科生好一些,但是具体的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之前也看过往届毕业生的去向,除去读博的,找工作能找到很不错的是极少数。

    我有印象,有不少都是没有听说过的企业,当然也都是地方性的企业,像那种业内有名的企业(比如许继、大唐等等),这些都很少,或者只有那么四五个人。当然了如果不提升自己,那这些机会就更渺茫了。

    也都知道,电气专业有个好去处那就是考国家电网,但是电网的水有多深,我的一个朋友已经走过了,事实告诉我,未来不能专门的用心考电网,还得考虑找工作,如果不是电网子弟,那这条路是很艰难的,哪怕是研究生身份。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喻成登山,读研只是给我们武装了一些好的装备,更好的山地靴、攀缘绳等等,有了这些装备,那登山就很有可能爬的更高,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风景。

    而对于那些没有读研的,他们登的会更慢一些,当然还可能因为设备不先进的局限性无法应对艰难的路况,有可能只是在一个不高的地方四处张望。当然除了那些底子厚可以搭上顺风车的,但我想这些是极少数。

    在硕士之上还有博士,对于博士,他们的登山的设备还会更先进,相比硕士可以达到更高的高度,看得也更远。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得辛苦地向上爬,因为相比于人生的路,走的这些路还远远不够。

    所以这也就是我一开始说的,读研不会使我们咸鱼翻身,它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武装了自己,让自己面对未来的挑战有了更多的应对技巧,但总得而言,还得是和那些大学毕业的一样,辛辛苦苦的工作。

    我还记得一开始辅导员说过的一句话,双非院校还是有局限性的,今后生活学习还得低调做人,这句话现在算是真的灵验了。

    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平凡人,慢慢接受自己的平凡人生,努力上进才是常态。不管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没有更好的前进设备,但最终走向山顶的一定是一开始登山,并坚持到最后的人,希望这个人是你。

  • 沉稳之选

    本人研究生毕业,工作已九年,身边的同事基本上是研究生以上。个人觉得,值得读。

    1)如果你想将来从事研究工作,那如果暂时考不上211,985的研究生,可以暂时以双非研究生学历为过渡,将来读211,985的博士也不错。我见到很多这种例子。

    2)大部分名校的本科生,相对来说比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基础稍微好一点,但双非的研究生,如果不是混日子读的研究生,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比名校的本科生要强,这是我见到的。

    3)我也见到过985名校去读双非的研究生的,放下面子,什么都有可能。

    4)就业的时候,有时学历就是一个必备门槛,本科生就是本科生,研究生就是研究生,有些岗位如公务员指定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即使是名校的本科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见谅,欢迎交流……

  • 教育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第一,双非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也是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也许双非学校的综合实力不如211和985高校,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双非学校在某些专业上也好于211高校和985高校,比如现在很多双非高校拥有自己的一流学科,在这个学科领域是很强的,说明这所高校在这个专业的研究水平是很高的,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进入这样的双非高校读研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第二,读研究生是上升了一个平台,自我提升的方式,可以认识很多的专家和学者,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学多少知识或者对专业研究的深入程度很多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最终学习多少知识只有自己最清楚。比如现在有些招聘岗位明确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那么你就有机会去争取这个岗位,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

    第三,如果有条件读研,喜欢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最好还是读个研究生,因为研究生学历对你以后的工作学习、晋升等还是有很大影响,上升的空间也会大一点。研究生一般两年至三年(每个学校的培养计划都不一样),而上班工作是一直做到退休,时间是很长的。学会考虑长远的发展。

    第四,读研是给你自我提升和学习的机会,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慢慢沉淀自己,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做出规划。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就是学习与读书,年轻学习多少知识都不为过。也许你会感叹研究生毕业年龄就会大了,而且也不是211或者985,就会考虑值不值得读的问题,性价比高不高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不妨设想一下当你在未来的工作中会不会想到如果当时我选择读研究生了,也许我的工作环境可能更好一点,发展空间更大一点,待遇也许更高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研究生学历还是有一点竞争力的。

    第五,最后只想说的是,研究生学历有比没有好,先解决有没有这个学历,再看好不好、值不值。谢谢。

  • 教育

    这要看这个双非院校是否足够强大!比如重邮,南邮,广东工业,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宁波大学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双非,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出了不小的成就!

  • 金毛大汪汪

    双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8年后的生活现状#如何选大学和专业#
    作为一直以来的工科热门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的待遇怎么样?

    今天这篇文章,双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如今已毕业8年,接下来,我将以他的口吻,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宿舍4人的生活现状。

    2010年,我们宿舍4人相聚在安徽省一所普通双非一本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回想当年的青葱岁月,四个人满脸朝气,如今8年时间过去,我们四个人也都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1号床,安徽淮北人,学习最认真的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慢热。但是在和我们熟悉之后,就有了很多交流。大学期间学习非常刻苦,拿过奖学金,评过三好学生,可能是因为自身家庭条件的原因,最终没有选择考研。毕业那年,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应聘签约了中铁24局。当时签三方之前,兄弟们给他出谋划策,觉得虽然这家公司现在给的工资高,但以后要面临着长期在工地、不着家的情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从现如今土木工程专业,从前些年热门专业变成如今的冷门专业,也可以看出我们当时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中铁。毕业后,跟着项目全国各地跑,幸运的是,在工地找了个对象,中间还去非洲待过两年,工作这些年中规中矩,前期收入比较好,但是越到后面,行业和职业的限制就很明显了。到发文的今天,他仍然在山东的工地上日夜操劳着。

    2号床,安徽宿州人,家庭条件最好的一位,为人比较谦虚,和兄弟们关系都不错。大学四年,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游戏上,索性也没有挂过科。因为家里父母对他的职业规划比较好,一直劝他考研。尽管他不是很愿意,但在家里人的压力下,也还是准备了一下。2013年12月份考研的时候,他考了数学后,就再也没有参加后面的考试,算是主动放弃了。大学毕业后,在校外租了个房子,继续准备二战。造化弄人,第二年也没有成功上岸。但是他家庭条件好,可以一直给他提供经济上的支持。2016年他成功上岸中国矿大。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插曲,他研一的时候,矿大的本科同学都快毕业了。19年硕士毕业的时候,他一直想回老家宿州的电网或者铁路局工作。但因为年纪太大,不符合条件,最后只好进了老家市级的电信公司工作。20年结婚,生活幸福美满。

    3号床,天津人,宿舍唯一的外地人,皮肤有点黑,为人友好健谈,就是成绩不太好。印象中大学的每次考试,他都是在斗智斗勇中艰难度过。因为是外地人的缘故,学校对他也比较照顾,最后顺利毕业,回到老家铁路局天津机务段从事高铁检修,也算是进了体制内了,收入中等,好在稳定,缺点就是,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晚上,而且没有节假日,有时候过年都是在宿舍度过。他也是我们四人中最早结婚的一个,2017年结婚,有一个女儿,生活非常美满。

    最后是我自己,安徽安庆人,传说中的小镇青年,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安徽,上大学之后也是如此。高中的时候,学校管理极为严格,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上大学后各种诱惑扑面而来,定力不够,玩游戏、看小说、谈对象,基本上除了学习之外“无恶不作”,考试也是磕磕绊绊,一路补考到大四毕业。毕业后,校招去了苏州一家自动化企业,也是在毕业后,才意识到大学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可惜为时晚矣。机缘巧合之下,15年去了无锡一家工控企业做硬件设计,16年赶在房价暴涨之前,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幸运入手一套房。在传统的制造行业摸爬滚打了两年,跳槽去了那个时候还不是很火的半导体行业。在一家央企工作,一直待到了现在,19年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她在无锡市区的一所小学当教师,央企加小学教师的组合,在二线城市来说,生活算是比较滋润的了,日子也逐渐趋于平静。

    12年前四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在12年后,成了四个三十而立的中年男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奋斗着、挣扎着,也享受着。我们宿舍四人的经历,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1号床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早早出来工作。2号床,家境殷实,职业规划清晰,甚至可以毫无压力的三战考研。3号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毕业后得到了一份好工作。而我则属于更多的,条件普通而又迷茫的一批人,在毕业和工作的浪潮中,被推着蒙眼前行,再无回头路。如果说我有什么遗憾,应该是后悔当年没有考研,甚至说连尝试都没有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