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6

如何看待黄大年回国的感人事迹?

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看待黄大年回国的感人事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淡定自若

    赞颂爱国科学家黄大年

    不忘使命返龙乡,牢记初心振国邦!
    时代英模十亿赞,中华俊杰九洲扬。
    地球研究摘冠者,极顶攀登拼命郎!
    填补科坛多空白,强权闻讯也慌张!
    注:黄是海归侨胞,他矢志不忘祖国,精忠报国。他是地球物理科学的引领者。他努力拼搏,为祖国填补了多项空白。据说,美国闻讯黄大年归国,慌忙将巡逻在东南海的航空母舰后撤一百海里。

  • 黑白

    2017年1月8日,地球物理学家、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黄大年因胆管癌去世,享年58周岁。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黄大年去世】
    【历史上的今天】
    黄大年为广西南宁人,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用地球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8年入党,1992年获公派留学机会,赴英攻读博士。黄大年在英国期间,曾入英国国籍并脱党,不过后来其回国,重新恢复了国籍。
    黄大年为当代优秀科学家,在其团队的努力下,中国的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这些研究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入院,诊断为胆管癌,一个月后便辞世。其生前曾申请恢复党籍,去世后被追认为党员。
    图为黄大年给同学写的毕业赠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寻找周总理忌日的朋友请见今日其他条目。

  • 金色回忆

    美国舰队在中国南海演习,得知黄大年回到了中国,命令整个编队后退100海里。谁曾想过,这样一个令美国海军惊恐不已的人,曾经跟随父母居无定所,有人说他是“沦陷在坑里,输在起跑线上”。

    黄大年出生于1958年,那是个“大饥荒”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的闹剧处处上演。可是即便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却没有妨碍黄大年一步步成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

    8岁上小学三年级的黄大年,因为受到“文革”的波及,他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一个遥远的小山村。虽然父亲经历坎坷,但是对黄大年的要求却很严格。

    “中国的未来绝不能没有文化知识”。

    父亲的这句话,如烙印刻进黄大年的骨髓。在艰苦的岁月中,父亲时常给他讲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等的故事,告诉他:“他们带回国的行李中满满都是书。”父亲也时常在读书至半的时候,让他复述刚看到的内容,从而练就了他背诵的好习惯。

    中学时,他独自一人去“五七”中学读书,一个学期只能回一次家。小小年纪独自照顾自己,艰苦的生活越发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学习上,只要老师说“这次考试只有一个同学得了满分”,同学们明白一定是黄大年。

    1975年,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参加地质队航空物控操作员招聘,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招工考试夺得了第一名。

    得知恢复高考时,仅剩下三个月复习时间,弟弟黄大文回忆:哥哥考上大学太不容易,白天上山工作,晚上挑灯夜读,没有电,忍着煤油灯呛人的烟味,还要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硬是坚持学习,而且一天工都没耽误。

    在1978年春节前,广西第六地质大队一下子传出了爆炸性新闻:黄大年考上大学啦!而且夺得梅公社高中考场第一名,超出当年我国最好学校的录取线。

    因为老师曾经讲过李四光发现大庆油田的故事,令他对“物探”充满了期待,所以报考了“长春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高出了录取线80分。

    在大学里,他课上学习认真,图书馆更是他常驻地。但他绝不是个书呆子,他多才多艺,唱歌在行,球技不错。三年连续拿到三好学生,毕册上,他留下豪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1992年,国家只有30个公派留学名额,黄大年成为了其中之一。

    四年后,他更是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学位。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黄大年父母对他的牵挂却是:“儿子,你要永远记住,你是有祖国的人。”

    在2004年3月24日晚上,在大西洋1000多米深海下的核潜艇中,黄大年正在与外国专家进行“重力梯度仪”技术攻关。

    他接到了家里的来电,父亲在告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后,语重心长地说:“儿子,我理解你的处境。但是,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以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

    他最终还是错过了送父亲最后一程,但是父亲的教诲牢记于心。

    2009年,他放弃了剑桥大学优厚的工作环境,以及舒适生活条件,回到了或别18年的祖国,来到了他的母校吉林大学。

    他不再是那个注重生活品质的学者,成了“科研疯子”,因为祖国需要他,他就付出了所有,签署保密协议,不用之前的任何科研成果,等于放弃了之前的所有荣耀。

    他的优秀,他的爱国忠诚,他帮助祖国攻下一座座技术堡垒,震惊海内外。也就有了后来美国航母后退100海里的故事。

    很多人为了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买学区房,报班学习,付出所有。这些看似无可厚非,但是看着黄教授一生的事迹,我觉得给孩子选一个好位置,不如给孩子指一个好方向。终点线,比起跑线更重要。

    有了方向的人,才不会迷失人生。

    我们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前,得先告诉他为什么要学习。志向立得高低,影响着孩子成就的高低。

    《论语》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微头条日签# #人物# #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