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考博选导师,是选择西安交大的优青还是上海交大的普通教授?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博选导师,是选择西安交大的优青还是上海交大的普通教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2 个回答

  • 淡定从容

    #风华郑茂#【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创建于1956年,2013年4月由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和“部省合作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的直属院系。学院是河南省数学会、河南省应用统计学会和河南省金融工程学会的挂靠单位。
    截至2020年8月,数学与统计学院在职教职员工117人。其中包括:教授28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9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6人,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8人(其中,学科首席2人,学科方向带头人1人,学科骨干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1人(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主持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8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河南省优秀专家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和杰出人才计划各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河南省劳动模范1人。
    学院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icon、金融数学icon、统计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6年-2019年新增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含重点项目1项、优青项目1项),在高水平SCI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近五年中,学院先后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教改项目子项目1项、河南省优秀课程建设项目3项,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等数学》、河南省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以及“分析学icon”、“公修数学”、“金融数学”三个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23部,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 秋色宜人

    这关键看将来定位,博士毕业通常去高校科研院所发展较多,这样博士期间的成果水平就是就业的敲门砖。一般正规高校招人主要看成果以及学历层次,看召来人的发展潜力,至于学校是哪里就不那么看重了。如果基于此点,哪位导师课题研究方向好且容易出高水平成果,就最好跟着谁。

    优青基本都是年轻人,大多干劲满满,事业上有追求,毕竟要上杰青还是不容易的。所以一般方向不错,成果水平比一般教授还是高不少,当然对学生要求也是很高的。上海交大的普通教授水平应该也是很不错的,再加上地处上海就业优势明显。如果将来毕业去外企或者非专门的科研机构,在江浙沪一带上海交大名气还是很占优的,地点蛮重要的。

  • 沉稳前行

    建议选上交的杰青。

  • 沐馨

    我是导师的话,这样的学生不会要。

  • 教育

    现在国内考研太草率了,也许是我们的选择太多了吧!找导师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为人要有全方位的了解,避免误入歧途。

    我们女儿在国外读本科期间,就和导师有几百封邮件沟通,对彼此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有了充分了解,并且本科期间就参与了导师相关研究工作。正因为有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她才被顺利录取,并且七个月后转为直博,24岁顺利博士毕业,期间导师为了她,还把一整年的带薪休假假期延后了九个月。

  • 风华不减

    如果自己觉得适合做研究,那就选“优青”。

  • 沉稳如山

    在上交和西交读博选择上,我认为要注意二点,根据你的势力仅供参考。首先看教育部学科评定等级,能获最髙等级为A+的,国内一般就两所学校。原则上肯定要选学科评定为A+的博士,依次类推。同样是读博士,为啥不选国内专业顶级博士去读呢?。上海交大有5个A+,10个A,10个A-。动力工程,船舶,临床医学,生物学,工商5个A+王牌;西安交大有2个A+,4个A,8个A-。西交电气是国内王牌。上交王牌专业更多,西交差些。其次,在选择A+王牌学科专业后,那王牌专业导师和科研条件就是国家的依托,就是国内顶尖,能差哪去?相反,如果是选个专业评定为A-以下专业去读,那科研条件和博士又有多大含金量?所以,我认为读博士选择上,首要选科学等级最髙,这样既选了导师也选了科研体系,两校若学科等级相同,选城市环境,选上海。举例来说,就是我孩就这么选的:不选学校,只选国内顶级排名第一的A+学科,毕业后占到了国内专业最髙点,同时也拥有了顶级的专业学术人脉圈。读博上她导师(硕博连读导师)是国内知名人士,导师也不愿她读自己的博士(是导师的最后关门博士),建议去世界名校,这要感谢她导师的大格局,在导师的教育培养下他获得省优秀毕业生。最终选择了美国相当于国内学科A+专业,也是藤校的博士(两美国“A+”学科名校争着要她,最后选择了无附加条件全额奖学金offer,说明对国内顶级学科认同)。只是,这种选择个人在时间和付出上也是顶级的,相当辛苦。愿有志者能有最佳选择,迎接美好的未来。

  • 教育

    我自己选肯定是上海交大。交大科研环境不是西交能比的。导师要看老师的水平和人品,普通教授已经是博导了,学术能力不会差。上海交大很为学生考虑,这点一般学校做不到,至少比吉大强太多!

  • 闯出一片天

    博士看导师,博士看导师,博士看导师!

    重要事情说三遍!

    在学术圈,混的就是个人脉,有了人脉才有项目、才有论文、才有成果。

    在读期间,牛逼导师能给博士生带来更多资源,学校牌子就没那么重要了。

    举一些例子:

    1.牛逼老师可以帮忙联系高端期刊编辑,发高端论文,写上牛逼导师名字审稿都容易些,后面论文引用率也更高。

    2.牛逼老师能帮忙推荐学生找工作。牛逼大佬一般在国内外都有不少熟人,博士毕业,导师推荐到世界顶尖大学读个博后,很快就起飞了。申请项目时,有大佬在背后支撑,后续发展也会更好。

    3.牛逼老师课题组人才济济,大家也能互帮互助。毕业以后,除了导师以外,师兄师姐也是重要人脉资源,那些工作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也比较愿意帮助自己课题组亲师弟师妹。

  • 教育

    建议你选择上海,环境和医院很重要

  • 撩人心.

    孩子博士毕业,就一劳永逸了吗?NO!博士只不过是科研金字塔的最底层,要想出人头地,将来还有更高的楼梯要爬呢?
     
    首先,读博最重要的是选导师。有人说选导师就象找对象,但是对象不合适了大不了分手,而导师一旦选定,就是四五年的“爱恨情仇”。 所以选导师也是一个相当难的课题。
     
    导师有四种类型:人脉极广的圈内大佬型、年少有为的青年才俊型、善解人意的良师益友型、经费充足的隐型富豪型。每个人要清楚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其次,博士要想升级,就必须发表论文,而一篇论文就要用几年的时间。在这几年里博士有多辛苦?这么说吧,职场备受诟病的996,对博士来说那简直是一种幸福了!即便这样,我国60%的博士还是不能按时毕业。
     
    最后,博士终于毕业了,凭借博士后足够强的学术成果,才能进入“青椒”——高校青年教师阶段。这时要给本科生上课,还要发文章,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巨大。
     
    如果青椒们足够强大,才可以荣升“四青”:青千、青拔、青长、优青,这时终于可以长嘘一口气:光荣的上岸了。但是四青选拔有多难呢?给你几个数字就知道了:2019年,硕士毕业生544000人,博士毕业生61000万人,而四青1600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能考上博士的,那肯定是一个妥妥的“学霸”啊,是需要仰视的!可今天我们这才知道,对于立志搞科研的人来说,读到博士,这才是两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第一步。能不能啃下这个学位,还需要更大的努力,真的是相当的不容易啊!难怪有人开玩笑的说:世人都说读博好,唯有脱发忘不了。熬夜、脱发、失眠,似乎是博士们的通病了。
     
    小时候,孩子们总爱说,自己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科学家的这条路长满了荆棘。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当上了一名大学老师,高智商、高学历的他们,是我们羡慕的对象,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原来是如此的巨大。他为了这个大学老师的职位,不知道经过多少个日夜在废寝忘食,也不知道他面临着多么严格的考核,实现自己目标的希望是多少的渺茫……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对科研不是真爱,如果没有特别强大的自制力和顽强的毅力,真得不适合读博啊。而每一个披荆斩棘走出来的科研人员,都值得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董沫然

    显而易见,选优青。。。最起码优青还是有学术追求的,就算没有,那也是屁股后面有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