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书法风格中到底是“以拙为美”好,还是“以妍为美”好?二种笔法哪一种更为传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敦煌顶级写手的“抄经体”,这种笔法我从未见过,远非《灵飞经》可比!
小楷是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书体之一,一个人的小楷水平往往也代表了其内在的书法功力,这是因为小楷最考验人的功夫,能够在极为细微的笔触当中阐发出极为丰富的笔法变化,这时非常难得的,也是极度考验人的功力的。
历史上的所有书法名家,无一例外都是小楷高手,尤其是唐代,小楷的气格以及笔法丰富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抄经体”就是小楷当中的一个独有的风格,也是唐楷当中的另一座高峰。
小楷如果从笔法形态和展现形式上基本可以分为“拙”和“妍”两大类,在两大类风格的体系当中,我们基本可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小楷脉络来,这里的“拙派”的代表人物是钟繇和颜真卿,后续的继承者有著名的黄道周、王铎、傅山、王宠诸人,而“妍派”的代表人物是则是以王献之为代表,其后续的继承者,有陆柬之、赵子昂、文征明诸人。
而唐代的“写经体”也是“妍派”的一个代表,可以说其祖师是智永禅师以及褚遂良,唐代的“写经手”大部分都有着明显的学习这两个人的特点,尤其是褚遂良。我们知道褚遂良是唐代最得“二王”笔法之人,学习褚遂良的字能够较大程度保留住“笔法”的丰富性,这也是为什么高明的抄经作品,往往不亚于唐代一流好手的原因。
在敦煌出土的大量的经卷作品当中,有一卷著名的小楷残卷《德言》,这件作品的作者我们无法考证,在卷积浩繁的敦煌经卷当中,这一卷经文显得极为突出,在书法的整体面目和状态上,我们看不到丝毫“经生”的习气,反而我们见到的是一种难得书卷气和“笔法”的正传。
这件《德言》上的小楷,你如果仔细分析其中每一个字的画,其点画的构造并不像其他的“写经体”那种直来直去,而是似乎是将“唐代中楷”缩小来写,并且“笔法”不失,就像是浓缩的中楷一样,不像是褚遂良的笔意,更多的有着欧阳询楷书的韵味,因为欧阳询的小楷与他的中楷大楷是一套写法体系。是在小楷当中浓缩了中楷的技法,而不似其他唐人的楷书名家,字号一旦缩小,就很容易在技法层面上有所缺失。
在敦煌的9万多卷经卷当中,这样风格的小楷作品,我们也仅发现了这一件,跟其他庸碌和千人一面“写经体”水平有云泥之别,从书写的气格上来讲,也远非《灵飞经》可以。
此作在上个世纪初流入了法国,我们经过了多方的找寻,终于从法藏的敦煌遗书当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件神级小楷,特此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刻,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细腻与真迹无二,以便于大家学习临摹。
欲购此小楷《德言》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敦煌遗书小楷《德言》
对此问题,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回答,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拙有拙的真滋味,决不弄巧自喷吹。妍有妍的娇秀美,讨厌时髦如谄媚。书家自度清雅居,不爱风骚搬是非。传统篆隶楷行草,融入品学最珍贵。
谢邀!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个老问题。没有那个好,那个不好的说法,
以妍为美,比如:王羲之、赵孟頫,他们写的不好吗?可以流传后世,宗法后人当然是好的!
以拙为美,比如:颜真卿、王宠,还有唐人写经不好吗,同样流传、宗法后人,当然也是好的。
我这样回答,你一定会说我没有立场,其实,萝卜白菜,各自所爱。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没有一定之规。换一个话题,清末康有为极力鼓吹魏碑(学魏碑当然也是好的),反对帖学。老了他又说当遵帖学。难道当时他鼓吹魏碑错了?不是,是他的阅历和眼力变化所致。回到本题,你现在认为“妍”好,将来也许认为“拙”好,你自己也说不准。
还是那话,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什么适合你,就学什么。但有一条,必须是传统认可的,不是当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当今这些怪的万不可学,否则,你将后悔一身的。
至于,你问二者那个更传统?两者都是传统的,历代都有妍和拙的大家。都值得我们学习,只是眼力和喜好不同,有取舍罢了。我说的对与否,欢迎批评指正。
书法的审美风格归类为四大类型,分别是秀美、壮美、拙美、奇美,它们各有各的艺术趣味。秀美类型的书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妍为美”,笔法严谨,书法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出端庄、秀逸、妍媚、优雅的审美特征,宛如江南少女那样千娇百媚,看起来漂亮,让人很舒服。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2022-10-02他把小楷写到了“天人之境”,3000多年的书法史,只出了这么一个人!
中国的书法史如果从第一种书体成熟的时期开始算起的话,距今也有3000年了,在书法史的流变过程当中,按书体划分,基本形成了五种不同的书体,都曾经是官方通行的字体之一。
在这五种书体当中,尤其以小楷最为考验一个书法家的功力,历代的书法家群体当中,没有一个名垂千古的书家,不是精擅小楷之辈,而当代书法家鱼龙混杂,判断其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的小楷功力。
在小楷的风格划分上,书法史上形成了两种路线,一种是“妍”,一种是“拙”,这是两种完全不同且又能殊途同归的美,前者以王献之、赵子昂为代表,后者则是以钟繇、颜真卿、王宠诸人为代表。
而在书法史3000年以来,能够在小楷领域真正超过王羲之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赵子昂。
赵子昂是近千年以来不世出的书法大家,也是中国书法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通才,在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都多有涉猎,并且都是一代之宗,无论是诗文书画、训诂考据、金石杂学,通通造诣精深,
赵子昂的小楷是集百家之长的体现,他从宋人入门,后来上及晋人笔法道统,从王献之的《洛神赋》当中吸取晋人用笔方法和结字体式,后来有参以唐法,从《灵飞经》吸取到了圆转流美,克服了楷书板滞之弊,可以说是小楷的一种集大成者,对于与王羲之的小楷是一种某种程度上的进步、
在赵子昂的传世小楷作品当中,其扛鼎之作,无过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当中的《小楷道德经》了,这卷《道德经》乃是赵子昂平生的精心制作,他不但笃信佛法,更是深谙道家经典,是儒、释、道兼修的一代通才。
这件《道德经》写的从容衍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达到了一种书法的“天人之境”,而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够达到这种“天人之境”的书法家,仅赵子昂一人而已。
赵子昂的这卷小楷《道德经》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华丽、名贵和精湛的小楷巨幅草书了,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
我们将这件藏于北京故宫的赵子昂小楷《道德经》的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宣纸复原,还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将两者放在一起,难分轩轾,连纸张的纹理,墨色的变化,细节的精微之处,都纤毫毕现。
我们将其进行了纯手工的装裱,能够保存数百年而无损,值得每一个书法人毕生珍藏和临摹,见此作与见原作无二。
欲购此赵子昂巨幅小楷长卷《道德经》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