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社会对双非高校的区别清晰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作为HR老兵说几句,确实,用人单位优先看学历的,同等条件学校好的优先,双非的简历,如无特别闪光点,基本不会约见,社会确很残酷,但双非学生发展也并不差,关键是吃的苦要多些
据我们老师所说,区别很清晰,有部分用人单位会明确注明学历要求必须是985或者211,所以说如果你是双非,那就连面试资格都没有。
但据我个人而言,只要你有能力,不怕以后没工作,一纸文凭怎么能比得过个人的能力!
你们都有什么匿名才能说的秘密?
网友分享:
马上要博士毕业了,全国top5高校,找的工作也是行内顶尖单位。父母眼中的家族希望,邻居家眼中的高知分子。但是我慌的一匹,因为只有我知道自己是个大水逼。
当初高考我的目标就是考现在所在的学校,因为家里有点关系承诺说过线就给塞进王牌专业,结果发挥失常滑了个大稽,进了一个双非普通大学。大学期间玩了两年,也没好好读书,所有考试都是本着60分万岁。大学唯一的自律+奋斗就是准备了将近一年半的考研。最后确实过线了,但只比学校自主划线的分数线高了十几分。按理说像我这种双非高校的学生,分数又不是很高,本科成绩单也平平无奇,学校肯定不会要我,但是如前所述家里有些关系,这里不能多说,总之最后一个老师收了我。但是因为我分数确实太低了,不可能继续读我本科专业(本科专业算是现在学校老牌强势专业),只能调剂去一个相近的比较冷门学科。我那一年我们院的最低录取分数就是我,所以即便考上了我也没敢伸张。
我这人就是玩心太重,太爱划水偷懒。当然我说爱划水并不是我硕博期间不干活,我读书的这6年里干的项目还是不少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学生很多时候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廉价劳动力,其实在项目之余,作为一个名校博士应该努力的多提升自己。然而我基本除了做项目的事,就是玩,学习,学个屁啊。
比如我明明硕士换了一个专业,虽说和本科专业在专业基础课上是相通的,但是对专业课特别是针对实际工程上的一些专业课几乎就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当时刚进组老师还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是偏基础的研究,你专业课差一点影响不大。但是6年我都没想过补一补,工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了我几个专业问题(大概就是这个专业本科的知识),我都胡诌了过去,也不知道面试官最后看中我哪一点居然录了。但是也正是这个经历让我发现我读了六年的专业,我连最基础的概念都没有。
另外,我的数学、物理底子是真差,本身本科学校就没有太深入的教,我也没认真的学。刚读研一的时候,数学修了一门数学物理方程,学了三个月破防了,丫的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记了一上午的笔记回去看,那密密麻麻的偏微分方程在我眼里就和那些萨满画的符咒没什么区别。期末理所应当的挂科了。后面因为本科线性代数学的还可以,重修选了矩阵理论才过。反正都是匿名,就一吐为快了,不怕各位笑话,我现在一工科博士,你给我一个偏微分方程我都不知道怎么弄,甚至我想学,我都不知道该看什么,真的,就是这么夸张(希望有大佬可以告诉我,真心的)。那些非稳态的守恒方程我都不知道该咋列。我的论文但凡涉及这类的全是拿的已经有的理论,但凡带点创新的,能用常微分推一下都觉得自己是国货之光了。
商业软件会几个,但每个都止步于最基本的用法。别的博士都能帮老师带硕士,而我,软件玩的还不一定有硕士溜,毕竟人家专门用一个软件来写论文,我就是蜻蜓点水的在项目里用一用。编程就更是笑话了,大学学的C语言,毕业就还老师了,到了研究生没办法,用着C语言的底子,一边百度一边码MATLAB,所有的逻辑和嵌套都是最傻瓜式的,我码着痛苦,电脑跑着也痛苦。别人的代码可以传世给后面的学生,我的代码,自己用完就想删了省点内存。
但是我觉得我一路的运气是真的好,家里能有关系这种硬条件不说,最后找工作,我觉得自己平平无奇,偏偏我们院去应聘的9个人最后只录了3个;再比如我的期刊论文我自己都觉得没啥亮点,就是一堆工作量的普通论文,当时投了一个一区不错的杂志(也是目前组里投的最高杂志了),当时的想法就是从高往低投,能收就赚,结果直接被录了。这些真不是凡尔赛,反而让我这种水逼现在每天都担心万一被人质疑怎么办。
我的家人都一直以为我是个追求上进的知识分子,其实我自我感觉我的能力还未必抵得上一个硕士。可能也就项目经验丰富一点,但是又能如何,高校里的项目试验说实话,大部分水的很,我能独立做的都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升级版而已,再复杂点的都是外包给专业人士去设计。
现在在等盲审,也有在亡羊补牢的看书自学,但也就两个月时间,真怕进了单位被领导发现我就是个硕士不如的水平拿着博士的钱被开除……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人才的招聘过程中,都是非常喜欢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的,非常青睐双一流建设大学的毕业生的。这并不是歧视双非大学的毕业生,而是因为双一流建设大学的毕业生,它的视野比双非大学的毕业生更加开阔;思想境界也比他更加崇高创新;能力也比他更加强大;其次,在道德情操。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等综合因素方面也具有优越性。这就是双一流建设大学毕业生,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非常抢手的根本原因。
咨询更多高考问题,请关注有着42年丰富高考志愿填报经验且无一例考生滑档的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或者关注陕西省目前唯一正规注册的,经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审批的专业权威机构一一西安市户县金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心(百度可以查询,辨别一切真伪)。用人单位在双非大学的层次对院校的毕业生的选择,也是非常严格的,也是非常专业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像我一样,每年每时每天每刻都在研究全国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发展变化,及时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政策,所以,即就是在双非大学的这个层次,他们对院校的综合实力,专业的特色都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在我国的双非院校中也有不少院校的综合实力,非常强大,进入了全国的全百强序列,是我国刚等院校中的名校和强校。譬如;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深圳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湘潭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它们的综合实力毫不逊色于一部分211工程大学。
因此,根本不存在你所说的在双非大学的内部差别不大的问题,而是差别很大,层次非常清晰,待遇也完全不同。
现在社会对双飞高校还是有歧视的,因为如果你是理工科的话还好些,因为技术优先么,但是社会普遍认为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普遍能力好,所以不想去甄别 ,或者不愿花成本去甄别,这样的话即使双飞大学的能力再好也不能更好的去竞争。若果是文科生的话,双一流大学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如果你是文科生最好争取考一个双一流大学,即使你不能考上也争取考一个双一流学科大学。因为文科生的课程设置差别不大,所以不存在技术优先的问题,用人单位一般只看学校牌子。而如果在双飞内部的话,得看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例如金融类一般的财经大学也有区域优势,例如在山东财经大学的金融类与东北师范大学的经济类的话,如果山东省金融体系招人的话,优势一定是山东财经大学,而东北的话东北师大有优势,可是经济类也不是东北师大的优势学科。还有双飞类学校还有很多特色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电力类高校,建筑类高校,地矿类高校等等也是有专业和地域优势的。如果分数不好的话很低的话,我觉得就得看专业了,因为地域已经没法选了,好地域的话分数一定高。
双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8年后的生活现状#如何选大学和专业#
作为一直以来的工科热门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的待遇怎么样?
今天这篇文章,双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如今已毕业8年,接下来,我将以他的口吻,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宿舍4人的生活现状。
2010年,我们宿舍4人相聚在安徽省一所普通双非一本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回想当年的青葱岁月,四个人满脸朝气,如今8年时间过去,我们四个人也都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1号床,安徽淮北人,学习最认真的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慢热。但是在和我们熟悉之后,就有了很多交流。大学期间学习非常刻苦,拿过奖学金,评过三好学生,可能是因为自身家庭条件的原因,最终没有选择考研。毕业那年,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应聘签约了中铁24局。当时签三方之前,兄弟们给他出谋划策,觉得虽然这家公司现在给的工资高,但以后要面临着长期在工地、不着家的情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从现如今土木工程专业,从前些年热门专业变成如今的冷门专业,也可以看出我们当时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中铁。毕业后,跟着项目全国各地跑,幸运的是,在工地找了个对象,中间还去非洲待过两年,工作这些年中规中矩,前期收入比较好,但是越到后面,行业和职业的限制就很明显了。到发文的今天,他仍然在山东的工地上日夜操劳着。
2号床,安徽宿州人,家庭条件最好的一位,为人比较谦虚,和兄弟们关系都不错。大学四年,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游戏上,索性也没有挂过科。因为家里父母对他的职业规划比较好,一直劝他考研。尽管他不是很愿意,但在家里人的压力下,也还是准备了一下。2013年12月份考研的时候,他考了数学后,就再也没有参加后面的考试,算是主动放弃了。大学毕业后,在校外租了个房子,继续准备二战。造化弄人,第二年也没有成功上岸。但是他家庭条件好,可以一直给他提供经济上的支持。2016年他成功上岸中国矿大。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插曲,他研一的时候,矿大的本科同学都快毕业了。19年硕士毕业的时候,他一直想回老家宿州的电网或者铁路局工作。但因为年纪太大,不符合条件,最后只好进了老家市级的电信公司工作。20年结婚,生活幸福美满。
3号床,天津人,宿舍唯一的外地人,皮肤有点黑,为人友好健谈,就是成绩不太好。印象中大学的每次考试,他都是在斗智斗勇中艰难度过。因为是外地人的缘故,学校对他也比较照顾,最后顺利毕业,回到老家铁路局天津机务段从事高铁检修,也算是进了体制内了,收入中等,好在稳定,缺点就是,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晚上,而且没有节假日,有时候过年都是在宿舍度过。他也是我们四人中最早结婚的一个,2017年结婚,有一个女儿,生活非常美满。
最后是我自己,安徽安庆人,传说中的小镇青年,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安徽,上大学之后也是如此。高中的时候,学校管理极为严格,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上大学后各种诱惑扑面而来,定力不够,玩游戏、看小说、谈对象,基本上除了学习之外“无恶不作”,考试也是磕磕绊绊,一路补考到大四毕业。毕业后,校招去了苏州一家自动化企业,也是在毕业后,才意识到大学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可惜为时晚矣。机缘巧合之下,15年去了无锡一家工控企业做硬件设计,16年赶在房价暴涨之前,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幸运入手一套房。在传统的制造行业摸爬滚打了两年,跳槽去了那个时候还不是很火的半导体行业。在一家央企工作,一直待到了现在,19年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她在无锡市区的一所小学当教师,央企加小学教师的组合,在二线城市来说,生活算是比较滋润的了,日子也逐渐趋于平静。
12年前四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在12年后,成了四个三十而立的中年男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奋斗着、挣扎着,也享受着。我们宿舍四人的经历,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1号床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早早出来工作。2号床,家境殷实,职业规划清晰,甚至可以毫无压力的三战考研。3号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毕业后得到了一份好工作。而我则属于更多的,条件普通而又迷茫的一批人,在毕业和工作的浪潮中,被推着蒙眼前行,再无回头路。如果说我有什么遗憾,应该是后悔当年没有考研,甚至说连尝试都没有吧。
双非学生总体来看比985211还是有差距的,再说现在大学的也多,用人单位优选985211也是正常的,双非学生也要接受这个现实,当然双非生一样有过人之处,只要自己努力不懈,不忘初心,未来一样前途无量。
沉稳之选
2022-10-02北京高校第四档大学中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比较特殊,它在提前批和常规批都有招生。两者是有区别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双非院校。但是它的录取分数,尤其是近些年的录取分数上升很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入警率高。警务人员属于公务员,公务员都需要入编考试,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可以参加联考的,这个考试通过率要高于社会公务员考试。但是可以参加联考的专业都在提前批招生,在常规批招生的法学不可以,大家把它理解为普通院校的法学专业就可以了。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这个录取排位要想学法学可以有很多选择,一些211高校都没问题。选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一个诉求就是入警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