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在大学里,教毛概和马原的老师是学什么专业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师范类或者教育类的老师,基本以哲学玩,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我国目前政治老师缺口很大,哲学这块也针对公务员,报考很多专业都适合。
大学教材中的毛概、马原、思修、近代史和人民币的颜色对应了起来。
【大学思修课,如果不是为了学分、为了考试、考研,谁愿意学?老师: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大学思修课、毛概、马哲、马原……
想想为什么?如此高级的课为什么几十年都如此不受师生欢迎?
一位网友说:“记得上世纪90年代,大学思政课老师根本不讲课本,而是讲时政要闻,虽然说课堂活跃了,学生们有兴趣了,但后来想一想,几乎也是浪费时间,一无所获。”
而现在,大学思政课老师连举例子都不敢了,只传授理论知识。
但这些理论抽象,学生毫无兴趣,根本不想去学。然而,高校又将这些课程列为必修课,不学又能怎么办呢?
最后,在2种矛盾之下,造成了上思修、马原课程,学生一字未进。
不仅学生对这些课程毫无兴趣,大学老师都是如此。
讲课乏味,感觉一直在消磨时间、“混日子”。
那请问:“这样的“水课”有意义吗?
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让老师没有任何“传道解惑”的成就感!
为何学生“被逼”坐在教室里学思修、毛概,面对无人学习的尴尬局面,老师原封不动的念着书本理论,老师感到舒服吗?
@巨人学长 认为,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学生的沉默
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兴趣早就被老师消磨殆尽了。面对枯燥的书本,老师讲不懂、讲不透,学生看不懂、听不懂,也懒得愿意和老师、学校沟通,一度造成了课堂上“僵持”的局面(学生“乖乖”坐在教室里,一本正经的玩手机。)
②老师的不作为
思修、毛概课,老师对学生就是散养状态。作为“传道解惑”的老师,你的职业操守哪去了?上课,面对无人抬头的局面,你还在“津津乐道”的讲课,你不尴尬吗?还是说这就是你想要的效果呢?
当上课没有任何的成就感,难道不觉得浪费老师自己的时间吗?更耽搁了这么多大学生的宝贵时间。老师不作为,全指望学生自己“钻研、琢磨”,这现实吗?那老师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总之,在大学课堂现状下,学生如果不是为了学分、为了考试、为了考研,又能有多少人愿意去学这些课程呢?这难道不是思修、毛概等课程的悲哀吗?
历史验证,这些课程有着绝对的必要性,但却陷入了“无人学习”的尴尬角落,这正常吗?
对此,如果你是学生,你会主动去学习这门课程吗?
而造成这样的局面,你认为原因又在哪里?
我是@巨人学长 ,专注教育知识干货,欢迎关注+点赞,有任何想法,下方评论区见哦。#师者说#
还有哪个学校收马克思,民族学,社会学调剂,拜谢。。。
我考东北大学马克思,政治76英语52,专业一马原116,专业二毛概111。总分355。党员考985国家级大创,高中政治语文教资,优秀班干团干志愿者社长四六级400+如被录必来服从一切调剂
我不知道咋办,我感觉我要死了,没有学上,过国家线20分似乎到了今天系统上没有什么学校可以填了。
有没有调剂信息,求学校收留。有硕士点就行。有消息联系我。我不想提前结束战斗。
#考研# #调剂#
淡定人生
2022-10-02毛概、马基、思修、近代史是大学阶段公共必修课。那么教授这些课的老师都是什么专业的呢?
我大学本科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的学位有三个阶段的:本科(注:80年代本科毕业,留校任教)、硕士、博士。根据平时他们自己的介绍和学校网站的简历,他们大多集中在:法学、历史学、哲学、文学几个大类。
还有的本科阶段是理工科之类的专业,但是研究生阶段是上边四类中的。比如: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国际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