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委婉地形容马原没过?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这次考试,全班同学都过了,就是马原没过。他没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平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过就没过吧,他还不接受教训,这样会导致他这次没过,下次还不过,下下次呢,还不过,不过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没过就没过吧,反正又不是第一次了。
要是委婉地形容马原的没过,我认识只有一句话适合,那就是:没过归没过,不过还不过。
如果马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简称,那么只能说你这么简称有问题。
同学呀,政治思想学习要加强啊!要时刻牢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每个字都认识,硬是没看懂。惭愧!
不懂啊,马原是谁?没过什么?
革命事业暂时受到了挫折。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活着》原著中,有一情节很虐心:媳妇大着肚子,跪在福贵面前,别再赌了,收手吧!可福贵正在兴头上,甩手就给一耳光,还让人把她拖出去。当晚,福贵被人算计,输光了万贯家财。
几年后,富贵的儿子也因给难产的校长献血,死了。
作品满是悲情,而作者余华在生活中却是个搞笑能手。作家余华说:“我是有演技的。”
看他的小说:哭得死去活来,可看他的采访,又让你笑得死去活来。
在他的前8部短篇小说里,余华“写死”了29个人,光《活着》一本书,他就写死了10个。
包括替富贵死了的地主龙二,还有富贵的所有至亲,以及富贵的两个战友。
在所有人的死里,儿子有庆的死,让人心碎和无力。余华也曾因此停笔三个月,甚至一度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
因为有庆太可怜了,就是为了给县长夫人的校长抽血,活生生被抽死了。一开始他还为能主动献血而高兴,直到血都快被抽干了,他说“我头晕”,可护 士还在使劲抽,因为其他献血者的血型都不匹配,而且还一边抽一边淡淡的说“抽血头都晕”。
发现情况不对,护 士赶紧叫来医生,医生只是听了听有庆心脏,就丢下冷冷的一句,“呼吸都没有了”,转身离去,急着去救县长的女人,好像有庆的命就不是命不是一样。
富贵多想杀了县长,替儿子偿命,却无奈发现县长居然曾是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
看过这段小说的人,都为富贵的悲惨无奈,也为他挫折唠嗑的一生而泪流满面。哪怕看过很多次,还是被余华那冰刀子一样的文字,割的心疼不止,哭的不是一次两次。
扎心,是余华作品的风格。而反观现实生活中的他,却是被写小说耽误的段子手。
余华说:“小时候我是有演技的。”每次闯祸后,就会去稻田里躲起来,等到父亲来找了就赶紧哭,因为不哭父亲就找不到。
但也不能每次都去稻田,所以有时候装病。不过一次因为装肚子疼,结果被父亲信以为真,等到手 术台想下来,发现为时已晚,阑尾被切下来了。他还笑称“我们全家都没有阑尾。”
从前他是小镇的牙医,等改行写作后,去了文化馆工作。上班故意晚去俩小时,到单位一看自己竟然还是先到的。他说:“感觉这个地方来对了。”说出了多少职场人的心声。
很多人都很佩服他,夸他的文字简洁犀利,他说“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儿少。”
有人问他给作品打几分,他说9.4分,问那0.6分差哪里了?他说“你去问豆瓣,因为豆瓣给我打9.4分”。
写残酷的文字,说很逗儿的话,余华的反差有点萌。
他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着不甘和苦难,他把对生活的观摩,以冰冷的叙事方式沉淀到小说中。
这种幽默故事,有余华自己的,也有别人的。
当年史铁生因为瘫痪在床,身体飞机不舒服,还有尿毒症,一周得做3次透析,让他曾经三次自 杀未遂。
同为作家亦是朋友,余华就联合着莫言、刘震云、马原,想带着史铁生去到处走走看看。
他们来到了沈阳,跟辽宁文学院搞了一个足球比赛,让史铁生当守门员。余华并对辽宁队说, 你们得注意点,别把球踢到史铁生身上。
后来在余华等朋友的帮助下,史铁生也放弃了自 杀的念头。
很少有人能把余华作品里的生死、鲜血,和他余华这个总是笑呵呵,又有点玩世不恭的形象关键在一起。
有时候上才采访,他还是顶着乱蓬蓬的头发,但说话从不咬文嚼字,也不端出大咖的架子。
有人问,对于也想靠写作当作家的人,您有什么建议。余华说“没什么建议,快乐或者就行。”
其实真没有那么多人想写作当作家,而是更想通过大咖的作品学习。
这几年很多人都不容易,看看这部经典的《活着》,相信你很会发现很多人有着“富贵”一样的痛苦,但却和富贵一样顽强活着!
如果你备受煎熬或者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看《活着》吧,它像一副良药,帮你重新找到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经典不容错过,不到一顿饭钱,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购买!
现在,余华的多部作品,均被搬上银幕,甚至《许三观卖 血记》还被河正宇喜欢得不行,拿去韩国拍成电影《许三观》了。
期待余华的更多作品登上荧屏!
二零一二年七月的一个双休日,因事去杭州。前一两天正好看到一则消息,浙江图书馆有场作家马原的新书签售活动,还有一个讲座,好像叫“小说的前世今生”?手里正好有一本之前在小邑旧书店淘的《小说密码》,就想着不妨去见识下这位作者。
那天我到得迟了,前面有读者与作家的互动没有赶上,讲座倒正好开始。讲座完了是作者为读者题签新售的《牛鬼蛇神》,轮到我递上去的就是这本《小说密码》。估计当时现场拿本旧书让作者题签的就我一个,心里还真有点近似作弊的歉疚。记得当时我站到马原侧后边,把这本书递过去的时候,有意说了一句,马先生您好,我是从宁波来的。马原似若无声地嗯了下,什么表情也没有,流水作业似地在这本《小说密码》的作者像边上写下一行字。
我应该如实地说出来,当时我心中的一丝不快。也许是自己没在现场买本作者新著(牛鬼蛇神)所致;也许是人家惯常的矜持罢了;当然,也可能人家什么意思都没有。
客观地说一下,马原的讲座不算精彩,起码跟多年后网络视频上刘震云的演讲逊色不少。不过,我又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其著作为文的笔力往往不是一回事。
有件事情倒是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当时那次的《牛鬼蛇神》等发布签售及讲座活动,据媒体报道称,是马原重出江湖标志性之举。因这之前他得了“不治之症”(肺癌),用他的话说,那就干脆不治了,从医院“跑”出来就去了海南。这在讲座里也有提到过。
这以后大概两个多月,见有消息称,马原在西双版纳一个预备供自己栖息疗养的地方,被不明身份的人围殴了。倒真让我惊愕了好一阵。
沉稳如松
2022-09-30先锋派作家马原真是命运多舛:今天突然发文,13岁的小儿子去世了!
第一季《文学的日常》有一期专门介绍马原,他现在定居在云南一个偏远地区,自建了一个文学城堡,过着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生活,没成想又遭此厄运。下面是马原的原文:
“马格去天堂了
六月一日,马格忽然走了。
马格十三岁,他的十三岁的一辈子只有阳光快乐和美好。
马格本该暑假时小学毕业,暑假未到他先走了。由于爸爸的身体原因,他读小学的时间大概只有约三年。不过他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走得早了一点,最终与小学毕业证书擦肩而过。
马格是我们的儿子,他的忽然离去带给我们无边的伤痛。但是同时,我们很为他骄傲。
马格是个13岁的帅气的男孩,身高185,性格沉静平和。虽然年龄不大,已经写出了数万字的散文和小说,有些已经发表在全国著名刊物上。马格还拍摄了几十期短视频,以自己的声音和角度展示自己的独特的乡村生活。
马格的生活是在大山上的城堡中渡过的,马格城堡是他的骄傲。在他心目中,他的城堡比他去过的二十多处世界名城毫不逊色。马格走了,留下马格城堡交给我们打理。谁让我们是马格的妈妈和爸爸呢?
马格,你在天上,我们在人间,我们永远相伴,永不分离。
我是李小花
我是马原
2022年06月08曰”
#先锋派作家马原#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