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申请考核制(博士)难道就只是给本硕学历背景好(211以上)的人准备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不服气的自己考985/211去才是本事。
没错,硕士阶段没有发SCI,压根别想
这个我不敢苟同,我还是相信整个审核过程是相对工作合理透明的,所谓的申请—审核”程序包括个人申请、材料审查、综合考核和择优录取四个阶段。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能够让报考学生依据自身的优势和兴趣进行报考。申请审核制是指院系对递交入学申请博士学位的学生进行筛选,合格者接受能力测试。希望通过这样的办法,选拔出科研能力强而不是应试能力强的博士生。依据网络统计,至2019年,42所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中,41所大学均全部或部分院系采取“申请考核”制进行普通博士研究生招生,占比97.6%;仅有的一所——西北工业大学也将在2020年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紧随其后,“申请考核”制已是大势所趋。总得而言,如果实力不行,还是不能够如愿获取学位的。
2020年博士研究生的招收方式有哪几种?#考博##英语##医学#
现在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考博4种招生方式“,帮助大家了解一下国内考博的几种常见方式。更多相关资讯,可以直接在考博英语题库APP中查看。[送心]
目前,国内博士研究生的招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统考。
前两种博士录取,一般来说在考研时或是研一研二期间就已经确定,这里主要介绍后面两种,也就是所谓的“考博”。
1 、申请-考核制
目前,高水平院校已经逐步推行申请-考核制,比如北大、浙大、清华等,当然也有部分院校是申请-考核和统考并行,具体实行那种考察办法,可登录学校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进行查看。
这里要注意的是,申请-考核制不代表不考试,更不代表考试不重要。
申请-考核制是先向学院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学历和学位证书、研究生期间的成绩单、硕士毕业论文(应届生提交开题报告)、外语成绩证明(四六级、托福、雅思等)、专家推荐信(两封,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推荐,个别学校要求正教授推荐)、学术成果(论文、课题等)、读博期间的研究计划。
在材料过审后,才能参加笔试和面试,最终根据笔试和面试的加权成绩确实录取名单。
在这些材料里比较重要的有:
硕士毕业论文,作为硕士期间最大的科研成果,必须保证论文质量,并且不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
外语成绩,大部分学校会对报考者的外语成绩提出要求,比如六级480以上或是雅思6.5分以上方可报考,倘若没有达到学校要求,需要另外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英语考试;
学术成果,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参加导师课题的经历是极大的加分项,让博导知道你是一个靠谱的科研小助手。
2 、统考
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统考科目是三门,一门外语加两门专业课。
一门专业课是专业基础题,一门专业课是针对特定方向的专业题。比如你报考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那么一门专业课就是考宏微观经济学,另一门专业课就是考产业经济学。
考博英语是公认的高难度,特别是中科院、社科院以及北大都是出了名的“英语过了就行“的学校。
不过即使如此,翻看大部分院校往年的成绩来看,外语成绩能拉开的分数非常有限,而专业课才是决定你能否战胜其他竞争者的关键。
同时,导师也更关心学生的专业水平,毕竟英语只是工具,只要求你能看懂外文文献即可,而专业能力决定了你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多远。
3、最后
申请-考核制和统考最大的区别在于:申请-考核制报了名,但不一定有考试机会;统考只要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
由于考博不限定报考学校的数量,因此小伙伴们可以“多撒网”。
对于自身履历过硬,比如名校出身、或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文章、参加过高规格的课题,那么可以以申请-考核制为主;
如果自身履历一般,本硕院校一般,没有突出的学术成果,那么还是拿出当初考研时的学习精神,以报名统考制院校为主。
跟老外学的制度。不仅看出身,还看发表文章的数量,最主要还要看人脉,如果能跟导师认识最好,我觉得也是最关键。
还是靠关系吧
主要看关系,次看科研能力。
很高兴分享我的观点。
申请考核制的博士985和211并不占绝对优势。目前的申请考核制,实际上主要就是看硕士时期发表的论文。英语和思想政治心理方面没有什么问题话,大部分老师都是以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主来录取学生的。
仅仅是985 211院校的学生而没有论文,老师也是不会录取你的。所以你只要自身的实力很强,就没有这个问题。
但如果你自己没有文章,那么985和211的同学有文章,或者他也没有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导师一定会录取那个985 211的同学。
我觉得出现这种结果并不难以理解,毕竟能够考上985和211是在某一个阶段已经付出努力的,而老师也是比较认可这种努力的。如果你硕士阶段也并没有什么成果,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让老师看到你的潜力和努力?
所以真的不要觉着老师是以你的出生院校来考察你,他真的是以你的成绩、努力刻苦的程度来衡量你的。所以要想和这些985和211的同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话,你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得到更多的成果。
在双方条件(论文、科研计划、外语)相当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双非完败。
岁月如梭
2022-09-23#博士招生# 申请考核制已经存在多年,南开大学过去是申请考核与普通考试并行,从去年考试统一为申请考核制。
不光南开大学这样,现在许多高校都普遍推行申请考核制。为何推行申请考核制?有人说是为了提高博士生源的质量,这点不可否认。但有一个因素是模仿。北大清华等排名靠前的学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自己如果不实行,会觉得丢人。大家都这样实行,于是就有了群体的压力。
与普通考试制相比,申请考核制有什么变化呢?首先,对本硕是普通院校的同学来说上985的难度增加了。申请考核制首先是形式的审查,在报名的学生中选择一部分学生进入面试,出身普通的同学最有可能被淘汰。其次,导师的权力增大了,过去导师要想招某个学生,可能首先过考试关,如果排名靠后,导师也没有办法。但现在取消考试,录取谁,导师的意见变得非常重要。最后,考核的形式有变化。过去考试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现在则主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从事博士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是否发表过学术文章,对博士研究计划的设计是否合理等。
最后说一句,现在国家对博士招生的名额控制较严格,多数博士生导师每年只有一个名额,甚至不到一个(有的学校采取末位淘汰制,或者抽签制,轮流制)。名额的紧张势必导致每个老师在选择学生时慎之又慎,希望这个学生在学期间能够完成老师的课题,并能够顺利毕业。每个同学在联系导师时必须在这两个方面给予老师信心,否则要想入老师的法眼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