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想要读博,导师告诉我走申请-考核制,为什么不统考?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申请考核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本身没有论文成果,但是自己名字挂在某个老师论文上面,自己就可以拿着这篇论文去申请读博。这与申请考核制的初衷不符。再比如一些学生通过一些熟人关系提前向一些博导打招呼,让其在面试中给给予一定照顾。申请考核制过程缺乏监管,录取标准不透明是现在申请考核制面临的最大问题。
普通招考模式还有着生命力。人们通常说考试考会扼杀创造性,考试成绩高的学生都是一些应试教育的学生,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样的逻辑没有错,但是错在忽视申请考核更难以发现有创造力的学生,因为学术功底是需要知识基础的,没有知识基础只会发一些粗制滥造的论文,而没有实践价值。普通招考模式下,学生为了能读博会付出努力去学习博士阶段课程,这本身就是在为学术训练打基础,而不是应试教育。因此普通招考模式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申请考核制的需求。若所有的学校都施行申请考核制,现阶段毕业的研究生不一定能够满足真么多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有论文发表,因而每年近5万名左右的名额就会产生很大的空缺,很多学校的博士会招不满,难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延续发展。#读博#
就业太难,读博成了香饽饽,考取博士研究生有两种方式,一是申请考核制(主流),二是考试制(非主流)。申请考核制需要先提交申请,把成绩单、证书、论文等学术能力证明寄送大学,大学会根据你的材料给你打分,在网上公布谁通过申请;通过申请后,还有笔试和面试[微笑] 考试制就是符合条件的人只要报名并通过,即可参加大学的博士考试,根据笔试成绩确定面试人员,面试后再择优录取。申请审核制和考试制都需要笔试。
需要收集招生简章中的参考书目和历年的真题,书要看3遍左右,每章节都要做思维导图,英语题很多就是GMAT原题,所以平时一定要勤动手、多动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好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我考博用的晨光笔,感觉很不错,书写流利、笔记清晰,在笔试中给了我很大帮助[微笑] 比较喜欢晨光,还因为它的环境保护理念,比如ProFuture守护未来套装笔,包装像个装鸡蛋的盒子,打开包装拿起笔,笔也是用植物残渣制作而成[赞] 笔身能降解和循环使用,制作材料来自我们的身边,采用的是甘蔗渣、小麦秸秆、杉木等植物残渣,比传统塑料材质的笔要环保的多。即便笔不想要了,你随手扔在花丛里,也可以降解变成肥料滋养花草,这种环保理念很值得支持。
#2022开学季# #未来总有光#
秋色宜人
2022-10-20申请考核制是把博士教育的公权力交到博导个人手中,变成他们的私权力。
能不能读博,博士生导师说了算,因为只有博导能看出你的科研能力。
目前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制还是各占半壁江山。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申请考核制很快成为主流,替代统考制。
教育是人提升学历的通道,同时也是改变命运的阶梯。
考试选人,固然有善于考试不善于做科研的博士进入行列,这是缺点,不能否认。
考核选人,却是造成了更大范围的不公平。
导师权力膨胀,时间不用太久,恶果就会出现。
杨振宁科研能力强吗?当然强。可是他读博期间,他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差,经常有实验事故。他成功是他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坚持不懈,转到理论物理领域,才大放异彩。
杨振宁在申请考核制下估计也会被导师嫌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