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1

“翟男”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大学是如何“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

想咨询一下关于“翟男”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大学是如何“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9 个回答

  • 坏人。

    我知道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文凭可以用钱买,是真事。

  • 教育

    学术不端的行为在美国很少发生。美国的《版权法》很严格详细,出版论著方面也需要遵守,而各院校一般也会在校规或相关手册中引述。

    所以学术不端的行为在美国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还会受到院校的各项处罚,后果一般都很严重,很少有人冒险。

  • 淡定自如

    没出过国,不清楚。。。

  • 教育

    北电应该取消博士点。翟天临北大博士后合作导师赵龙凯,只是副教授,没有专著。

  • 良心宝贝

    清华马艺妮,北大翟天临,是我们中国学子的骄傲,是我们大中华最高学府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美帝哪有资格说三道四?

  • 沉稳步伐

    知道知网,从“不知知网翟天临”开始,那年的春风吹过,翟博士触之,周身瑟瑟;知网触之,不尽得意。

    彼时,我深感知网威武,预判某人学术不端,方法简单,先问其知不知道知网。

    但,也不能就此草草下结论,比如我这类,就不适用。我大学没写过论文,不用考虑论文查重这等琐事,自然就没用过知网,也不知道知网。

    感谢翟博士,让我知道了知网。

    从此,我知道了知网可以论文查重,知网可以查阅文献,搞学术的好多人都在使用。

    好处多多。

    我也知道了知网用户充值维权事件,老教授论文维权事件,费用高遭高校停用事件。

    事情的发生和发酵也相应推动了知网的改变和进步。

    比如充值不再最低限额,余款可退。

    但,被动改变就显得进步太慢,进步太慢就容易漏出更多破绽。

    所以——

    现在,知网被立案调查了,涉嫌垄断。

    不太古的古人云:屠龙者亦会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者亦会成为深渊。

    夏风吹过大明湖畔,紫薇攥紧初心,朝对岸大声喊道:嘿,老伙计,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空气沉默片刻,传来答复:记得,记得,岂能忘记!我看见你了,容貌如故,还带着当初富有弹性的好颜色。

    水面上又飘过清脆悦耳的声音。

    “错了,错了,您老弄错了!我是紫薇,不是雨荷。要想分清紫薇和雨荷,或者更多的植物,麻烦您快去下载形色APP,天下花草,一拍便知。”

  • 闯出一片天

    依法公平处理

  • 淡定人生

    又到毕业季翟天临再被声讨,是谁“害惨”了毕业生?


    又到一年毕业季,各大社交平台再次出现一波“声讨”翟天临的声音。

    2019年翟天临大面积重复抄袭的论文造假事件后,各大高校引以为戒,纷纷要求降低论文重复率以端正学术风气。这一事件的后续影响也延宕至今。

    腾讯新闻旗下“全媒派”近日就刊文分析了“翟天临被临毕业大学生周期性吐槽”一事。文章称,因为专业、写作情况不一样,大家为毕业论文烦恼的点不尽相同,但是当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时,他们共通的意义空间便扩展了,分享和发泄的“靶向作用”也更为明显……控诉翟天临这一话题本身,无形中给经历相似的网友提供了社交的空间;这一行为的目的并非交友,却在无形中成了毕业论文压力下焦虑难耐的同学们的一种社交仪式;话说回来,这些控诉翟天临的网友,真的恨他吗?恐怕也不是。

    文章认为,由于翟天临事件已有定论,可讨论的空间并不大,因此,很难说这种社交仪式会得出什么具体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话题的确能碰撞出共鸣和共识,尽管无法对毕业论文的推进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对宣泄情绪、排遣烦恼还是有些用处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在上述文章下留言称,“翟天临事件从侧面反映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论文查重太贵了。知网维普垄断了国内市场,自己一分钱不花,还让别人给他钱,必须得改革,最起码让学生免费查重。”

    两年时间过去,眼下,论文查重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红星新闻最新刊发的文章《翟天临“害惨”毕业生?别让查重“害惨”论文》提到,媒体调查发现,查重俨然变成坐地起价的生意,价格涨势凶猛,学生变成待宰肥羊。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硕博学位论文查重,售价普遍在500元左右,最贵甚至卖到1800元。还有商家提供有偿“降重”服务,助学生顺利通过学校的审核。

    文章称,不容否认,论文查重的初衷,是严惩学术不端,对剽窃、侵占他人智力成果行为“零容忍”,维护教育与学术的尊严。然而,本该是净化学术生态的利器,怎么屠龙不成反变恶龙?好事是怎么办坏的?毕业生苦论文查重久已,槽点主要在判定重复标准过于“机械”——文史哲论文写作难免要引用原著观点,还有网友表示论文中药剂、厂家、公式、仪器都会被认为是“重复”,有人为了应对查重,把“无水乙醇”改成了“百分之百的酒精”。

    在文章作者看来,如果判断毕业论文好坏,不在乎是否认真调研、独立思考,不在乎是否有独到见解,对社会有所启发,只在乎“重不重”,就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对抗僵化标准,论文创作可能会变成另类“洗稿大赛”。一些投机取巧者,找到了查重系统的漏洞,利用关键词同义替换、变换句式、段落分割、语义转述、删减重复部分和英汉互译等手段,反而变成“论文写作成功学大师”。

    其实,在2019毕业季,应届毕业生已纷纷感叹当年论文查重格外严格。除了增加重审环节之外,部分高校将查重率从原来的30%降低至20%甚至是8%,并且跟踪监控毕业生毕业论文,发现高重复率论文则取消学位证和毕业证。


    一位法学专业大学生提到,在完成其个人毕业论文后,第一次查重发现的重复率很高。论文中有些关键词被查重软件认为和另一篇论文重复,可是两篇论文从主题到内容都没有任何关联性。另外,由于一些高质量论文引用率较高,容易被查重判定重复,许多学生被迫引用一些质量一般的论文。

    同在2019年9月,半月谈评论文章提到,翟天临大面积重复抄袭的论文造假事件后,各大高校引以为戒,纷纷要求降低论文重复率以端正学术风气,但在现实操作中是否真正维护了学术规范、提升了论文质量却值得商榷。一些网站存在垄断性,其查重技术却存在不少瑕疵,很多毕业生论文中的专有名词和案例引用均被查重软件标红,无法通过,学生无奈之下只好把专有名词改成通俗白话,主动句改为被动句,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毕业论文变得毫无专业特征与学术美感可言,学术创作某种程度上陷入了文字游戏。为了满足过低的重复率要求,许多学生被迫对论文进行多次不必要的修改、多次查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加重了,查重网站赚得盆满钵盈,对于学术进步却徒劳无功,最终成为学术论文的形式主义。

    作者也认为,学术规范涉及逻辑、形式、方法多个层面,并非由文字表达一根大梁支撑,扶正学术风气应从多方着手,不应因某热点新闻有所偏倚。当然论文原创性是维护学术尊严应有之举,却不是学术规范的唯一着眼点,而依赖个别网站技术手段的重复率识别,也不该是论文原创性的唯一依据。论文查重,要慎重!

  • 最美

    博士论文致谢“卖惨”之风不能盛行,风一旦刮起来会“带坏”一帮学子。这两天,一个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刷屏了,论文致谢道尽寒门学子辛酸过往,农村孩子读到博士真不容易。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博士论文致谢“卖惨”之风一旦盛行,会“带坏”一帮即将毕业的学子。


    我没有对这位学子不尊重的意思,对于这位学子在逆境人生中的不屈精神,我十分敬重。的确这篇致谢也让很多有类似经历的人和广大网友泪目。人生艰难,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寒门子弟能读到博士,其中付出的艰辛令人感慨。

    同样出身于农村家庭的我,希望每一个人都不会因为没钱而失学,希望这个时代不负任何一位有志青年,愿每一位爱读书的人都能够走出困境走向美好人生。

    然而我想说的是,不要让“卖惨”之风无限制地刮起来,我们还是应该回归理性回归常识。

    首先,博士论文好不好内容质量要过关,而不是致谢写得好不好、动不动情感不感人。我们都知道博士毕业比较困难,特别是文科类博士更是如此,这难道不是好事嘛,如果博士那么容易的就毕业了,还要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写论文干嘛呢,不如让你网络平台发表一篇文章,一看阅读量20万,好,过了,行不行呢?肯定不行。读博是很艰辛的,理工农医类要做很多实验获取大量数据,文科类则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其次,博士论文有没有抄袭造假的问题,我们还要认真把关。每年博士论文抽检,学位办都是要花费大量心血,而且也要求每个学校严格把关,但是还是存在不合格论文。这充分说明在广大博士论文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过关的低质量的论文。而对于论文抄袭造假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更是可恶至极,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之前的翟天临博士论文事件就是这个道理。加入我们的“翟博士”也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来一段“卖惨致谢”,最后大家是怎样地看待这件事呢,是炮轰明星的虚善面目还是大发慈悲网开一面。

    最后,这种“卖惨”致谢火爆网络并影响导师判断,这对博士论文的评判都是颠覆性的。“卖惨”之风一旦盛行,广大博士生导师甚至硕士生导师可能容易受到网民的道德绑架,而众多的学子可能会投其所好的大写特写“卖惨”致谢,我相信凭他们的聪明才智只会一个比一个惨。君不见头条卖惨大受欢迎广受好评之后,大量创作者编故事死爹死妈跑媳妇滚老公的一堆吗。所以,如果一旦这种“卖惨”风气被推而广之,以后你们所见到的毕业论文,估计9成就是这种“卖惨”风格的,我想问,这对于潜心学业的人来说真的好吗?希望不要本末倒置,还是要回归到对质量的评判上来。

    而且,如果该学子的论文质量不达标,或者更有甚者是抄袭造假(当然我们不希望),但是致谢这样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导师给不给过,如果不过会不会遭到网络谩骂和毒打。所以在为这位学子感慨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当然,真心希望这位学子是有真才实学的本领,祝福他在磨难中能够取得好的结果,但是广大吃瓜群众也要清醒头脑,不要只看一域而不谋全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