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8

你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想咨询一下关于你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董沫然

    为什么很多农村母亲大字不识,教出来的孩子个个成绩很优秀?主要就是采用了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费曼学习法?就是把自己输入的知识,通过输出的形式教会、教懂大部分人。


    父母可以没什么知识,但是那些优秀孩子的父母都选择了费曼学习法,就是让孩子把自己学会的知识回来教给自己。也就是让孩子当小老师回来教自己。


    有次我看大宝在玩玩具,我就对大宝说,要不要妈妈陪你玩?妈妈教你玩。大宝不乐意的说到,不要,我自己会玩。


    然后我赶紧转变了问,那你教妈妈玩好不好?大宝开心的说道,好呀,妈妈你看,先这样,然后这样,妈妈你学会了吗?转变一下方式后孩子热情高涨,不禁让我开始深思,然后以后每次想让他看书就说你教妈妈一下这个,或者让他教弟弟看书,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后来我每天让孩子回来给我讲在学校里都学了什么,给我当小老师,回来教我,从此孩子每天都回来很认真的教我学校学了什么。每次当小老师的时候也特开心。


    因为如果一个知识点你要从输入转变为输出,你自己要先吃透,这个知识点讲的什么?怎么用?怎么讲别人才能听的懂?你自己要全身心的投入,你给别人讲课的时候一般都是要积极思考的,所以学习吸收的也更快。


    给大宝用这个方法尝试了两个月,效果特别好,主要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后来才知道这个方法叫费曼学习法,就是学而教的方法。


    像孩子平常听课,阅读都是属于被动学习,就是输入知识,而教别人就是主动学习,也就是输出知识。


    所以也就是孩子课堂吸收知识效率特别低,就是有些老师就是一个人在上面讲,不跟学生互动,其实学生的听课效率是特别低的,也就有那么多学生要睡觉的,只要是学生,基本都经历过被老师催眠的过程。


    所以在孩子学习中我们应该教孩子使用一些主动学习的方法,包括小组讨论,主动教授别人学过的知识。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在孩子刚入园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自主阅读,学习一些方法,高效率的学习。


    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所以也需要孩子有吃亏耐劳的精神。


    父母也要及时引导孩子,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 winter

    【抓住课堂45分钟-预考】之前听过许多学霸学神都分享学习成功的秘诀,着重强调抓住课堂45分钟十分重要。可问题是高效地抓住这45分钟确实困难。

    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个办法:预考。(先猜后学)

    预考就是在上课前利于课后题甚至配套章节的练习题,先考自己一遍,猜测答案,然后再听老师的课。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奇怪,不学先猜,答案肯定错误多呀,它是如何能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在课堂高效学习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曾做个一个实验,分别用两种方法(先猜后学和传统方法直接学)去记住24个非洲国家的首都,看哪种方法效果好。

    第一种前12个国家用猜的办法,每次猜完后,朋友都会告诉你正确答案。

    第二种后12个国家用传统的学习方法,边看边默记。

    接下来再考一遍,比较一下学习效果,发现用第一种方法学习的成绩会比第二种方法的成绩高10%-20%之多。

    显然先猜后学习比传统直接学习更高效!

    为什么呢?心理学家推测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1、用传统方法,记住就以为自己记住了。这是一种“熟练度错觉”,以为自己都会了。可考试时多出好几个相似的答案,看看哪个都像正确答案,脑子又糊涂了。

    而先猜后学早就看到了干扰项,知道了学习的重点,自然不会错了。

    2、预考是“必要难度”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什么是学习的“必要难度”原则?大脑越是费尽力气地挖掘出某项记忆,你对其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深,因为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存储能力都被增强了。

    先猜测后学习使大脑的运转比直接学习更费劲一些了。因为猜错了,所以会对错误耿耿于怀,对正确答案充满了渴望和好奇。大脑会一直想着“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看到正确答案印象会非常深刻,记忆效果增强了。

    如果我们也使用预考的方法进行预习,猜错答案的挫败感,会激起好奇心。第二天不自觉会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听课,直到听到正确答案,心里的石头才会终于被放下,心才踏实了。

    这就好像我们追电视剧一样,让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追剧的动力,不就是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结果会怎样?不知不觉几十集电视剧就追完了。

    好奇心一旦被点燃,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原动力。寻求答案的渴望,会让我们不知不觉紧紧抓住这课堂45分钟,没有时间聊天、瞌睡、走神了!

  • 良心宝贝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没有绝对不爱读书的人,你看即使是自诩不学无术的人,都能看完上百万字的网络小说。

    拿我自身而言,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阵强逼着自己看一些听名字就很高大上的书,什么经济学的啊,心理学的啊,管理学的啊等等。但确实很难看进去,不管我怎么逼迫自己,是看几页眼皮就打架。

    现在上班了,时间比大学的时候少了,再加上自己也学着做自媒体,更忙了,但神奇的是过去大学时代的那几本难啃的书,现在很顺畅地就读完了。

    有个高管大哥曾经说过一句话:听过很多大学生说自己专业没用,什么叫没用?无非就是立即换不成钱。

    学习这事,要知道顺应自己当下的需求

    谁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想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前,第一个目标就是先能学点啥。

    相信我这句话,就是没人能够抱着一个宏伟的目标从头走到尾。所有的大目标,都是从一个个小目标被满足中诞生的。

    你需要知道自己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找自己最急迫的点。

    我为什么能顺畅地啃下当年死活看不进去的书,就是总写文,枯竭了。这个时候不是我逼迫自己去读书,而是我真的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书恰好可以。

    别把学习这事想得多了不起,这很重要。

    就像我开篇说的,网络小说为什么很多人都能看进去?可能是剧情引人入胜,可能是接受起来门槛低,但我觉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网络小说之前,我们心里没有那种“我要开始读书了”的神圣感。

    从小开始,老师家长都把学习当做一种刻意优秀的事告诉你,这一方面会让人重视,但反面就是会让人抵触。

    3年前,我读了一本老舍先生的书,当时第一感觉是惊讶:我靠?还挺有意思的!

    因为在我意识里,这种被推崇的名作家的作品,都是干巴巴很无聊的。

    开始学习前,一直告诉自己,学习而已,没多了不起。抽烟喝酒不是学习?吃饭烫头不是学习?

    自然点,挺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