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研究生课程需要有固定的教材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有教材,会把研究生束缚到学习上。
到了这个层次,应该侧重培养研究能力了。
【吕建代表:深化研究生课程综合改革,推动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代表委员面对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指出,目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仍缺乏长远和系统规划,“重科研轻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发展性和创新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难以有效承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时代使命。
吕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提升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一是在现有的评估、评价(如学科评估、学位点评估等)中突出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指标体系中将课程建设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增加相应的条目和权重,从课程供给、课程质量、课程满意度等维度进行科学评价,引导培养单位重视课程建设,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二是充分考虑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深度与难度,组织高水平大学、学科,推出一批“精品课程”“示范性在线课程”“规划教材”“典型案例库”等,打破校际壁垒,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三是建立研究生教学奖励体系,根据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分类开展优秀研究生课程、教材等评选,激励广大教师对研究生教学的投入。
吕建建议,强化贯通式设计,打造“本—硕—博”一体化课程。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探索研究生辅修制度和证书课程制度,为全面推进研究生跨学科课程体系设计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吕建建议,重视产学研融合,强化研究生课程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推动课程教材的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精品教材体系。编写教材要打破“世袭制”和“唯一制”。主管部门可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开展竞争,鼓励中青年学者牵头,组织专家围绕教学大纲,编写两至三种同一学科的教材或参考书,让师生在使用后做出评判,通过不断修订,达到优胜劣汰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吕建还建议,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课程与教学的过程管理。一是建立课程标准体系。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教学方式应有规范化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研究生各类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选编、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管理和教学评估的基础。二是建立课程审查机制。研究生课程设置需有明确的“门槛”和严格的规范。三是建立多元课程与教学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同行等多主体参与课程与教学评价,并通过建立校、院(系)两级组成的研究生教学督导团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通过听课、问卷、课堂分析等多形式开展课程与教学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通过书面和当面、集体和个别等途径予以反馈;教学管理部门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四是建立课程与教学的帮助与支持体系。为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尽量减少管理负担。五是建立课程与教学的奖惩机制。(记者 林焕新)
#新疆教育厅原厅长带头编写问题教材# 〔该严管的必需严管,该搞活的必需搞活!〕问题教材引发恐怖袭击,这问题太严重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把许多需要搞活的事情都搞活了,这是功德无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东西都要搞活,不该搞活的就不能搞活,该严管的就必需严管。
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严管的事情,并且严管起来,这是令人庆幸的。但是,有些事情需要严管,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要严管。如果一说严管,就把所有的东西都严管起来,那就又糟糕了,我们就又回到了封闭的社会。这同样是后果极其严重的。
比如,高校研究生教学问题,有人也一刀切地要求有固定教材。有些研究生教学可能需要教材,但有些是不能有固定教材的,因为这些课程必需按照导师的科研而不断更新,这些课程是最新科研成果的及时展现,一固定下来,还怎么紧跟学术前沿呢?有固定教材的课程还是研究生的研究性课程吗?再者,不同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哪怕是同一个专业的,不同高校也是各有特色的,怎能要求同样的教学内容呢?对研究生教学的统一固定要求必定是消灭研究,进而消灭研究生教育!
我们的一些管理者什么时候才能不再犯一刀切的错误呢?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该管则管该放则放的道理呢?什么时候才能在管的时候不再把不该管的也管起来,在放的时候不再把不该放的也放弃掉呢?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普遍主义的抽象思维方式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呢?
新疆的恐怖袭击已经以血淋淋的事实,从其中一个方面警告我们,再也不要说放就全放,说管就全管了!难道我们还需要另一种灾难,从另一个方面再警告我们,千万不要说管就全管,说放就全放吗?
肯定需要。
有教材便于查阅基本概念上的东西,也便于及时巩固原有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基础体系。
有教材更能在教材提供材料的基础上清楚地有的放矢,也就是是说,教材可以提供更加稳固而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于研究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大学考研究生被称为在黑暗的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它干净没干净,你需要做的就一直洗下去。考研究生主要在自控能力,跟自己的收集资料能力。准确来说没有固定书籍,有参考书籍,还有各种辅导机构编写的参考书,没必要把所有的书都买了,后期都做不完,只读一本书的人才可怕。谢谢。
教育
2022-09-17考研经验分享:英语专业考研最全分析
#考研择校#
英语专业,基础学科。可以考本专业,当然也可以跨专业考研。跟我们常说的数学专业一样。考研必考科目英语,理工科必考科目数学。所以这两门基础学科的专业,考研的时候,当然是比较有优势的。
首先,英语专业可以考本专业:英美文化或者语言学。这算是两个方向,但是考试的时候都差不多,专业课差不多。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二外日语或243二外法语或244二外德语;③727基础英语;④829英美文学。政治科目,都是要考的,但是二外的话,也就是公共科目2,可以选日语德语法语,大部分非语言类大学,可能最多的就是日语。大学里面日语其实学得都比较基础。科目3基础英语,一般是要达到专业八级水平,有一定得难度,想拿高分比较难。最后一门是英美文学,当然涉及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大学里面英语专业都有这方面的书籍。
其次,高翻。高翻,就是高级翻译,分笔译和口译。也叫MTI。很多大学都有开设这个方向。考试科目一般是四门:政治,英语基础,百科,翻硕英语。政治不说,英语基础的话,大部分学校应该是在6级英语之上,百科的话,有基本固定的参考书,汉语百科,背诵的东西比较多。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有些学校的百科会跟学校的优势专业相关,比如重庆邮电大学的百科,好像很多名词解释就跟通信相关,估计学校的培养方案就是往这个方向走,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多研究一下真题,找到规律。翻硕英语的话,就跟普通的英语差不多,有些学校可能会出一篇中译英,一篇英译中。有些比较牛逼的大牛学校,还会出现翻译红楼梦。
再者,英语专业可以考学科英语。学科英语,原则上是划分为教育学类,其实大多数不会考很多英语。考试科目有:政治,英语,教育学综合,学科英语。教育学综合,有些学校是自己出题,有些是考333,反正也差不多不出这个范围。教育学综合有四门,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西方教育史,教育学原理四门,搞定就行。
最后,英语专业是可以跨考的。目前我知道的,英语专业跨考比较多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法学(非法)或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学,民俗学等比较多。英语作为考研必考科目,如果你确实不希望以后从事跟英语相关的,是可以选择跨考的,但是千万不要跨理工科。可以跨考文科任何专业。
以上是对英语专业考研的一个分析,当然也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