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专业就业怎么样?_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想咨询一下关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专业就业怎么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怎么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就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分数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哪些专业好就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在哪个校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就业比较好的专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教育

    等智能制造新工厂真正建好时,中国制造业赚辛苦钱的时代将会成为过去。

    今天看到大家在讨论大学毕业生进制造业的话题,我不想急于表示赞成或反对,倒是很想和大家分享下德国制造行业为什么能保持高利润。

    和中国制造行业一样,德国实际上也长期面临人才紧缺,即便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市场也稀缺掌握娴熟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德国制造企业很少打价格战,却能“厚利多销”,像国人熟悉的德国汽车品牌保时捷、BBA,其实他们的售价非常昂贵,但中国的新贵、土豪们依旧趋之若鹜。

    德国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除了德国制造行业起步早,员工极低的流动性和极高的忠诚度,是德国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正因为此,德国制造企业不必去打价格战,就能轻松保持高利润。

    德国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已经在借鉴了,但短期内想要适应一个发达国家的状态显然也不现实。让制造业变为智能制造,以此提升制造产业的含金量,去吸引优质人才进而推动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失为一个良策。

    就像安徽芜湖的一家制造企业一样,自去年与华为云合作后,借助华为云计算先进技术加快了“工业大脑”、水泥矿山无人驾驶等项目建设,一跃成为了国内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标杆企业,产能营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智能制造新工厂,也有助于制造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眼下正值毕业季,多家制造企业纷纷联手华为云搜寻人才,像芜湖的这家制造企业,开出了最高96万的年薪,这个薪资水平哪怕是在一线城市,也是相当有诱惑力的。打工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就像是视频里的学生所表达的,如果制造行业薪资高,是愿意去的。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制造想要往高附加值、中高端产业发展,有两步一定要走。第一步,先去抢夺优秀人才,当越来越多的985、211高材生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核心技术必然会越来越强。第二步,尽快升级为智能制造工厂,从过往粗放、低端的工厂转型升级为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工厂。当优秀的人才聚集在智能制造新工厂,中国制造一定会慢慢克服掉低成本竞争,逐步转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名校毕业生该不该进工厂# #毕业了我们去新工厂吧#

  • 秋水共长天

    俄罗斯导弹工业部门已经开始实施996双薪工作制近3-4个月了。近日,西方智库对此提出质疑:“西方所谓的专家认为,俄罗斯的军工部门已经因为西方制裁缺乏零配件而停产半年了,俄罗斯工人怎么还能加班呢?俄罗斯导弹怎么还在轰炸乌克兰?”或许只有一个可能,俄罗斯找到了新的货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西方国家有大量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吧?俄罗斯就不能选择中国吗?现代技术产品十分复杂,如果全国产化成本高到无法接受,顶多是追求供应链可靠或可控。俄罗斯无非是调整了供应链,并且更便宜,供货更加廉价!俄罗斯是第二大武器出口国家,关键军工会缺零部件?军用芯片对制程要求不高,俄罗斯的导弹元件确实需要外购的,都是使用民用级零配件,西方制裁当然就改由向中国、土耳其采购,怎么可能停产!

  • 金色回忆

    天津发展不好传感器,简直“天理难容”[泪奔]。
    最近调研天津传感器产业,心里真是着急呀。

    传感器是智能世界的五官感官,虽然产业小,但绝对高端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哪个也离不开它。
    传感器作为仪表的上游,与仪表的关系紧密相连,石油化工、医药行业的一次仪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传感器。
    而天津曾经是中国仪表的四大基地之一。天津仪表曾经红得发紫,类似值得骄傲的事情天津有太多了,不过都是往事如烟。现在的中环天仪,是在原天津仪表集团的基础上重组而来。流量计、物位计、调节阀都在做。可惜,并没有给本地的传感器注入太多。

    如今天津的传感器,可以说是日渐掉落。国内企业就剩下天津宜科的光电传感器和编码器,还比较成规模。其他都是比较小的企业。

    可是,天津曾经是欧洲认定“传感器之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德国图尔克、海德汉、西特传感器,都在这里落地。后来美国丹纳赫收购了德国亨斯特勒之后,也在这里落下。

    然而,天津在随后传感器产业大发展的二十年,硬是把这个产业给做没了。当然,也不说这个了,天津丢掉的产业腹地多了去了,摩托罗拉、三星工厂曾经如王者一样的存在,使得天津是中国信息产业基地最牛的地方,堪比现在的深圳手机产业,不也是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
    现在就说说,天津怎么把传感器这块阵地给夺回来吧。

    要说发展传感器,天津的产业链配套实在是太成熟了。一抓一大把。
    河北黄骅有电路板基地,给传感器提供电路板简直是小菜一碟;而在沧州,则有着非常的五金件加工基础,机加和模具,都很厉害。这些企业长期给海尔配套,都已经很适应高品质标准。
    而天津津南有注塑机基地,这可以是以前天津汽车产业基地留下的工业根基。别忘了,赫赫有名的天津夏利曾经一度带动汽车产业群的腾飞——可惜,是可以忘记了。烟消云散,不过20年。

    但是,这种主机厂所留下的配套厂,却是顽强地活下来。这里注塑和模具都有,而减震器甚至都是给特斯拉配套。生命力犹在。

    传感器的金属件需要电镀,静海就有电镀产业园。电镀是令人讨厌的产业,污染太重,但几乎所有工业品锃亮的外观又离不开它。天津以前的电镀也是脏乱差,而现在天津市投资20亿元的静海区中旺镇的“电镀基地”,已经成为京津冀绿色表面处理的示范区。

    至于通信与模块,更不用担心。天津电缆总厂作为最早的老厂,已经倒了,但重生的树木已经遍布各处。天津市电缆总厂第一分厂、天津电缆厂,都可以为传感器提供很好的通讯线缆。
    对,还差芯片封装。有的传感器需要芯片代工。
    莫怕莫慌,抬手就来。中芯国际,在天津有工厂的时间已经有20年。2018年二期工程都做完了。。

    天津要发展传感器,资源配置是天生的。传感器的供应链,如此强健,完全可以成为打通天津和河北的供应链网络,再加上北京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制高点。直截了当,毫无障碍。

    天津的人才输送,也没有问题。天津大学的精仪与光电学院,是全国最牛的仪表和传感器的院系之一。天大出来了很多仪表公司,与天大精仪的技术一脉相承。而且,这种技术源头的清流,至今仍然涓涓长流。而天津电子科技大学,则可提供电子电路方面的人才。可以有很多。
    那么,天津差什么?
    于是,事情的真相开始辣眼睛。

    第一不用说,营商环境差。德国海德汉一开始打算在天津建立工厂,但最后还是去了北京顺义空港工业园,只把总部留在天津。
    来自天大系的讯尔仪表公司,即使在天津创立多年,仍然在2019年去河北省沧州青县建厂。如果天津政策、用工好,为什么不留在天津?海泰工业园区有几家传感器公司,连厂房资格都不具备,根本没有人关注企业的心声。

    第二是人才缺乏。天津现在有50多高校,大学生很多。跟南京的大学毕业生,总数量差不多。但是,南京市大学毕业生很多留下来了,去南京或者去苏州。而天津名校的毕业生,则基本都离开了天津。优秀人才留在本地,没有好的产业,留下做啥?

    传感器是一个产业链不长、资产不重、研发密集型的产业,非常适合天津这样的城市。它可以承接北京的传感器、外用河北的制造基地,嫁接本地强大的人才,一举多得。

    而且天津有天地伟业这样的全球安防Top10,天津九安医疗电子的印钞票之王、中环仪表等下游企业,这些龙头用户,对上游传感器,极具拉动力。
    如果天津传感器发展的好,自然就可以留下天大、南开等大学培养的人才。这才能人丁兴旺,固市之本。

    可能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政府。如果二十年前天津发展传感器是天造地设,经过二十年的恶化,现在已经不得不重新培育良田,规划需要开始。但还有机会。

    这两年,郑州开始打造“传感器谷”,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开始有模有样。这两天郑州开的感器大会,也是群贤毕至,人声鼎沸。这是人气,这样才是发展地区产业的样子。

    我就想不通。一把好牌,个个不是A就是K,天津为什么不能好好发展传感器。万事俱备,依然西北杆子风饿着吹。哎,不服[惊呆]#产业集群第二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