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我家孩子今年考上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前景如何?下一步应该怎样发展?

想咨询一下关于我家孩子今年考上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前景如何?下一步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淡定自若

    谢邀,目前兴起的智能制造专业其实本质上和机械工程相比并无太大区别,名字更好听了罢了。智能制造做的机械工程都做。

    智能制造不仅指代人机合作也包含了先进制造。人机合作范畴大概可指代机器人技术,如果把机器人技术展开来说范围非常宽泛,从结构设计到硬件软件再到算法设计,从行业来说以后可以无限应用于各个角落。而先进制造目前国内做的比较火的就是激光加工和微纳米机器人等。

    如果光听这些研究方向也许觉得很好,但是就业并不是这样的,机械等制造类学科就是什么都学,然而一毕业什么都不会,制造业需要相当充分的实践,这是很多学校无法提供的。而做算法之类的程序设计,会有计算机,自动化等很多专业和你竞争,相比之下制造类专业不占优势。而前沿的微纳米,激光加工,机器人实际落地企业并不占多数甚至没有落地,更多的是在研发或者科研阶段。

    综上所述,建议可以尽早给自己定一个方向,是做制造类的设计工作,还是算法工作,还是先进制造等。然后结合自身情况看是否继续升学。如果升学建议尽早参与学术课题,如果想工作尽早实习。

  • 董沫然

    首先武汉理工大学这个学校不错,属于211双一流高校。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2019年新开设的专业。这个专业是国家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特别设立的。

    它的专业内涵和人工智能有些相似,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专业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专业。

    这个专业虽说本科也可以就业,但最好是读研,特别是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则前途无量。

  • 对于智能制造专业,我也不是很熟悉,就帮你找到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有新设定,其中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就是一门新兴专业。智能制造工程属于工学门类,专业代码080213T,专业类别属于机械类,于2018年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机械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业物联网导论、RFID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数控机床与编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等。通过这些,我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业应该不是问题的!

  • 岁月如酒

    我来介绍一下学校的这个专业吧。

    “智能制造工程”为教育部新备案专业,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第二批该专业建设高校,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学研究与探索实践计划建设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三大优势学科之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机械工程学科为主,联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而成。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依托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智能机械联合重点实验室、以及多学科交叉共享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实验实践平台,为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的话,我可以负责地说,不是问题,但前提是你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工作才不是问题。

  • 左岸

    办学实力较强,前景不错!

    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获评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B,控制科学与工程获评C+。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4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机械工程(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4个二级学科方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为部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为教育部新备案专业,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第二批该专业建设高校,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学研究与探索实践计划建设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三大优势学科之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机械工程学科为主,联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而成。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依托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智能机械联合重点实验室、以及多学科交叉共享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实验实践平台,为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控制和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营与管理工作,获得良好的工程训练,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精神和继续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毕业后可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运维工作的创新拔尖人才和卓越实践人才。

    2017年、2018年机械工程专业已经开展了校内的“国际班(智能制造工程方向)”本科培养模式选拔组建工作,其培养模式全面综合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2+2”国际交流。

    点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制造强国战略,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培养智能制造系统和产品、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工业大数据等区域产业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营运人才。

    为了加快人才培养,于是2018年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汕头大学4所院校首先开设了此专业。

    该专业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机械、控制及工业工程的交叉学科,将人类专家与智能机器相结合,通过工艺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车间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等先进的制造模式,实现产品设计、加工、组装测试、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全过程,并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实现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将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对于加快我国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人口老龄化导致用工荒、用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意义重大。

    虽然目前还没有学生毕业,但是该专业的前景不言而喻!

    如果本科毕业不想就业,可以深造读研!

  • 沉稳前行

    智能制造工程隶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第二批该专业建设高校,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学研究与探索实践计划建设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三大优势学科之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机械工程学科为主,联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而成。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机械、电子和控制等基本原理和知识,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并通过良好的工程训练,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系统的架构、规划,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该专业就业行业主要为:机械/设备/重工、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汽车及零配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GJ

  • 淡定从容

    对于这个专业吧,我也不很了解,但我感觉学校211的牌子可以帮他在不少同行中又很大的竞争分量,可以打到很多竞争对手,所以,不要担心,好好学习就行!

    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武汉理工大学办学源头起源于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业大学源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历经传承与发展,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所属划转为教育部主管。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源于1946年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历经传承与发展,1993年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隶属原交通部。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源于1958年的武汉工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1995年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隶属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总建筑面积186.1万平方米;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 ,留学生1700余人;有教职工5419人;设有25个学院(部),96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9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