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2

求各个管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

想咨询一下关于求各个管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教育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
    管理,从根本上讲
    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
    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
    用合作代替强制
    而关于智慧和知识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
    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
    用在20%的关键知识上
    通过实践和挖掘体验到里面的智慧
    而不是把时间平均的花在那些不经验证
    或单纯经个人验证的知识上
    20%的关键知识
    大多被人们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研究
    才得以求证
    不管你是企业的领导人
    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亦或是想要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普通员工
    只要你想提升管理能力
    想要了解管理方法
    我们制作的专栏
    《500强都用的管理方法与分析工具》
    就能够帮到你
    包含了10个战略与组织工具
    7个质量及生产管理工具
    6个运营服务工具
    6个决策思维工具
    2个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共31个经过专家
    和500强企业验证有效的管理工具。
    这些管理工具就是引导你做出正确决策的法宝
    解决你在经营企业中遇到的
    战略组织、质量生产管理、营销服务
    重要决策、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 教育

    在“成功学”泛滥的当下,有人告诉你,成功不能复制,但是成事可以。
    这个人就是冯唐。[赞]
    ☞冯唐是谁?
    √1971年,他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
    √27岁,他获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但是他放弃了从医,最后以托福满分、GMAT750分的成绩申请去了美国读MBA,进入艾默里大学。
    √29岁,他进入麦肯锡,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公司,6年后,他成为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39岁,他辞去麦肯锡的工作,进入央企,做了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
    √43岁,成为中信资本高级董事。
    他每周工作80-100小时,利用业务时间写了16本书,并且全都出版。
    我们所熟知的有《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改编成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等。
    √42岁,他业余写作的版税收入达到295万,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这么多的身份,在冯唐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冯唐是如何成事,而且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的呢?
    冯唐说:“我将自己二十年职业管理生涯中吃过的苦、踩过的雷、翻过的山、见识过的人,总结为‘冯唐成事心法’。”
    之所以叫做成事心法,不叫成功心法,是因为冯唐认为,成功不能复制,但是成事可以修行。换句话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但任何人都可以成事,成事是有方法的。
     
    ☞在《冯唐成事心法》中,你能看到麦肯锡的方法论、东方的管理学、冯唐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等等,干货满满。
    总之,读这本书,你一定不会后悔,无论你现在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太阳]

  • 金色夕阳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而不断创新所形成的学派(特指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所创立的理论。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现象曾被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的丛林”。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的重要管理学派共有11个,他们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现代管理理论众多学派并存,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都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们用“管理理论丛林”来形容现代管理论。管理科学步入一个发展、创新、分化、综合并存的时期。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

    1、政治经济学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认为管理是具有二重性的社会功能,即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提出管理二重性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就是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

    2、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3、行为学派。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经验主义学派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5、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6、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以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地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7、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西蒙和马奇,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这一学派重点研究决策理论,片面地强调决策的重要性,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

    8、管理科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类似于工程技术、可以以精确计划和严格控制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技术学派。

    9、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各学派各持己见,并依据自己理论框架,创造出花样繁多的管理工具,但是就管理学而言,没有系统理论框架。各学派都没能将管理纳入统一框架加以研究,形成管理学自有的研究框架,这样的研究结果自然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 陈楚涵Royal.Free

    #读书# #读书有感# #管仲# #极简管理学# 【文化与管理】《管子》是中国古代非常深刻的管理学著作,其管理智慧至今仍富有启发。谁说中国古代没有管理学?
    《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前 475~前 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以他们的老师之名编写的一部著作。至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而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
    《管子》是中国古代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管理思想的论著,或许可以说,管仲是中国古代管理学的“祖师爷”。
    《管子》的管理思想十分丰富,主要的包括六方面的内容,这一则先谈谈三个方面:
    第一,“以天地为心”,自利与利人兼容统一。
    管仲认为,君王治理国家应该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管理的权力是来自于天道,天道生权,权生法,君王以法治国,所以必须无私无欲;地栽德,德生义,义产礼,君王须以德治人,因而要重义礼。
    管子的治理理论其实是兼容法家和儒家,论还衍生了刚柔相济,宽猛并举,法德兼用。
    此外,在管子看来,“自利”是人所共有的观念,也是本性。他说:“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但是,每个人不是脱离群体而存在的,个体离不开族群,所以,只有“自利”是行不通的,每个人还要做“利人”的事。
    所以,管子认为“自利”与“利人”是可以调和统一的,因为“自利”这一本性是善待自己,包含善德因素,懂得“自利”之德的,亦能具有“利人”之德,这才是人完整的心性,“自利”也“利他”。
    第二,“藏富于民”,民富与国富相统一。
    先秦多家学说强调富国强兵,但除了我墨家比较重视平民生活外,其他学派多是关注统治者的强势,特别是军力的壮大。而管子却很重视“藏富于民”,强调国富不能以牺牲否民富为前提,只有民富才能国富,民富是国富的必要条件。
    比如,民富了才可以多收税,而税收的增加会使国家变得富裕。而如果民不富又要多收税,最终国必衰。所以,国家要兴盛,一定要使民富起来。民富才能国富,国富才能兵强。而且,民贫会离家而分散,容易犯法,影响国家治理。
    第三,“以民为本”,务本之道在得民心。
    管子认为,坚持“民本”观念十分重要,这是治国的基本理念。管子曾在与齐桓公对话时说:“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这就是说,治国的务本之道就在于经营民生,在于得民心,能满足百姓之所愿。老百姓所需要的,管理者要尽量给予满足。做到“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评鉴,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即“从其四欲”“去民四恶”。
    这种“从其四欲”的管理策略其实是治国根本方式的一种通俗表达。这充分理体现了管子“民本”思想的深刻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