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三苏”的代表作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坛三父子-眉州三苏!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副由清代名臣张鹏翮为眉州三苏祠撰写的门联最广为人称道,精准的概括了三苏的文学成就。
三苏指的是北宋散文大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
四大家是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唐宋八大家”中,光苏家父子就占了三席位置,可见其厉害程度。
苏洵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25岁时,他母亲去世,才开始读书。开始时他仗着自己聪明,学习态度不端正,结果第一次应乡试就落第。
乡试的失败,让他痛定思痛。27岁时开始发奋读书,40多岁才名扬天下。《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发奋读书的故事。
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他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有《六国论》。
苏洵最伟大的“作品”,是他的两个儿子。1057年的科举被称为“千年第一榜”,苏轼、苏辙兄弟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而苏轼、苏辙两兄弟,更没有丢父亲的脸,可以说在文学造诣上的成绩更胜父亲一筹。
苏轼,苏东坡就不多说,他年少成名,代表作非常多。毫不夸张的说,在北宋文坛,苏轼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的粉丝。
苏辙虽然名气没有苏轼那么大,但是跟他父亲一样,散文写得相当好,风格更偏朴实无华。而且更擅长政论和史论。#动态创作月#
#八卦手册##打开眼界#
你好!谢谢邀请!
不便一一列举,建议你读读《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或者《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教育部推荐的其它版本也可,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你会有更多的帮助。
如果说在中国文坛历史上,能有一个家族可以与苏东坡的苏家相提并论的,那只有曹操的曹家了。
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的名头大家都知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而与之相提并论的曹家三曹,在文坛史上的成就其实也不遑多让。
首先,我们来看曹操。曹操没有统一天下,是他作为政治家的缺憾,但是他开创了“建安文学”这个文学史上的盛世。
曹操是一个诗人,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汉末负有盛名,我们才说他写的诗不错,是一个诗人。而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曹操生活的年代是东汉末年,当时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年号是建安。“建安”对历史来说,是汉朝走下神坛的最后几年,但是在文学史上,“建安”是一个响当当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开创者就是曹操。
建安那个时代,社会动荡,百姓疾苦,文学也比较凋敝,而曹操却开辟出了“建安文学”这个时代。曹操的诗内容非常写实,诗风又非常刚劲苍健,能够让人通过他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还有一点,曹操的文学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文学家。
接着,我们先说曹植。曹植是整个建安文学,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家。大家通过《三国演义》知道,他写过《铜雀台赋》、《七步诗》,其实不止如此,他还写过其他很多的诗词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代表作就是《洛神赋》。
曹植的《洛神赋》非常惊艳,他不是建立在无病呻吟的基础上,他给你制造了一种非常奇幻的想象。曹植的才华是流露在外的,辞采华茂,骨气极高。是那种让人一眼看过去,就感觉他非常惊艳、非常有天赋。而曹植的这种才气,让人很容易忽视他的哥哥,曹丕。
最后,我们来说曹丕。曹丕可能会让人误认为,他的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都是写诗词文章的高手,为了凑一个三曹出来,而用来凑数的,其实不是这样。曹丕的成就不同于曹操、曹植,他的成就在另外一个领域。
我个人感觉,曹丕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应该比才气外露的曹植更高。
曹丕有两点值得让人称赞,第一,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七言诗的先河。七言诗在唐朝盛行,而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首七言诗。
第二,曹丕特别注重于文艺理论的研究。他写过一篇文艺论理著作叫《典论》,但是可惜没有完整地留存下来,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典论》的其中一部分,叫做《论文》。他在《论文》里写到了什么叫文章?而且给了文章非常高的评价:“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一点,曹操和曹植都没有写过相关的作品。
再加上曹丕独有的历史成就,他开辟了曹魏王朝,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当了魏文帝后,追加曹操为魏武帝。曹丕这样的身份,再加上他对文学的重视,可以说他推动了文学在当时的发展。
我们可以说,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曹丕推动了建安文学的发展,曹植是建安文学最耀眼的文学家。所以“曹家三曹”才能够和“苏家三苏”在文学史上相提并论。
苏洵
六国。
苏轼
赤壁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抄书打卡
抄书?继续,努力学习,保持良好习惯^_^
隋唐五代作家的讲解告一段落,今天开始,我们来说说宋代作家。
王禹偁(954一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代表作有诗歌《村行》、词作《点绛唇》、散文《黄冈竹楼记》等。
林逋(967一1029)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北宋诗人。有《林和靖诗集》,代表作有咏梅诗《山园小梅》。
柳永(约987一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福建崇安人。北宋 第 一 个 专 业 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名篇有《雨霖铃》,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9 8 9 -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 政 治 家、军 事 家、文学家。《渔家傲》反映
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集》。
张先(990-1078)字子野,吴兴乌程(今浙江 湖州)人,北宋 著 名 词人。因其自举平生所得意之
三词皆带“影”字,故世称“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名作有《踏莎行》《浣溪沙》。
宋祁(998一1061))字子京,谥景文。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曾迁工部尚书,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遂有“红杏尚书”之称。有《宋景文集》《宋景文公长短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 领 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名篇有《醉翁亭
记》,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著有《嘉祐集》,其中《权 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 评 论 政 治 和历史的。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名篇有《六国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朝理学的开山鼻祖,著 名 理学家程颐、程颢都是他的学生。他正式提出了“文以载道”之说。《爱莲说》为其散文代表作。
#抄书打卡# #一起来抄书# #头条抄书打卡#
风华正茂
2022-09-18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洵的《六国论》 苏辙的《栾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