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试简述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四个主要流派和及其代表人物?

想咨询一下关于试简述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四个主要流派和及其代表人物?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去了无痕

    世界四大新闻传播学流派
    一,美国的耶鲁学派
    耶鲁学派是指美国以霍夫兰为首的传播学学派。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致力于说服性传播效果的研究,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认为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条件的制约。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而从长期效果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二,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创建于1923年,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该学派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克思关于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更直接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等人的理论继承者;同时,还受到了黑格尔、康德、弗洛伊德和浪漫主义等众多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
    三,加拿大多伦多学派
    多伦多传播学派是上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者哈罗德·英尼斯、艾瑞克·亥乌络克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共同创立的。后继工作由目前的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文化与技术研究所而得以开展,代表人物是戴瑞克. 德科柯夫)。多伦多学派提出了一种在人类文化结构和人类心智中传播居于首位的新理论和新的媒介分析技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四,美国经验学派
    传播学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经验学派研究的特点是: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 风华正茂

    ?走近现代西方哲学???晨读
    早安!
    有点魔性的哲学——现象学,其思想异常烧脑,但我们了解它非常有必要。
    先了解一下背景知识:从总体风格来讲,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流派: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
    ➡️欧洲大陆哲学,如非理性主义和存在主义等更侧重对人的思考,探讨人的欲望、意志和存在等问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注重对人自身的关怀,因而欧洲大陆哲学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英美分析哲学,则离人们的生活比较远,稍显枯燥。分析哲学注重逻辑推导,即通过澄清语言的意义和概念解决哲学难题,做出对哲学的新诠释,找到关于世界的答案。
    ?让我们进入正题:
    现象学作为欧陆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潮。从广义上说,现象学是一场包含了不同哲学家、不同理论体系的哲学运动。有人将现象学比喻为一条河,而哲学家胡塞尔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此后,海德格尔、舍勒、萨特、梅洛·庞蒂以及伽达默尔等哲学家的理论成为这条河的支流,每一条支流都流向不同的方向,每一个流派又开辟出不同的哲学空间。
    从狭义上来说,现象学指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胡塞尔的著作比较难懂,有着很强的技术性。他在写作哲学时完全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创造了很多专业术语。单单对这些术语的理解就异常费神,因此很多朋友对现象学望而却步。也正因此,现象学于我们而言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越是琢磨不透,就越想将其琢磨清楚。
    传统哲学以自然主义的思维态度,探寻独立于对象之外的本质领域,以获得超越性。“自然的思维态度”是一种有预设的态度,即以预设主客二元对立为前提展开认识活动。
    现象学对“自然的思维态度”进行了反思,认为这样的方式有问题:它只关注认识的是什么,而不关注认识本身何以可能。胡塞尔提出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情本身”,即回到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的领域。因为认识活动(哪怕对认识本身的认识)始终是人在进行着的活动,于是回到事情本身,就意味着回到纯粹的意识领域,回到个人的体验之中。 这就是现象学方法的出发点:回到事情本身。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7日),20世纪奥地利著名作家、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同时也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胡塞尔认为科学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人类生活意义的丧失,因此倡导回到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根基性,以此为基础才能产生科学世界。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第一原理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第一个直观感受,才是认知的合法源泉,在直观中原初地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只应该按照它呈现的样子去理解。
    现象学摒弃科学世界里倡导的“自然的思维态度”,悬搁带有主观色彩的偏见,回到原初的、本真的、先验性的领域。而生活世界本身的呈现,恰恰就是先验主体自明的呈现,也是自我构造后的呈现。
    一方面,胡塞尔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回到生活世界”的观点开启了一条对现代性问题思考的新路径,为后续哲学的发展敞开了无限可能。在胡塞尔哲学之后,人们对人类的文明和生活信仰的思考,对存在意义的探寻,对工业文明社会的批判……不断涌现于哲学及其他领域。对这些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探讨,恰是非常必要的终极关怀,这一切都归功于胡塞尔。 毫不夸张地讲,胡塞尔开启了现象学之路,也开启了人们对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反思之路。
    ?胡塞尔名言欣赏:
    生活和科学中的自然的思维对认识可能性的问题是漠不关心的——而哲学的思维则取决于对认识可能性问题的态度。
    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每一种原初地给予的直观是认识的正当的源泉。
    理性给予被认为是‘存有者’的东西,即一切事物、价值和目的以最终意义。
    思,总是思某物了。世界上绝对不存在“没有思想内容的思想”。
    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
    感知行为不是意义的承担者,感知没有意义。
    一切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
    在科学世界或客观世界中,我们把地球视为一个科学认识的对象,一个正在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的行星。科学明确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在空间中运动的普通天体。它的运动必须交由天文学来研究;然而,在生活世界或被知觉世界中,我们却无可置疑地“看到”或体验到太阳的升起与下落。我们无法在知觉经验中将地球理所当然地视为一个对象。只有当我们在思想中完全离开地球,才能以某种抽象的方式将地球视为一个处在运动中的普通天体。相反,真正的“地球”既不运动,也不静止。它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大地”。只有从这个“大地”出发,我们才能设想运动与静止。
    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
    哲学就是指向绝对认识的意向。
    实证主义将科学还原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的“危机”表现为其丧失对生活的意义。
    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时代而放弃永恒。
    传统是起源的遗忘。

  • 岁月悠长

    #以书之名#

    谁可当选当代四大作家?

    新时期涌现出的作家,普遍缺乏社会责任心,作品多描写“自我”为中心的人物,是典型的反现实主义作品,甚至是迎合社会堕落及迎合西方观念的作品。

    网上流传当代四大作家,莫言、贾平凹、阎连科、王蒙上榜,细想之,这四位作家除了作家王蒙外,其他三位的作品皆是缺乏社会责任心,扭曲和丑代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建国至今这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现象,网上评的所谓的四大作家,三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涌现出的作家,放于当代,他们算得不上是具有社会责任心的文学大家,即便是获得西方的诺贝尔奖也不行。

    若选当代四大作家,赵树理、孙犁、浩然、陈忠实这四位作家,当之无愧地可以当选,因为他们或创立了一个文学流派,或创立了一个文学时代,其文学作品足于流芳百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