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全国共有3所药科大学,分别是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三所大学中,广东药科大学实力稍逊于前两所。不过,2021年广东药科大学获批首个博士点(中西医结合),相信未来发展会更上层楼。
广东药科大学目前拥有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药学是广东药科大学的强势学科,也是优势专业,虽然2021年没有获批博士点,但相信下一轮是非常有希望的。
广东药科大学药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药院校、医院药学部、药品流通企业等单位,具备从事药物研究、生产、检验、流通、使用领域所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设计与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筛选与临床应用、药品流通与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从就业情况来看,药学院学位点毕业生主要为药剂师、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本科毕业生就业较多,升学率较之临床医学类要低很多,说明药学类专业本科就业情况良好,这与当前疫情影响下医药类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有关。
从行业流向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药学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药品和医药制造业、综合医院、医疗设备及用品制造业。从用人单位流向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55.7%),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为21.7%。其中,将近三成毕业生在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由此可见,广东药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
从就业区域来看,2021届广东药科大学已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96.7%的人在广东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广州(44.1%),其后依次是深圳(15.6%)、中山(9.4%)等。这一比例高于一般广东高校,由此可见广东药科大学毕业生对珠三角地区情有独钟。
当然,由于行业所限,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起薪一般不高,通常情况下在5000-6000左右。不过,药学专业毕业生一般工作单位非常稳定,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错,比较适合追求稳定且待遇不错的年轻人的需求。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本科月薪5140】
2022年1月12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布《广州医药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为91.61%,21届毕业生升学率为24.65%,2020届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5140.07元(2021届未公布)。
第一,从薪酬水平来看,2020届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5140.07元(2021届未公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4001-6000元(55.30%),其次为3001-4000元(21.20%)、6001-8000元(12.19%)。
2020届本科毕业生在广东省就业的薪酬水平为5178.67元/月。其中在深圳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优势相对较高(6016.46元/月),广州市(5393.21元/月)次之。
主要就业单位及行业领域月薪:在“三资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薪酬优势较高;而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行业准入资格,如“执业医师资格”等限制,在获取相关资质前薪酬相对较低。
第二,从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2021届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为91.61%。其中本、专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0.84%(其中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0.50%,专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6.13%),研究生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19%(其中硕士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2.68%,博士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6.47%)。
第三,从就业地区分布来看,2021届毕业生广东省内就业占比达84.83%,珠三角地区就业占比达73.06%;而广东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区。分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85.78%、99.17%、84.41%和69.18%,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分别为73.05%、62.50%、75.94%、67.12%。
其中21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均以广州市(45.35%)、佛山市(7.70%)、深圳市(7.59%)为主,专科毕业生以广州市(37.50%)、佛山市(9.17%)、汕头市(3.33%)为主。
第四,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62.47%),其余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37.53%)。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行业流向较为多元,以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为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领域次之;专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超七成就业行业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博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布局以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领域为主。
第五,从就业职业分布来看,2021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别主要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56.03%;其次为科学研究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教学人员等类别。
分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职业集中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三项合计占比达53.80%;专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职业较为集中,超七成毕业生从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博士毕业生从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的合计占比达91.72%。
第六,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2021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医疗卫生单位,占比达到55.34%;其次为企业单位(36.90%)。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人以上(39.49%),其次是501-1000人(18.10%)、51-200(15.57%)。
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企业单位为主,占比56.19%;专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占比分别为78.33%、73.06%和66.21%。
第七,从境内升学来看,2021届毕业生中有906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境内升学深造,境内升学率为23.66%。其中有709名毕业生前往“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深造,占全部境内升学毕业生的78.26%。
2021届境内升学毕业生选择“本校”升学的毕业生最多,共568人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占全部境内升学毕业生的62.69%;其次是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分别有3.75%、2.98%和2.54%的境内升学毕业生深造。
第八,从出国(境)情况来看,2021届毕业生中,有38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比例为0.99%;其中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主要流向英国和中国香港,占比均为 21.05%,美国(18.42%)、中国澳门(18.42%)次之。#高考2022#
winter
2022-12-01医科大学排名,南京医大超越天津医大位列第3,广州医直追南方医,昆明医科大落后新乡医学院未能进入前20。这是软科2022中国医科院校排名(剔除中医药大学和药科大学)。
协和位列榜首毫无争议,首都医科大学位列第2,目前也没有太多人提出质疑。大家提出异议的主要是评判标准和3名以后的大学。
有人说医科大学排名只看临床医学就行,其他可以忽略不计,有人则表示反对。有人说重庆医科大临床医学B+,排名第9有些低估。有人说天津医拥有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应该排进前5甚至第3。
南京医科大战绩辉煌,进入前3甲。看了一下,南京医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4个学科B+(临床医学B+),1个B。9个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天津医大8个学科ESI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评估最好的B+(临床医学B),数据上比南京医大弱一些。
不过天津医大进入了临床医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说明国家对它的期望和定位还是很高的。
获得临床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加身的广州医,进展神速获得第10,与获得第7的同城兄弟南方医差距越来越小。
广州医学领域一超两强的格局逐渐形成(一超:中山医,两强:南方医、广州医),希望南方医下一轮也能进入临床双一流学科名单。
临床医学虽然B-,但眼科视力雄厚的温州医科大学仅次于南方医,位列第8。其眼科视力常年在全国前几的水平徘徊。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榜单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所二本院校:新乡医学院,唯一一所学院级医学院杀入前20。
新乡医学院官网披露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精神医学专业连续3年全国排名位居第11名;结核病学学科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8;医学检验学科也处在全国前10水平。确实有一定的实力。
看了一下它发布的就业数据,2021届本科升学率43.24%,这个还是很不错的,超过百人进入医学强势的北大、复旦、吉大、华科、中山、中南、山大等985深造。
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B-,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作为云南最大医科大学,老牌医学院,没有能进入前20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福建医科大学虽然没有参与学科评估,但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杀入前20。
看学科发展,各校你追我赶,都在争夺下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医学能发展起来,是百姓之福,希望发展的步伐更快一些。
Ps.榜单数据来源于软科2022中国医药类大学排行榜,剔除了中医药大学和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