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背,还要知道怎么运用知识来解答题目,单纯的机械背诵效果不是很好,还是要理解性地记忆。
莫非你的意思要老师一个一个学生听背诵?二十四小时也不够呀!那么多学生,再说学生在校就课间休息那么点时间,不能上课抽背(要讲新课),不能课间抽背(学生要上厕所,放松一下,做下节课准备),不能占用他人课堂抽背,老师什么时候抽你孩子背诵?
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初中的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这四科内容不多,多以记忆内容为主。学习方法就是背诵,背的多,自然考的好。
第二,这些科目在校排课方面,课时也是较少的,一半政治历史多一点,一个班一周三节,地理生物一个班一周只有两节。课时少导致两个问题:1.老师在课堂上只能讲解知识和作业,没有时间去检查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2.地理,生物,历史政治这四科老师普遍一个人带四个班甚至更多,平均下来与各个学生接触的非常少,甚至一学期下来连学生都认不全。所以老师也是分身乏术。
综上,老师让家长监督背诵是因为内容都在课本上,不需要家长费太多精力,只要学生背的和书上一样就行。
孩子们到底应不应该学英语?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应该怎么学英语?
近日,造谣英语将退出小学舞台的公众号负责人被约谈。意思是说,这是假的,英语不会退出小学生的学习课程。
有关于此,又引发了一番热议。
现在有很多小孩,从三四岁起,父母就会把他们送去各种英语学习班。
有的能坚持下来,父母看着自家孩子摇头晃脑,用稚嫩的童声或熟练或生疏地念着英语单词和短句,很是欣慰,仿佛已经看到了多年以后,长大后的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舞台中央大放异彩的美好画面。
但也有的学着学着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进入小学后,大家都一起学了。不同的是,有的学着难,有的学着容易。
我刚刚问了一下马上进入初二的孩子:你觉得你们应该学英语吗?
我以为他会说,不该学。因为他本不是一个特别好学的孩子。
没想到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回答我:该学。
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后我们要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流,肯定也包括外国人,英语不管怎么说还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学了没坏处,该学。
我个人其实还不太赞成所有孩子都必须学英语,听到儿子的答案,我只好夸他,比我觉悟高。
当然,我也不是说完全不赞成学英语,只是不太赞成现在这种学习英语的方式。
一是觉得英语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太大,二是为了应对考试,必须学习那些难度特别大的语法等,实在是很消耗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当我们真的成年以后走入社会,除非特殊的职业和岗位,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用到英语的时候特别少。反之,了解更多的地理、历史、政治、生物、化学等知识,却未尝不可。
所以,我会觉得,中小学阶段,其实英语作为兴趣接触就好,像音乐、美术等课程一样,孩子们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对话。
如果对其特别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把它当成孩子的特长加以培养。
大学里面再开设专门的专业,来深入学习。
大学四年,学好一门语言从时间上来讲应该足够了。
我自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谈论这些跟文化相关的事,自知表达的观点肯定也很浅显。但既然这个话题能引发热议,就说明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此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争议的事,大概率总有它需要讨论和改进的点。
…………………………………………
教育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更关系到国家更长远的发展,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国家也很重视,真心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加科学有效的安排好孩子们的学科内容。
既要好好学习,也要高效学习,更要学以致用。
#读书# #读书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赞同家长配合孩子完成作业,每科的重点都能背诵还愁没有好成绩,付出就有回报……加油!
背诵,需要课上背。如果课下背,就需要大量时间。课时少,是有课时少的原因的。如果课下大量时间被动背诵作业,就会在课下硬生生抬高自己的地位而违背科目设置原则。比如,语数外三大主课的时间必须保证。可惜大部分学生保证不了。最后生不如死。
1背诵重点其实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家长监督参与孩子的学习,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2学生太多老师一一检查不太现实,老师负责解解难点,家长监督背诵知识点,家校合作,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切为了孩子。
文科就是建立在熟记的基础上,小孩需要外力作用 监督学习
完全支持!
辅科老师时间少,课堂上精讲精练,但必须有一套复习资料,囊括课本90%知识,剩下的就看课后背诵了,家长的外力起很大作用——“得辅科者得天下”。
考试前学校更应给辅科老师一些时间,老师系统的把知识给娃过一遍,多做几份试题会更好!
这就看“学校领导”的安排了!
家长们都心急火燎,想帮忙但主科作业太多,没办法!
中考不是刚要语数英成绩!
学生太多,老师的确看不过来。家长监督背诵,也能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短腿柯基王
2022-12-01这样一个现象:学习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自然学科的时候,学生很少问知识,大多都是问练习题,能问有计算过程的主观练习题不问选择题,因为他们认为选择题跟做题过程无关;学习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社会学科的时候同样不怎么问知识,即使问也就问看不懂的概念,没有概念的特点,没有特点的思维过程,没有原理也没有方法,问练习题的时候也往往停留在选择题,感觉选择题一问就会;问非选择题太麻烦,不仅需要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还要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事物,太耽误时间,也没有明显效果。
这是为什么?该怎样改变这种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