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网友调侃:看到南邮的还找不到工作顿时心里舒服多了。还有网友表示:自己211高校毕业,费老大劲才在南京找了个4k的工作。
经济大环境差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各大公司裁员收缩规模,保现金流保利润,力争活下去。
我也是地产行业跨行转型,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大家刚毕业的时候工资多少?饭碗还在吗?[泪奔]#失业# #找工作#
先征求女儿的意见吧,其实南京虽然压力大,但是机会多,小城市稳定安逸,可是就很难再扩大格局了
感谢悟空邀请,我是@藤筹劲草论教育 ,如果喜欢我的答案欢迎关注我一起论教育。
研究生马上毕业,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家乡小县城,面对人生抉择,更多时候我们能给的只是建议,孩子的未来还是应该交给她自己选择。
是留在南京还是回到县城,题主需要给孩子分析各自的利与弊,然后让孩子综合考虑,对于研究生学历无论选择那里都有学历优势,都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留在南京,肯定在待遇以及未来发展机会,包括今后婚姻以及子女教育,占优势,但是作为外乡人肯定会有买房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毕竟是大城市,有很多资源肯定是小县城不能匹敌的。
回到家乡县城,竞争压力小,人脉资源都在这里,无论工作还是自己创业都有很多社会关系可以利用,而且生活成本较小,生活也会很惬意,但是没有大城市那样的激情和活力,温水煮青蛙,会让人慢慢失去竞争的动力。
有了这些客观的分析,剩下的就是把权力交给孩子,毕竟未来的人生路是她自己再走,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已经成年,把成长成熟的机会还给她。
说不定,孩子还会有第三种选择,万一要读博或者出去留学呢,现在还有很多未知,需要的就是慢慢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慢慢成熟,慢慢适应社会要求,成为真正的自己!!!
你闺女研究生即将毕业,读的是双一流211学校,学校不算好也不算差,至于你闺女毕业留在何处发展,决定权不在你手里,你只能有建议权。
在南京这个曾经的六朝古都上研究生,而且又是211研究生,也使很多学子望尘莫及,你女儿也算“学霸”之列。但不知你女儿研究生所学何专业?如果想回家去考个事业单位,是不是有点遗憾?当初一心只想回老家考个事业单位,何必费时用心考研呢?我觉得你闺女回家考事业单位是文凭浪费,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这么浅显的道理,作为父母的你应该明白。诚然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希望女儿能靠在身边工作,自己到老有个照应。
想给自己留个后手,这个是狭隘的观点,自私的观点,不负责任的观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女儿能跃多高就该让她去跃,能飞多远就该让她去飞。殊不知鸟宠飞不出雄鹰,花盆长不出苍松的道理,我觉得你女儿还是应该留在南京去发展。
我女儿跟题主女儿一样也是研究生毕业,只不过是我女儿研究生是985大学。我觉得学历是一方面,能力才是主要的。我不像题主那样,时刻用一根线系着女儿,我女儿一毕业就去无锡工作,我从不考虑个人到老怎么办的问题,毕竟女儿的事业和幸福才是主要的。
你女儿如果真的回小县城事业单位工作,经过三到五年温水煮青蛙,慢慢的跟她的同学差距被拉大,十年后同学聚首,你女儿在同学心中就是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你现在改弦更张还来得及,你说呢!
同事儿子南京某211大学在读,开学就大四了。我知道这个小孩成绩好,瞄着保研去的,昨天和同事聊到这个,问近况。
同事说保研排名出来了,在临界线上,其实单看成绩,排名是很靠前面的,但学院的各种行为分一加,名次下降的就厉害了。小孩平时是唯成绩论者,好埋头读书,活动参加的少,别人做志愿者,支教...,现在知道这些了,晚了[捂脸]。
他小孩说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接受他的教训,很多学校保研除了看学习成绩,还看竞赛,学校的活动。因为他的排名不够高,大概率只能保本校了。
底子不强的同学,我是不建议报考这个省份的研究生
#考研择校#
老实说,每年考研,很多学生可能最后输在择校上,而对于学校的选择最终落实到对报考区域的选择。这个省份,我是不建议大家报考的,除非自己特有实力。
2022年考研已经基本结束了,该录取的已经录取完了,通知书也到同学们手里了。这里师兄总结了一下今年各省份的一个报考总人数,排名前三的是山东41万人,河南37万人,江苏29万多人。
总体来看,这三个省份都是高考大省,竞争非常激烈。细看,我们可得知,这三个省份除了是高考大省以外,可能也是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学子不愿去外地,想读本地学校,然后考编考单位。山东和河南,是很能理解的。因为这两个本就是高考大省,学生读书都特别厉害。那么江苏?为啥会成为一枝独秀?
其实是有以下2个原因的:
第一,江苏的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一,总共是160所学校。这么庞大的高校基数,可想而知,有多少学生会选择考研。当然不管是本省还是外省,考研的学生都非常多。
第二,高校多且实力很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两所985,9所211大学,双非学校也是实力强劲,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等,都是每年考研炙手可热的学校。
那么到底有多卷?
先不说其他的老牌985和211了,南京师范大学每年报考人数达到3万以上,师范类大学本就很卷,特别是教育学,更是卷王。南京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全国排名靠前的高校。这几年,特别是疫情以来,南京师范大学的报考人数是逐年递增。未来,估计也是江苏高校重大热门之一,完全不输于老牌的985.
细分析,报录比也是非常高的。比如刚刚说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类的基本上都是20以上,除此之外,比如南京大学,老牌985,C9,据说他的心理学达到了67比1的状态了。这么高的报录比,还是有很多学生去,确实也是名校的光环,当然也有江苏本地确实就业有优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各种资源丰富。
复试分数线的话,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细分析江苏高校的情况,理工科肯定是以东南大学为主,人文社科主要是南京大学为主,相对而言,这两所学校的复试分数线或者说考试题目难度都是相当YYDS的。南京师范的小学教育复试分数线超过国家线30分以上,体育学超过国家线70分,运动人体科学超过国家线110分以上。
南京我前年去过住过一周,挺适合体制内和国企央企这些稳定职业的,城市环境整体不错,虽然秦淮河水味儿有点大,还整那么多船搞旅游,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喜欢来南京的,毕竟是N朝古都,大城市的底蕴还在。其他还有什么印象?也就是鸭血粉丝汤,真心吃一次就行了,不是很习惯。听南京高校朋友讲,南京工资收入一般,房子却不便宜。但从朋友们交流中,感觉他们对南京的创业环境和发展前景有些担忧,当然这也是正常的。哪个地方又是完美的?都有优势不足!
所以留在南京闯,意义不大。如果你闺女是那种敢闯敢干的性格,可以去北上广深闯,如果再增加一些可以闯的城市,还有苏州杭州无锡宁波佛山等。
如果不到这些地方闯,就回县城事业编,过几年你就享受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很幸福!
我是211毕业的研究生,去年来南京工作,现在打算离开了,可以跟您说一说我自己的情况,算是对自己这段工作经历的总结,也算是给您的参考。
我是因为感情方面的原因来到南京工作的,后来这个原因不存在了,所以我开始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我现在的工资五千多,未来大概会到一万;周边的房价目前五万多一平,我的收入水平很难承受,所以公司里面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离公司远一些的地方买房,比如我的一位同事买的房子离公司二十多分钟车程,89平,父母出的首付,每月月供九千多,这压力其实也不算小。
我家住在一个小镇上,生活设施和城市相差甚远,不过好在住的还算比较舒适,有一个一百五十平的房子和大概三百平的小院,从小住惯了大房子的我,住在那种太小的房子里会觉得很拘禁,因此内心深处是有点排斥小房子的。
古训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虽说现在人们因为个人发展的原因,大多在外面工作,但我即使要远游,也计划着将来能够把父母接到我身边,不让他们在年迈之后还孤零零的待在老家。我家里的条件以及我未来可预期的发展只够勉强让我自己留在南京,接父母过来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让父母在为我操劳一辈子之后,只能留在老家孤独终老,这在我的良心那里是过不去的。
因此我决定换个地方工作,一个可以让父母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地方。以上是我的一些情况,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每个个体的思考角度可能不同,仅供您参考。
当然先找南京的工作了,女孩容易在大城市生存,找个条件好的老公也容易,大城市优秀男孩子多,南京就业机会也多,先考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再考各种金融企业、大企业集团,即使是各种培训机构待遇都很不错,人只要出来见过世面就再也回不去小地方了,否则他会不开心,郁闷,
沐馨
2022-12-01尊重女儿的意愿,但无论如何也别回小县城,回去容易,再想出来就难了。不想留南京,也不敢去北上广苏,可以在扬州、无锡、常州和南通试试。在南京读大学四年,后来又在南京工作七年,对南京有种说不出的眷念。玄武湖、莫愁湖、梅花山、栖霞山、紫金山、还有那个小小的清凉山,留下许多青春脚步,至于秦淮河、夫子庙,老东门的历史记忆总在午夜梦回中。总之,喜欢这个曾经不像省城的六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