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医学生,考研选哪种专业比较好?

想咨询一下关于医学生,考研选哪种专业比较好?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华绝代

    有读研究生打算的,最好本科选择去这些高校
    这几年热门专业研究生越来越难考,如计算机,法学和教育学等,淘汰率达到20:1以上。如果去985或者行业顶尖高校,那更是卷的厉害。一些特殊专业,如临床医学则必须要读研,且最好去有名的医学院读研,才能去一些像样的三甲医院。此外对于普通高校的学子,如果想去985和中科院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名校就读,本科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拿到保研资格;这样申请去名校就读的几率,比裸考要大几十倍以上。以下信息可供参考:

    1. 全国有保研资格的有366所,几乎来自于公办本科,而全国公办本科院校为1234所,所以有保研资格的学校不到28%。个人认为这些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学校。如果本地区的高中宣传自己学校的升学质量,可以看看能进入这些高校的学生有多少。

    2. 保研高校数量最多的是北京,江苏和辽宁。但是从保研率最高的100所院校(保研人数占比80%以上)排名中不难发现,最多的还是北京,江苏和上海,分别是26,11,10所,总和接近一半。这种头部地位很难短期内被别的地区所超越。排名百强的高校保研率都在10%以上。个人努力下,相比裸考,命中率还算是高的。

    3. 总体来看,大多数985院校保研率稳定在20%以上,清北,华五,科学院大学,人大和北航等头部院校保研率均稳定在30%以上。然而,这些高校虽然命中率高,但是学生平均水平也处于国内顶尖水准,拿到保研资格并不容易。
    相对而言,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学子去兰大,西北农林等保研率高且考分不高的学校就读,还是很有优势的。

    4. 拥有医学院的高校如北大、复旦、交大、浙大等,实际保研率与推免比例高。211院校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8-21届综合保研率最高,为22.2%,其次是中国石油大学(21.2%)。一般而言,地矿类高校收分较低,拿到保研资格相对容易。研究生毕业在本行业中就业下,占据头部位子,薪酬和社会地位也不会差。

    5. 双非院校中,上海科技大学18-21届的综合保研率高达25.7%,其次为南方科技大学(19.5%)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6.4%),保研率高于大部分211高校。这也是为何不少江浙沪和广东学生不去985,而选择南方科技大和上海科技大的原因。然而,这里学生普遍来自基础教育质量最高的几个地区,故而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6. 浙江省有11所高校有保研资格,处于中游位置,八所在杭州,剩下各一所分别位于宁波,温州和金华。但只有浙大,浙工大可以进入百强,其他保研率还是太小。尽管浙江高教这几年发展迅猛,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好好努力。

  • 淡定生活

    网友们总结出来的考研专业难度排行榜,超一线难度专业有会计、统计、新闻与传播;第一难度专业有医学、计算机、行政管理、学科科学等专业,看完之后,不得不说总结得还挺到位,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你们说哪一个专业考研最难?#大有学问# #头号周刊#

  • 教育

    临床医学学硕和专硕哪个好?
    现在大多医院的专硕都开始实行四证合一了,从节约成本快速就业的方面而言,专硕好,我大部分大学同窗都是选的专硕,也正因为如此,专硕大热门,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名额都是常事,很惨烈的。

    另外专硕待遇稍微好点,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卖苦力,多少给你发点钱(多少取决于你所在的科室和老板)。

    但是专硕很累,下临床轮科是没有放假的。 不过这也算不上缺点,学医已经这样了,不介意再多苦这么一点。

    也正因为专硕如此的安排,有的科主任在招新的时候不待见专硕出身的,认为三年时间又要学习又要规陪,结果就是既没学好基础知识又没练好临床技能,不伦不类四不像,宁愿招本科生进来。

    学硕就是扎扎实实只搞基础的,上课,做实验,搞科研,写论文,不接触临床(不过也不排除有的老板缺人手,要你抽空帮忙的),所以毕业之后要重新规陪(3年)。

    学硕不要求科室轮转,不必每天朝九晚五卖苦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自己安排时间,相对自由。而且如果你导师重视科研,经费又多又舍得给你砸钱,又有良好的团队合作(*),那这种科研生活还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优势的…

    但从宏观上看,学硕花费的时间成本大,没有规培证的话应聘的时候很多医院都傲娇地拒绝你,唯一的好处就是发论文的机会多。

    之前的答案有说到学硕可以直博,现在发现这是不准确的,只要导师是博导,专硕也可以直接转博(当然还是要考试的)

    其实不然,专硕固然节约成本,但4证合一下很少有机会能下实验室(专硕整天轮转,基本不可能有时间搞科研发文章,但也排除有例外,有个别医院个别科室确实会给专硕的学生搞科研的机会,运气再好一点团队和老师给力的话,完全可以追平甚至超过一些孤军作战的科硕),这就造成了读专硕的话,95%以上的可能是不懂科研的(你如果坚信自己会成为那5%的个别就当我没说),这会影响什么呢?

    如果你的就业目标是普通小医院,小型三甲甚至三乙、二甲,那就没问题,因为这种医院招人就是要人来干活的,科研是啥,他们不重视。所以就业目标是小医院的话,专硕比科硕的优势是很大的(不仅仅是临床经验的问题,还有规培证,没人愿意招个不能干活的人进来还要送出去培训)。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大医院,一线大型三甲(以协和、中山、湘雅为代表)或省城省三甲市三甲(如各地省XX医院、省会中心医院等),这种医院不缺干活的人,规培生、研究生、进修生,再不济也有实习生,都是劳动力,而且这种医院一般也是教学医院,科研平台是非常优良的,他们更重视各种科研基金的申请、课题的完善、论文的发表,这这些事情都是需要专业人才的,前面说的劳动力“四生”,在这方面没一个能打的。所以懂了吗,在大医院,专硕的优势就没有了,学硕的优势就出来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硕毕业了就可以心里美滋滋地去大医院应聘了,大医院人才济济啊,硕士的学历还是低了一点吧,很多博士都在投简历呢。所以,学硕毕业考博,博士毕业后,就很完美了,基本可以斩掉90%的医院了。

    专硕也可以考博,有博士的学历也一样可以披荆斩棘啊,而且博士期间也可以学习科研,虽然不如学硕一路6年学上来那么扎实,但好歹也是有点科研经验的。对的,这就涉及到了考博的问题,学硕的优势就在于考博上是很有利的。你想,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博导?这跟硕导不一样,硕导熬几年,职称上去了,只要去申请基本就会成。而博导的资格是很严苛的,必须要有科研课题立项,有多少多少的科研经费,另外自己也要是博士学历才行的。这种情况下,博导势必需要人来帮他做实验完成这些科研项目,那你觉得,博导会比较倾向于科研0基础的专硕,自己一步一步带入门,还是倾向于有一定基础的,熟悉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且有一定科研思维的学硕呢?答案很明显嘛。

    另外,其实大家有没有觉得,临床经验这种事情,只要不是很笨,去科室呆几个月也能处理基本问题了,而且,大家是当医生的人啊,缺啥都不会缺干临床的时间的啊,想干临床机会多得是啊,一辈子都在干临床。而科研不一样了,除了你学习读书的这段时间,以后哪里有时间有钱给你安安静静地待在实验室?大几千的血清买买买眼都不眨,小几千的试剂盒更是几盒几盒地供你挥霍供你试错,这种机会,以后哪里会有呢?走过路过就真的错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