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清华大学本科建筑专业的留学生和中国人一起上课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正常来说,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当然是要一起上课的。留学生也是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特殊待遇。一般说来,设计课,建筑专业课,以及一些必须的课程,留学生是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的。也因为留学生可能和中国学生不住在一起,也有别的原因,有时候学习热情不够,会出现逃课、缺课等现象。至于语言障碍这个问题,既然选择了来中国留学,那么语言问题肯定是要自己提前进行学习的。就像我们现在去英国、美国留学一样,也要进行雅思、托福等语言类资格评定考试。同时,部分课程会相应的出版英文版本的课本,让留学生便于学习。有些比较耐心的老师,(特别是设计课),会比较照顾留学生,比如留学生听不懂可以及时提问,老师用英文解释,或者下课之后可以询问等。不过有些公共类课程,比如军训、毛概、军理等课程,留学生是可以免修的。另外,英语类课程留学生也可以免修。因为上面这种情况,所以留学生毕业时比一般的中国学生需要的学分会少。
“主席,您进去看看吧?”“我不去!”1954年,毛泽东3次登上故宫城墙观看展品,可无论大家如何劝说,他都拒绝踏入故宫一步。
毛泽东酷爱文物,不仅频繁造访故宫,还曾不遗余力守护故宫,但他为何不肯进入故宫呢?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用了29个小时攻进天津,全歼傅作义13万守军。按照这个速度,解放军本可以用武力快速解放北平,拿下傅作义的25万大军。
但是,为了完好地保存古老北京,毛泽东不得不舍近求远,舍快求慢,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
攻城前,2名解放军干部不顾危险,深夜潜入清华大学,请建筑学家梁思成标出北平著名文物和古建筑的方位,以防炮火打击时的破坏。
同时,毛泽东明确指示,宁愿延长占领北平的时间,也不允许部队攻击敌人占领的文化机关,只能采用谈判或瓦解的方法使敌人缴械。
然而,傅作义仍有自己的小算盘。
毛泽东不得不一再推迟攻击时间,直到第3次谈判,他亲自起草了一封信,派人转交,劝傅作义要么自动放下武器,要么离城改编,字字句句都离不开“保全北平及其文化古迹不受破坏”。
好在最终,傅作义在军事等多重压力下,同意和平解放北平,让故宫免除了战火之灾。据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故宫也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1954年5月17日,毛泽东临时起意决定前往参观游览。他在城墙上走走停停,观看“全国出土文物展览”,很是开心,但无奈天色渐暗,便离去。
隔了2天,毛泽东觉得看不过瘾,又再次来到故宫。
可是刚走到城楼处,他就被眼尖的群众看到了,为了避免人员拥堵,毛泽东和群众挥手致意后,悄然离开。
1954年5月20日,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继续观看“全国出土文物展览”,累了就拿张小板凳在城墙上休息。
随行人员见毛主席兴之所至,纷纷劝他进故宫里面看看,但都被拒绝了。
毛泽东不仅不愿意进故宫,而且,解放北平之初,不愿意迁进故宫西侧的中南海。这是为何呢?
当时,中共中央机关要从西柏坡搬到北平,有人提议,将机关单位设在故宫的紫禁城,寓意毛主席带领新中国走向胜利。
毛泽东得知后,立马摇头,最终将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作为党中央的办公地点。但是,这个地方离市中心很远,出行很不方便,还有安全隐患。
搬到香山后,周恩来为了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每天都要往返香山和城里,好几次都来不及赶回香山。
所以,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也开始做毛泽东的工作。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是原则问题!”毛泽东还是严肃地拒绝了。
其实,毛泽东清楚,住皇宫禁苑,并不能等同于走封建王朝的老路。
周恩来明白毛泽东的良苦用心:他是不想步李自成的后尘。李自成农民起义,攻入了北京,但却因为贪恋皇帝之位,骄傲自满,最终失败。
所以,毛泽东将进京看成是一场赶考,号召全党熟读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免得考试不及格,像李自成一样败北。
中南海四周城墙高耸,安全系数提升不少。最终,毛泽东拗不过众人的劝说,搬进了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但他仍然坚持此生不踏入故宫。
尽管毛泽东很喜爱故宫里面的文物,甚至将不少人赠送的文物都捐给了故宫,但也只是在城墙上驻足欣赏。
如今,故宫里的瑰宝仍然熠熠生辉,向世人诉说着一代伟人关于坚守的故事。
【参考资料】《毛泽东进北平后搬进中南海菊香书屋经过》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伽念
编辑:池鸿
#历史##人物#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山西临汾支队开展暑期实践】日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山西临汾支队来到山西洪洞开展实践。他们参加洪洞县与清华大学深化校地合作的签约会,见证“校地共建、产学共赢”再结硕果;考察秦壁村和杨岳村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将成果提交给地方参考;也针对兴唐寺乡建设康养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言献策。此外,支队协同共青团洪洞县委举办“清音入槐”——洪洞优秀高中生暑期素质拓展营,期间与当地高中生共绘的“我眼中的家乡”三幅巨画得以在工作站所在地秦壁村展出。最后,支队就工作站设计方案提出建议,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2级直博生王笑涵表示“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在洪洞工作站的建设中是一种幸福,这让我感到真正为乡村振兴出了一份力”。#清华大学2022暑期实践#
Zhang123
2022-11-28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是中国大学建筑教育最早的一例。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东南大学建筑专业的学生都去哪里?
一、本科生
东大建筑本科生约30%出国留学,35%国内读研,36%自主择业。
国内读研最多的三所学校为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占总数的78%。
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57%去了设计院,房地产或家居业各有一名。其余灵活就业(考研、考公、创业、待业等等)占19%。
二、硕士生
8%出国留学、国内读博占6.6%,选择就业占大部分,比重为85%。国内读博仍然集中在东南、清华和同济三所高校。
在选择就业的190名毕业生中,85%的人去了设计院,6.7%的人去了地产,6.2%的人去了政府事业单位。
三、博士生
19名博士毕业生,17名选择去高校任教,另外两名分别去了设计院和自主创业。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东南建筑毕业生去向。学建筑专业或者有意报考东南建筑学院的多了解一下,希望能帮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