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成功的人,为啥当初却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考研的难度和高考的难度不一样,
考研的人数和高考的人数不一样,
考研的年纪和高考的年纪不一样,
只是我们在长大,思想在改变,当你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会明白。
高中的时候,一些人并不能深刻认识到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性,得过且过,而有些人在我们同样的年纪就会有不同的思想觉悟,像我这种碌碌无为的人,就该平凡过这一生。
考研是高考没考好的同学,又一次进入名校的机会,身边很多人都是考研进入了一个高档次的大学,一个我这辈子应该没有机会考上的大学。
同学H大学上海某双非一本,考上了复旦大学研究生,计算机专业,他们现在就可以考虑阿里腾讯这些公司,而我们大部分人可望不可及,人生自此不一样。
同学G高考复读了好几年,最后也只是上了某二本院校,考研考了两年,最终上岸西安交通大学,现在来看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总感觉人生好像一瞬间就改变了呢。
或许是高考的时候没有那么幸运,无奈妥协,但又不甘,最终决定考研,给自己一次不一样的机会,如果可以谁不想拥有一个好的本科,只是或许高中尽力了也只能达到普普通通的水平。
一切自有注定,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哪怕步履缓慢,也要继续勇敢。
本科是你的第一学历,含金量是超过研究生学历的。很多时候,人家更注重的是你的本科院校。
高考制度是成熟而公平的,这点是我们傲视全球的存在。而对比高考,研究生考试只能是呵呵了。
题主所说的情况的确很常见,考研成功的人很多来自普通院校。我在现实中也的确见过华科毕业的学生考不上研究生,而三本毕业的学生却考上了的情况。我想可能出于以下原因吧。
高中生考大学,虽然都知道学校有985、211、本一本二本三之分,不过也就是知道分数越高考的学校越好,至于好大学和差大学的具体差距还不太清楚,对大学的层次和实力对自己将来就业的影响没有直观的感受。因此,很多学生虽说在高中也很努力,但是没有竭尽全力,目标定得就低,考上本科就不错。而当这些学生真正进入大学之后,随着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越来越意识到好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了。看到当初不如自己的同学复读一年进入985了,心理肯定是不平衡的,再加上各大企业招人时,优先考虑985、211,谁不愿意提升自己的实力呢。而考研是提高实力和入职门槛的最好途径,因此有很多孩子在填报志愿时,可能就考虑好了,现在志愿填报自己因分数受限,将来通过考研一定要进入某知名大学。
而那些一开始就进入名校的同学,因为感觉已经有名校光环了,可能在思想上就放松了,他们承受的压力要小,自然进步的动力也就小。很多名校的本科学生就业就很好,他们可能觉得早晚不就是为了就业吗,何必还要浪费时间去读研呢。事实上,现在名校的学生也很拼的,我孩子就读某211大学,学校管理很正规,学风很正,学业负担也非常重,他们也非常努力的。
高中、考研都是人生的拐点,至于能否把握机会,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认识。比如我的学生,两个人都考上了燕山大学,一个孩子成绩好,早一年考上,毕业后直接就业,说什么不愿意考研,现在在石家庄某企业工作。另一个复读了一年才考上。不满意自己现在所上的大学,坚持考研,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他们两个人选择了不同道路,至于说谁的结果更好,好像无从评判。这个东西还是看个人所需吧。
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大学和研究生所考课目不同。高中是属于基础教育,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都要学习,尽管分文理科或者有的是六选三,但是这些课程要想都学好仍然很难。就拿语数外三大必考学科来说,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瘸腿现象,高考需要所有学科的总分,所以那些有瘸腿学科的同学是很难考上很好的大学的。但是研究生考试就不同了,研究生考试只考英语和政治,外加一至二门专业课,考的课目少,基本没有瘸腿现象,所以考生更容易发挥自己的特长。
其次,人生阶段不同。高考时,很多学生仍然处于叛逆期,缺乏自制力,对于以后人生的规划尚不明晰,所以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有的甚至就不好好学习,所以很难考取理想的大学。而研究生时,叛逆期已过,思想开始变得成熟,自制力也得到了加强,即使是自己不擅长的英语政治,也能通过顽强的意志被克服,所以,考生更有可能考取较好的成绩。
最后,竞争激烈程度不同。尽管近几年高考招生计划一再扩大,但是,对比考生人数仍然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程度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尽管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也很多,但是,这些考生也并非考研一条路,他们还会考公考编,也可能会选择直接就业,还有的会选择出国留学。所以在这些报名考研的学生当中,有许多根本没有好好准备,只是来过过场子,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还有一部分,在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考研只是随个大流,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准备。
所以说,考上很好的大学,然后又考研成功的学生,一般都是知识扎实,目标明确,爱学习会学习的学生,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生导师更喜欢这样的学生的原因,并非歧视,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而那些从一般大学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他们在大学阶段一定是下了非同一般的功夫,但是,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或者性格养成方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憾,所以不如重点大学的学生更受导师欢迎。当然,这一部分人里,也肯定会有成就非凡的人才。
所以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起起落落,只有一直努力,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头条答复考研成功的人,为啥当初却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
天竺剑客头条评论:
神圣剑刃张德礼
悟空提问:考研成功的人,为啥当初却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
我的答复:
开悟晚,或高考意外。或中小学差,本科条件好,大家都基本一样平台,能力显现出来。同时,大学与中小学学习方法要求完全不同。本身人到新的平台重新展开竞争,而大学很多学生又放松要求,也给继续努力学习者提供机会。
基本都得考本科生,只有很少数适合读研从事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人才适合读研。
在我看来,大体而言,100人考上本科,只有10人适合读研,1人适合读博。
事实上,研究生、博士生招收比例明显大于此,很多不适合读研及部分不适合读博的也都招收了,从人才选拔上背离精英教育金字塔结构要求。
高考录取本科生严进宽出及研招硕士生基本宽进宽出,本科生阶段考试评价特点决定有的所谓优秀本科生并不适合保研却保了,研究生期间培养效果不佳,在顶级名校也有此情况发生,导致极少数硕博连读生只获得硕士学位。
考研选拔学术型精英教育人才,分初试与复试,复试含面试,高考是大众教育人才选拔,一次性笔试答卷即可,自主招收本科生面试重要,徇私舞弊多不再采用。
同时,大学学习完全不同于中学教育,考研与高考方法要求,明显也不同。
总体而言,考研选拔学术精英培养人才,不同于高考选拔大众教育人才,有人开悟晚或高考意外,还有新世纪有时考研竞争力不大,不同于2020疫情压力下考研竞争激烈。
当然,任何时候,名校本科生考取,或大名严师研究生考取,都是难度极大的。
被评论悟空问答链接地址如下: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845960099886825731/
张德礼教授
2020070601:26
同学家的孩子今年大学毕业考研没有成功,问我是继续读研还是考公务员?这是一个困惑很多家长的问题,也是家长们想揭开的心结。现在就这个问题联系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家两个孩子。老大由于当时高考成绩不错,上了一个985大学,毕业后孩子喜欢读研,想继续深造就考取了南方一个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受聘于一家一线城市软件高端科研单位,实现了孩子自己的愿望,学有所长,自己的学业有了用武之地,年薪上百万。而我家老二由于高考成绩一般,上了一个省内一般大学,并且被调剂到一个冷门专业,孩子心里一直抱着憋屈,四年大学下来学习平平,没有入党,选调生也没有他的份。大三上半学期我跟孩子一起研究探讨到底大学毕业后的目标是什么,经过综合评估权衡最后决定孩子毕业不继续读研而是先找工作考公务员,走一条符合孩子自己的路。于是提前着手准备考公务员工作,探听信息,搜集资料,看书学习,拜师请教,勤学苦读,大练刷题基本功,过五关斩六将,经过笔试面试终于国考省考都上岸了,最好选择了国考单位就业。
在这里我并不是炫耀自己孩子多么优秀,而是我想说,我们家孩子并不优秀,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如果我家孩子能上北大清华,我们决不会选择考公务员,而是会进一步考研读博或者出国继续深造,那样将来更会有出息,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毕业出路也不同,家长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跟风和攀比,看人家孩子怎么样就紧跟其后,那样只能适得其反。
具体一要看孩子所上的大学和所学专业,看孩子在校表现与学习情况,看孩子将来喜欢做什么工作,先找准目标,切不可以漫无目的,一问三不知乱来;
二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当好参谋。如果孩子学习一般,在校表现不突出,建议不要跟风考研,现在考研的人太多太拥挤了,应该另劈捷径,抓住机遇考公或者事业编就业,先下手为强,用农村老人俗语上先打只兔子别腰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良策;
其次要看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如果孩子有特长,体质好,高考成绩中偏上填报志愿时可以考虑国防生,警校,免费师范生或者免费医学生等,这类学校毕业基本铁饭碗。如果孩子没有特长,高考成绩一般或者一般以下,最好报考一个本科学院找个好专业,要服从调剂,无论几本毕竟是本科,毕业以后发的都是本科毕业证,起码毕业找工作能进到用人单位的门槛(现在找工作起底起码是本科)。这样就可以有资格有选择性根据考录专业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了。这样最起码又多了一条就业门路。
考研成功的人,为啥当初未能考取一个更好的本科?对于这一问题,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面对高考,有的孩子镇定自若,超常发挥,有的孩子情绪低落,发挥失常。平时成绩很好的孩子一次考试失利,导致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我孙女就是这种情况,本科考取的学校不理想,四年憋着一股劲,毕业就考取了985的研究生,这种情况很常见的!
黑白
2022-11-27考研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大概,你没有想象中的努力。
第一,考研是靠自己努力的,如果你底子不好,可以吗?当然可以,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你在学习。
第二,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非常重要。考研知识量很大,还是高考那样的很笨很蠢学的很累是不可以的。拿到书,你需要给自己规划,掌握哪些知识点,基础的,复杂的,分类出来,庖丁解牛的手法你应该掌握。培训最多给了你考上的希望以及和一堆人一起奋斗的快感,你需要巧妙利用这样的集体奋斗精神去努力就可以了。可怕的是,我们有些同学主要工作放在谁家资料厉害,谁家辅导靠谱,谁家录取比例高……更有无聊者,在几个机构的嘴仗中徘徊犹豫踟蹰不前,这是极端错误的。
所谓难:
一、历史出身。你底子不好,某地方二本三本学校想改变命运,英语四级勉强达线,高考文化分三四百分……这些决定了你总是怕怕的没自信。难在你自己就吓唬住你自己了。你假设这是在攀登一座高峰。可是,过去只是历史,大方说出来,给你自己信心。拿这些年的研究生构成比例,你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也是从二三本过来的,暗中告诉自己,你需要比你想象中努力。最怕的就是:每次都是弱弱的说,老师,我学校不好,我英语不好,我就想问问传媒大学难考吗?
二、坚持的力量。招生名额就这么多,扣除保送的就没有几个了,看似很难,其实不然,社会还是给了你公平奋斗的机会,和学校无关,和专业无关,和你自己给你的勇气有关。你能干嘛,你只有相信你自己。强烈不建议:然后在各种折腾中幻想捷径,每天在网上找各种内部资料,找各种人咨询走关系,找各路师哥师姐打探底细。没啥底细,底细就是你达到一个研究生该有的水平,就可以了。把你的每天任务完成。话说谁都喜欢舒服,哪里有什么坚持,无非是强撑着,关键看谁撑到最后。
三、目标混乱。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只要是研究生,我就高兴,乱选瞎选。为什么选这个专业?老师,这不是因为人少么?我说,你知道吗,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传媒大学专业不少,跨考的同学占绝大多数,千万不要矫情。你需要搞清楚一件事,你最想干嘛。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先泛泛的看看你所想考的专业的基础学科,比如搞不清艺术学硕还是专硕的同学,可以先艺术概论艺术史之类的书,在正确审视自己的情况定夺。兴趣爱好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不要管招几个人。
四、准备缺乏。大部分人在学校读书的生活是惬意舒服的,快乐过了三年。到了大四想考研了,一堆基础吭哧吭哧地知识背,缺乏平时的积累和理解。你说专业知识能有多难呢,平时多观察和思考就省好多事,因为你需要做一件事,学会提前准备。各种学科的录取比例是来吓唬弱者的,吓唬懒人的,吓唬那些不了解自己就选错了专业的人。最怕的就是:被培训机构的老师一问就傻了,然后听老师一讲,瞬间觉得牛逼然后交钱上辅导班……话说,回到当年,问谁谁都傻。
总结,考试也有有缘分,今年能过的,你让他明年试试,他也不一定。考上的在那儿吹牛说:其实我也没有怎么学,就考上了。请你别听他哔哔,每个人情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