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高考如果数理化全部满分其他故意考0分,会有大学破格录取他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高考如果数理化全部满分其他故意考0分,会有大学破格录取他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2 个回答

  • 沉稳步伐

    “上线”就要,跟你每一科的成绩无关,数理化3科考450分,三本没问题,点子好还能上二本。

    但是:有啥用啊,大学英语4级过不去毕不了业,白浪费4年时间,还不如早点赚钱去呢。

    这叫:木桶效应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 教育

    首先呢,考零分呢,除非你交白卷,然后再加上要是语数外能够拿满分,也只是一个二本级别,这种只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吧,而且有哪个傻子愿意综合学科一个都不做呢?

  • 岁月如梭

    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历史系破格录取了一位语文100分,英语0分,物理5分的“偏科生”。谁知这名学生不懂珍惜,入学不久就提了个“奇葩”请求,可正是这个请求造就了清华历史上最大的奇迹。

    这名偏科生叫钱伟长,他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16岁那年,父亲去世,靠叔父的资助下才读完高中。

    由于身体营养更不上,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四九。

    18岁高中毕业时,他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重要考试。

    中文的考题由陈寅恪教授出的,钱伟长以不到45分钟就写完作文《梦游清华园赋》,没想到陈寅恪教授挑不出任何毛病,当即给了100分。

    历史考的是二十四史的作者,这让好多人抓耳挠腮,钱伟长快速答完了,得了100分。

    让人惊奇的是,他的物理5分,数理化加在一起总共25分,英语更是0分。

    没想到清华大学的历史系破格录取他,都觉得他是文史奇才。教授们都抢着要他,陈寅恪希望他读历史,而闻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读文学。

    最终,钱伟长选择了读历史系。刚到历史系的第一天,他却没有珍惜,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转入物理系。

    朋友听说了之后,劝说道:“你不要痴人说梦了,你的物理成绩5分,数理化加在一起不过就是25分。”

    那钱伟长为什么要读物理系呢?

    原来在9月18日,日本发动了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随后,他找到主任吴有训说了此事。吴有训说道:“我知道你的初心是好的,但是你的物理只考了5分啊!你要转到物理系,太不现实了。”

    钱伟长并没有放弃,而是三番五次地找吴主任,吴主任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只好勉强答应了。

    但提出了一个要求,期末结束了之后,各科成绩都要达到70分以上才可以。

    钱伟长当即高兴地说道:“没问题”!

    从此以后,他就起早贪黑去图书馆学习。

    很多资料都是英文的,而他又没有学过英语,那只能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

    而物理,化学公式也是晦涩难懂,他琢磨很久也理解不了,便按照学文科的那样方法学物理。

    而这时,他遇到了比他更刻苦钻研的人,这个人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听说了钱伟长的事迹后,不由得对他竖起大拇指。

    数学很好的华罗庚告诉钱伟长:“你这样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要去理解。”

    他不再背诵公式,而是研究公式背后的意义,凭借着超强的悟性,钱伟长在第一学期结束后竟然及格了。

    除此之外,在努力学习之余,他还强身健体,他的体育成绩也达标了。从原来一米四九的身高,长到了一米六五。还创造了钱氏跨栏法。

    他被清华称为“传奇”,而他传奇的事迹不止于此。

    1939年,刚结婚没多久的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在导师的指导下,钱伟长50天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还发表在了冯•卡门的文集里面。

    这本文集可以说非常厉害,收录的都是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科学家。在这儿之前还没有一个中国的科学家载入史册。

    而且那时候的他才28岁,爱因斯坦看到钱伟长的文章都赞叹。

    在美国学习期间正逢二战,钱伟长还帮助了英国的伦敦市中心免遭德国的破坏,连丘吉尔也对钱伟长赞赏有加。“这个美国年轻人可真厉害。”

    可丘吉尔并不知道,钱伟长是中国科学家。

    1946年,在国外生活得很好的钱伟长悄悄回到祖国,到清华大学任教。但是工资特别的低,低到只够买一个暖水壶。

    钱伟长曾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去。固然回国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个暖水瓶,但我从来没有懊悔过,更素来没有对国家损失过信念。”

    1947年,美国向钱伟长抛出了橄榄枝,薪资待遇优厚,甚至达到了10万美金。在当时来说,这是非常可观的。

    钱伟长发现最后一栏写有“假如中国和美国开火,你会为美国效力吗?”钱伟长断然填上了“NO”。

    拒绝了美国的邀请,钱伟长开始潜心研究。他与钱学森等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

    除此之外,他研究的领域多达十几个。对此,有人称它为“万能科学家”。意思是说他专业不细致。

    但对此,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2010年7月30日,被称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离开了人世。

    读完钱伟长的故事,不禁让人落泪。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向钱伟长这样子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比如童第周、竺可桢、华罗庚、邓稼先等等。

    其他国家给出了丰厚的报酬,但是这些科学家依旧不为之所动。因为他们深知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国科学家有国界。

    如今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也许早已忘记了他们做出的奉献,尤其是年青一代,他们沉迷于各种娱乐明星,这是何其的悲哀!

    少年强,则中国强。与其让孩子追这些流量明星,还不如把老一辈科学家当作学习榜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头条品书团#
    给孩子的中国榜样故事

  • 岁月留声

    1931年,清华大学录取了个学渣,物理5分,数理化总共25分。入学后,他非要进物理系。系主任拒绝:成绩太差就别来捣乱!学渣软磨硬泡,系主任提了个考核条件让他试试。没想到,此举创造了奇迹!
     
    这个学渣就是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1912年10月,他出生于江苏无锡,家境穷困,16岁时,父亲早逝,四叔资助他求学。
     
    1931年,钱伟长高考的国文和历史满分,数理化三科25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可入学的第一天,钱伟长差点就被退回了。

    入学体检时,清华学生身高及格线是1.5米,而钱伟长的身高只有1.49米。
     
    体检老师马约翰写下:不合格。
     
    钱伟长在400米测试时,拼了命地跑,跑完就昏倒了。这样的拼劲打动了马约翰,最终收下了清华史上最矮的新生。
     
    入学后,物理才考5分的钱伟长却偏偏要学物理。那一届物理系招生10人,报考的有99人。系主任吴有训对他说:你学中文或历史比较合适。
     
    钱伟长回答说:国难当头,我要弃文学理,飞机大炮才能打仗,我就要读物理。
     
    吴教授坚决地说:你理科成绩太差,你学不了物理的,别占用名额了!
     
    钱伟长不死心,每天早上6点在办公室门口守着,搞得吴教授烦不胜烦。他找了叶企孙教授帮忙劝说,四叔钱穆也在清华,也帮钱伟长说话。
     
    最终,吴教授只好妥协,提出了个条件:期末考成绩必须每科70分以上,否则就回中文系。
     
    钱伟长知道要付出比别人多出万倍的努力才行,晚上10点熄灯后,他就到厕所读到一点,早上6点就起床,每天睡5个小时。
     
    他以为自己是清华最用功的,直到他发现有人3点就在自习室里了,那人就是华罗庚。于是,钱伟暗暗较劲,要更加努力,从此天天泡在图书馆里。
     
    一次,他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怀里抱着要还的书,迎面碰上了吴教授。吴教授笑着说:听说你最近读了很多书,有什么问题没?
     
    钱伟长摇了摇头,吴教授严肃地说:书上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完善的,死读书是没用的,不会有创造,你读书的时候要多提问,有自己的思考,往外延伸。
     
    一语惊醒梦中人,钱伟长才明白之前的读书方法是有问题的,从此以后,他随身带个本子,记录读书时的疑问和思考。一段时间后,他就对本子上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总有新的想法迸发出来。
     
    3个月时间,他就补上了中学缺漏的知识,一年后,他的各科成绩都在70以上,顺利留在了物理系。
     
    经过4年的勤奋苦学,1935年,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他选择继续在清华读研。
     
    读研期间,他跟着吴教授主攻X光衍射,又跟着其他教授做了很多课题,写了三篇光谱学相关的论文,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重视,从而小有名气。
     
    1940年9月,钱伟长公费出国的机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他选择了应用数学系,专攻弹性力学,导师是英联邦著名数学家辛格教授。
     
    在那里,靠着惊人的天赋与勤劳,入学第二年,钱伟长就与辛格教授合著轰动一时的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水平与爱因斯坦平齐。
     
    1941年6月,钱伟长就获得了多伦多大学的硕士学位,10月,他又获得博士学位。
     
    次年,辛格教授推荐钱伟长来到美国,加入冯·卡门的航空实验室,研究的是火箭起飞、火箭弹道控制及人造卫星轨道计算等军工项目。
     
    虽然是高精尖科技,但钱伟长却做得得心应手,接连发表了几篇论文,从而在国际上名气大增。
     
    1945年8月,抗日胜利,钱伟长迫不及待要回来建设祖国,他知道自己研究的是军工机密,直接申请肯定不行。
     
    于是,他向冯·卡门说:已经6年未见妻儿了,想回乡探亲。最终,冯·卡门答应了他的请求。
     
    1946年5月,钱伟长带了几件换洗衣服,放弃了珍贵的资料和一个月工资,预付了半年房租,乘坐轮船回到无锡,7月就到清华大学任机械系教授。
     
    当时,他的月薪是14万法币,只够买2个暖瓶,恰逢大女儿出生,薪水不够全家生计。他只能到清华、北大、燕大上课,每周17堂课,此外,他还是得向亲朋好友借钱度日。相比于国外80000美元的年薪,钱伟长却依旧留在国内吃苦受累。
     
    1952年6月,钱伟长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教务长,悉心教学。后来,他参加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参与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成立力学研究所,还编写了近千万字的书籍资料。
     
    钱伟长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他曾说过: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为了祖国,他26学习力学,成为力学大师;58岁研究电池,成为电池专家;64岁摸索计算机,独立发明了“钱码”(汉字编码方法)。
     
    他在政治、科学、教育、工程等20多个学科或行业做出过贡献,被称为“万能科学家”。他身上有着不服输的闯劲,过人的勤奋,重道重义的精神。
     
    钱老的精神能够给孩子的一生指明方向,《给孩子读的中国榜样故事》能给带来孩子榜样的力量。孩子的梦想的明灯,应该由真正的明星来点亮!
    给孩子的中国榜样故事

  • 沉稳步伐

    呵,你说的这种情况只存在理论上的假设。高考时,数理化都能考满分了,那说明逻辑思维很强的,其他科不可能每科都考零分吧,除非故意的,如果这样,有很大骗考的嫌疑!如果真是数理化很牛,很突出,高考成绩出来后,也会有学校将此当作特长特别录取的,但是其他科零分,没听说过。还有一个办法,既然数理化那么好,为什么不参加全国性的,数学,物理,化学的竞赛,或者参加各大学的自主招生,有可能上个很不错的学校。有的学校专业就要这种数理思维强的学生。如果数理化没强到这种程度,就不要任性,好好参加高考,不要想着与别人不同,独辟蹊径了。再说高考题,你怎么那有把握能考数理化满分!

  • 风华正茂

    会有,能全满分非常人所为,其它全零分也需水平,也是特殊原因所致!只要心向所学必有作为!

  • 岁月留声

    高考如果数理化全部满分, 其他的科目都是零分。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也不很不现实。因为人在数理化三科取得满分的人,其他科目也不会很差,更不会零分, 另外,数理化三科都满分绝对是个奇迹,这是历年高考状元都不能完成的壮举。但是这三门总分加起来才450,只能勉强达到本科线,好点的大学根本不用想。 当然也存在破格录取的情况。但是这种几率非常非常小,而且只针对于百年一遇的奇才,但是回归到问题本身,只是一种不可能的臆想罢了,不过请放心,如果不能破格录取回母校复读绝对不会收你的学费。

  • 金色晚霞

    不要做梦了,ok?我们学校有个学生自以为自己数理化很厉害,幻想能通过奥赛一举成名,其他功课落下了,奥赛也没考好。后来幻想能像高斯那样完成目前还没解决的数学难题,最后把自己弄抑郁了。学完高数以后你就知道高考数学满分真没什么,任何一个学校也不会破格录取你的。

  • 梦飞

    不会录取他的,因为这种假设不成立,假设如果成立,冲他故意0分,就不应该录取。

  • 淡定自如

    1931年,清华大学录取了3个“学渣”。钱伟长的英、数、理、化4科合计25分,其中英语0分,物理5分。被录取后钱伟长还闹着非得要进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你这是胡闹!物理才考5分,你是来捣乱的吗?

    吴有训没有想到,他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有人评价钱伟长:如果当时他不那么早回国,他的成就有可能追上爱因斯坦。

    1931年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三“学渣”里面,除了钱伟长,还有数学考了15分的钱钟书,和数学0分的吴晗。其中钱伟长的传奇经历,特别让人感动,他曾说:“祖国需要我在哪里,我的研究方向就在哪里。”

    1912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父亲过世后,钱伟长跟随四叔钱穆(国学名家)度日,期间饱读诗书,文科学得很牛,英语、理化则从未涉猎。

    为了求学,他报考了5所大学,都成功被录取。他文史类科目几乎都考了满分,因此清华也把他破格录取。但是,钱伟长得面临更大的挑战。

    他得先通过体测这一关。首先钱伟长当时身高是149cm,还没达到标尺的起点高度,检测员马约翰说说:“Outofscale”,英语考0分的钱伟长听不懂,身边的同学帮忙翻译,告诉他:不合格。

    接下来的体检中,他的体重、握力、肺活量都不合格。马约翰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让他跑1600米测试。钱伟长像抓了救命稻草一样奋力奔跑,但依然跑得很慢。马约翰以为他跑不完,没想到钱伟长咬着牙坚持跑了下来,在终点处晕倒过去。

    马约翰被他的坚持精神所打动,认为他这一点也符合清华人的要求,于是破格让他过关。顺便提一下,钱伟长这人特别争气,后来的他除了在科学领域很牛之外,体育方面也是国手级别。

    读书期间,钱伟长曾入选过国足,对着日本足球球队大获全胜,获得远东奥运会冠军。面对比自己身高只矮了30厘米的跨栏,独创了“钱氏跨栏法”,拿下全国大运会跨栏比赛第三名,他还是一位长跑健将。

    在清华大学毕业时,经常运动的他身高居然意外地窜到165厘米。

    话说回来,钱伟长过了体测,到了选专业的时候,吴晗、钱钟书毫不犹豫地选了自己擅长的文史专业。但钱伟长却闹了起来,非要选择加入物理系。

    原来,他入住宿舍的当天,得知“九一八事件”后,他在愤怒之余思考,祖国彼时更加需要高端的科学力量:没有轮船大炮,我们可以自己造!落后会挨打,国家需要飞机大炮,我要学好科学,做出先进的武器!

    所以,他毅然放弃自己喜欢的文史类科目。当时的物理系主任吴有训被他的胡闹整得很是无奈,有一次这样训斥他:“胡闹了!你物理仅考了5分,这不是存心捣乱吗?”真让他进了物理系,何以服众?

    吴主任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但是也不能破坏学校的规矩,不然难以让其他想转专业的学生心服口服。最后,吴主任给他破例让他先跟随物理班同学旁听上课一年,如果数理化三科在期末考试都能达到70分以上,就让他加入物理系。

    钱伟长喜出望外,在不落下文科的同时兼顾着学习数理化,0基础的他比普通人付出数倍的努力。他争分夺秒地去学习,晚上宿舍关灯,就去厕所里看书。遇到不懂的问题见人就问,一年间他写下的笔记本堆成一座“小山”。

    一年后,钱伟长数理化每科都考了超过70分,正式入读物理系。4年本科毕业时,钱伟长是物理系顺利取得毕业证书的8个学生之一,且成绩是最好的。

    1939年,钱伟长争取到去加拿大深造学习的机会。他在登船时却发现手中的签证居然是日本签证,他怒撕签证,下了船。

    次年,钱伟长再次踏上出国留学的征途。只是,这一去,差点回不了祖国。

    钱伟长在留学期间,不到50天,就和导师辛琪教授合作写出闻名物理科学界的著名《弹性板桥的内禀理论》,连后来爱因斯坦也评价说:钱伟长解决了这个困扰自己一生的难题。

    因此,有人曾感叹并发出疑问:如果当时钱伟长继续在外国深造,他的成就有没可能会赶上爱因斯坦?

    1942~1946年,钱伟长在跟随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进行科学研究,他发表了一篇奇异摄动理论的论文,成了国际公认的该科学领域的奠基人。

    学有所成的钱伟长,在回国时受到百般阻拦。后来在他的导师的担保下,他不带走任何研究成果与资料,还故意提前交了半年房租,让人感觉他只是回祖国探亲,才得以回国报效祖国。

    回到祖国的钱伟长,成了全能型的教授,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当时他经济窘迫,外国曾高薪邀请他出去,但是被他拒绝,他说:那样的话,我还是个中国人吗?

    这才是铁骨铮铮的爱国科学家!他的事迹被写进《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里面还有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伟大科学家的励志人生事迹。

    现在一些小孩只知道沉迷手机游戏、追星,这是不好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那些伟大的爱国科学家的事迹,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同时,这些科学家事迹的素材也能给孩子在考试中的写作方面提供帮助。相信家长平时在面对买肉还是买书的选择时,懂得哪怕对孩子学习有一些帮助,也很值得。

  • 沉稳之选

    有满分也有0分情况下能否达到名校分数线?考完就自信能考满分的人极少,怎么会轻易放弃?

  • 沐馨

    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啊,国外的大学因专业不同要考的科目也不同,很灵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