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心理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鼠妇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实验变量指的是什么,心理变量是什么意思,简述心理实验中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心理实验的四大变量包括,心理实验常见的额外变量,市场细分依据属于心理变量的是什么,获得变量数据的实验心理范式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乘坐交通工具时,喜欢靠窗坐的人更自私?行为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相信人们普遍都有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经历,在这样的经历之中,不同的人们对于出行的干手机往往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享受在公交车上感受城市拥挤的人潮;有的人青睐高铁上浏览读物的商务感;还有人喜欢坐在飞机之上漫步云端……
无论如何,人们都有一种对于公共交通之中座位位置的偏爱,有人喜欢坐在前排,有人喜欢在交通工具后排的角落,还有人喜欢在过道附近。
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清晰的体验,其实这种对于位置的偏好与个体性格之间也是存在一些联系的。
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波鲁斯·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被认为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相较于传统的行为主义。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指出,当个体在受到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时,二者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在当下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这些变量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既包括需求变量也包括认知变量。
所谓需求变量,本质上其实就是个体的行为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和个体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个体对于某些事情的反映以及行为上的某些显著特征,来给其心理状态下定义。
哈利街道高级心理诊所Harley Street’s Private Therapy Clinic 的首席心理医师贝奇·斯佩尔曼医生(Dr Becky Spelman)表示,“那些在交通工具当中喜欢坐在靠窗位置的乘客往往会将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的,他们在生活中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一般来说比较易怒,并且更愿意待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同样,类似的研究也在日本被心理学家研究过。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抽样与检测,发现那些喜欢坐在靠窗位置的研究对象在生活当中确实会呈现出一种更加自私的状态,或者说,在面对一些需要取舍的情况时,会优先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因素,并且在生活当中会给自己建构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将自己封闭在其中。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他们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1.对于社交的逃避
诚然,无论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靠窗户的位置往往都是能看到窗外风景、相对而言远离门口、过道以及服务人员。
这也就意味着,坐在这样的位置有利于让自己更加清静、安心地享受旅程,而不至于被进进出出的人流影响、被来往于过道的乘客而叨扰、与不时出现的热心服务人员对视……可以边看窗外的美景边思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同时,由于坐在比较远离门口和过道的地方,那么即便是有刚上车的乘客想要寻求帮助,一般也不会找到自己。这也反映出一种不愿与他人做过多社交,减少麻烦的心理。
2.个人意愿比较强
其实我们纵观这样性格的人坐在角落的一种倾向:为了避免与他人接触、更好地享受旅途而选择在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颇有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感觉。
这样的心态,在一些主流观点看来,也许会相当于一种“不合群”、“特立独行”。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测,毕竟有的人只会在旅途当中由于疲劳而想要清净,在生活当中并不会表现得与众不同。
但是根据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来看,假如某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和座位选择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那么此人极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尊重个人意愿的人,亦即在社会生活之中,也会为了避免与他人接触而活得十分孤僻,这样尽管也是符合其想法的,但是会在一些集体性的事件当中遭遇一些不顺。
所以不妨进行自省:自己在生活当中是否会显得有些“不合群”?
3.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想要享受旅途的乐趣或者给自己一个清净的环境,只要戴上耳机休息就可以避免很多来自外界的打扰,也许不必专门坐在靠窗的位置。
但是对于一些有这种倾向的人而言,他们在性格上是比较富有创造性的,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点。
所以那些愿意坐在靠窗位置的人们,也许在日常生活中会有着非凡的创造力。要知道愿意靠窗坐的人的一大特征就是自我性,这样的性格不光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有时也会有一些积极影响的。
比如有很多艺术家、音乐家以及作家,他们在生活当中就比较喜欢独处,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相声演员郭德纲尽管口才出众,在舞台上口灿莲花,但是他在生活当中却比较沉默,喜欢独处。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自己远离创作的压力,活得自在;其次就是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加清净的环境,让自己有更好的灵感,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阅读改变思路 打卡Day 27
摘抄:心理学实验中常常用这样的术语——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一般是起始变量、刺激变量,常常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起因。因变量则是因为其他变量的刺激和诱导才发生变化的变量。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往往是“因变量”,总指望别人的改变来改变现实,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成为主动的“自变量”。遇事只期待别人改变,这是将自己的命运系于别人身上的表现。这种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
我们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何种角色,都会有压力,都会受到指责或者批评!人无完人,人都是在不断地修正改变提升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自己想要 要改变!常说:你无法喊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就这个意思吧!因此!自变量就是自我反思、自我修养、自我提升!
?努力坚持✊
沉稳内敛
2022-11-25关于文化营销的思考(176):
1-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研究者有系统的操纵自变量,然后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②
2-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反应可能产生影响,并且研究者期望观察其效应的变量。因变量,是指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反应,是研究者所观察的变量。
3- 在商业著作中,企业家对观察到的行业现象,对应自身论据论证的需求,于某些领域展开实验研究,拿到定量分析的数据。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同时也与普通的观察思考从业者拉开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