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在考研选学校的时候,如何判断目标院校难不难考?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一、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决定了总容量。如果太小,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要采取挤进去的策略。如果较大,相对来说机会也就多出很多。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些冷门专业招的人少,但也报的人少,甚至报不满。有的名校热门专业,招的人不多,但是报考每年都很火爆。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变化不会很大。近几年,研究生的规模一直在扩大,招生人数总趋势当然也是在上涨。具体到招生单位,基本也是在小幅度上涨。缩减招生名额甚至撤销某个专业的情形很少发生。口说无凭,我们还是看数据。
二、报考人数
若能知道这个数据,就能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然而,当年的报考人数一般看不到,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不过这些也足以判断出某个学院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如果报考人数太多,推免的也不少,留给统考生的机会相对较少,那么该专业竞争很激烈。难度无疑大了很多。
三、录取人数
这里的录取人数指的是复试完最终的录取人数。这个与前一年公布的“招生人数”可能有些出入。特别是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竞争激烈难度大,可能存在“大小年”现象。如果碰到生源特别好,那么也有可能扩招几个名额。所以,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看考生的综合实力和表现。
四、报录比
真实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作对比,就得出每年的招生报录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衡量某个专业报考热度的核心指标。如果报录比一直居高不小,说明该专业持续很热。如果忽大忽小,这就说明存在大小年现象。
五、推免人数
推免生数据一般会在每年10月正式报名的时候公布。所以,建议考生在报名时最好核查一下所报院校专业的推免情况。如果某个专业推免人数太多或者全部是,那就要慎重选择或者重新报考。否则,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从这个时候就已经没有被录取的机会。
六、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的重要性在这里不用多说了。大部分招生单位都会公布这些数据,或者在研究生院,也有的在各自院系以通知的形式发布。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过了复试线只是意味着有机会参加复试,并不一定能被录取。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最低录取线。这条线肯定比复试线稍高一些。因此,考试点考研专家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清楚,考研复习要多下功夫,初试一定要考过复试线。
#网友问我来答# 金融考研如何选择目标学校?
我的回答:
好好看看我的文章和发的状态,这是我一直就不建议考的专业,还目标学校?
谢邀。
一个学校难不难考,其实要看很多方面,下面简单举下例子:
首先,学校概况。这个学校概况包括学校的整体条件、环境、所在区域、校址、学校资源、整体综合排名等。如果你是经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话,相对就难考;如果是二三线城市,或者是像大西北、大西南等地的学校,就相对会简单些。
其次,相关专业概况。这个包括此学校相关专业的硬软件实力,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高质量的课题项目等。除此之外,导师的综合实力、学院、专业、方向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课考试是哪些科目,对应的参考书目是哪些、数量和难度是如何的,都有可能成为考试难度的决定因素。
再次,报考、招生信息。这个就需要好好研读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最主要的就是看招生条件、招生人数(除推免)、实际录取人数、复试分数线、录取分数线等,都是需要多方面了解的。如果只招一个人,就算是再偏远的学校,综合能力排名再低的学校,难度也是很大的。
再然后,就是学校、专业的热度了。就算这个学校可能在地域上并不是很占优势,但是如果你选择的专业比较火,比如金融、会计、新闻与传播的话,那报考难度也一般低不了。
最后说下,目标学校难不难,取决于参照物,还取决于你的基础和学习效果,这里就是一句话:相对来说,越难考的学校和专业,含金量就相对高些,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风险和收益也是并存的。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考研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考研怎样判断一所学校好不好考?
考生在择校时都很关心这所学校好不好考,我们如何判断一所学校的难易程度呢?首先我们要看目标专业的招生人数,除去保研和优秀营员的招生数只有2-3个的专业难度较高,不建议报考。其次,要看目标专业的分数线,包括总分线和各科分数线。因为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课是自主命题,难度不均,阅卷有严有松,总分分数线不能代表绝对的整体难度。最后,有压分现象、招生信息不透明的院校也不建议报考。#考研#
沐馨
2022-11-25南极光考研给23考研人的10条建议!
考研的原因
确定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一定是自己真心想去做的事。否则,很难坚持下去,最后就是打着考研的幌子,天天混日子。
目标院校选择
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选自己适合的,不能因为就想去这个学校,而选择了和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差距的专业(例如身边的同学就是这样,因为一直想去的高校只有那一个专业和我所学的专业是相近的,虽然两个专业有交叉,属于大类和小类的关系,但是初试考察的专业课完全不一样,有一丝的头大)
选择大于努力
当然也鼓励大家去冲一把,毕竟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可以去到你梦想中的高校。但是,但是,一定要权衡利弊!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只能填一个志愿嘛,调剂啥的应该很费劲。俗话说:考的好,不如报的好。
尽快确定目标
尽早确定院校,毕竟每个学校的专业课大纲、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但如果大致相同,也可以做两手准备,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最后再敲定学校,最好是找到考上的学长学姐问问情况(可以去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里搜搜噢,一定会有的)
坚持很重要
日常复习,一定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确定要好好考研了就坚持下去,每天都要去自习室,不能因为懒惰就在寝室里待着了,和室友聊聊天,一天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