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是上一所类似于北外的语言类学校还是上一所985院校的外语系好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玫瑰]记得当年我上大学那时候,各种外语院校特吃香,大家争着抢着去报考各地的外语类高校,各个综合院校的外语系也是特别受欢迎,基本上都是较高分数的院系,再加上外语系美女多,好多人更想去了[可爱]
[玫瑰]随着国内实力的强大,国内各种高端就业机会的出现,出国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学外语等于没有专业的想法也是甚嚣其上,这些年外语类院校没有那么高大上了,拿我们大连来说,当年的大连外国语学院可是仅次于大连理工这种985名校的档次,可是这几年大外风光不再,比不上大工海事,也胜不过东财大医,基本与大连大学辽师差不多了[捂脸]
[玫瑰]大外可是当年的八大外语院校之一
北外,上外,北二外,广外,
川外,西安外语,大外,天外
现在这八个国内知名的外院基本上也就北上广的几个凭借地理优势还是很强悍以外,其他的没有当年的辉煌了[我想静静]
当然了各个名校的外语系也不是最高的专业录取分了,现在的最高分专业大都是计算机金融类了[灵光一闪]
#大连头条# #外语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看你自己的规划,如果以后工作想找专业对口的,语言类学校;如果不一定,就985。
本人985硕士,传统工科,做过HR实习,当时主要就是招聘互联网公司的小语种运营方向,所以回答这个问题还算有心得。
首先,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你的成绩怎么样?如果你的成绩可以去北外上外这种顶尖类语言学校,但只能去中等985大学的话,那不如去北外上外,因为校招时招聘语言类人才的公司首选一定是顶尖语言类大学。
二是你之后想找什么样的工作?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和自己专业对口的不到60%,包括我自己,传统工科也想往HR方向转。如果你确定自己以后想做专业相关的工作,那就选语言类学校,因为语言类学校可以培养更好的专业素养,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那我建议你去985高校,因为到你找工作的时候跟其他专业的人一起竞争,你好歹还有个985文凭,不然你一个语言类学校学生跟其他985高校学生一起竞争产品经理什么的,竞争优势基本没有。
所以看你以后的就业方向吧,想好了要做语言相关的,就努力考到顶尖的语言类大学;还没想好不妨先到985高校就读,大不了之后考研的时候再往语言类学校考!
阿富汗用什么语言?有没有相关的中阿文字典?你可知道40多年前,国家曾交给一位老人一项国家任务,编写出一本这样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所有的人都忘了有这么一回事,直到36年后,这位老人走进了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
这位老人叫车洪才,2014年,当他走进商务印书馆的外语辞书编辑室后,接待他的只有一位小姑娘。姑娘问:您要出什么书?车洪才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小姑娘一脸茫然地摇头再问:有多少字?车洪才回:大约两百多万字……
惊呆了的小姑娘找来了领导。领导翻看了递上来的相关书稿后才发现,这竟然是一项早就立过项的国家工程。不敢相信的领导于是去查档案,查了半天后才确认这事儿竟然是真的——1978年,商务印书馆接到全国辞书工作会议的指示,组织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这意味着,车洪才为了编写这本书,已默默工作了36年。而在这36年漫长的岁月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这事给忘了,只有他一直铭记在心,因为“这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必需完成!”
车洪才懂这门语言,是因为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曾从全国各大院校抽调外语系学生去十几个国家学习小语种,当时在北外读大三的车洪才被抽调去学的正是这门语言。
接到编书任务时,车洪才还在北京广播学院工作。当时,除了车洪才,还有他的学生,从河北文化馆抽调来的宋强民一起参与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没有任何经费,国家也没有规定完成时限,也没人知道这事儿得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本来他们是准备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任务的。但当他们默默地为此工作了两三年,工作完成约七成的时候。学院的领导让他把工作放一放:“这么多年了,总得为学院做点事吧。”
无奈之下,车洪才和宋强民只能把整理出的10万张卡片锁进了文件柜,当时这些卡片足足装了30多箱。这些卡片上写满的都是普什图语汉语的翻译词条(图6),共计有5万多个词条,约250多万字。
当时他不知道,这一锁就是20年,其间这些卡片还差点被存放地点的装修工程所毁。得知这事儿,差点疯了的他想方设法找回了失散的卡片,但最终还是丢失了部分。
然后因为常年的工作调动,车洪才完全没有精力再从事这项工作。再然后,就是2000年宋强民离世,直到2008年,他不再教书有了闲暇之后,已经72岁的他才叫上原来的同学张敏(图1为两人合影),来共同完成这部词典。
个中艰难实在是太多了,为此,他曾经做过两次眼部手术,其中一次是视网膜脱落。就连普什图语打字机都是找人好不容易借来的,为了将其转换到电脑之上,相关的软件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为此,他甚至动用家人以及儿子企业的员工一起工作,花了整整6年时间才得以最终完成。
由于建国以来学习这种语言的不到100人,使用者就更少了,他儿子甚至一直担心词典无法出版,四处托人打听,打算自费出版以完成父亲的心愿。 好在这本承载着国家使命耗时36个春秋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最终正式出版了。
按照合同,每千字稿酬80元,稿酬总计十几万元。很多人问车洪才值不值得,他回答说: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就满足踏实了。现在别人出书都要花钱,出这书没找我要钱就行了。
#我要上微头条##我要上头条##阿富汗#
每年不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就能上大学的人数,占了当年上大学总人数的5.6%。
下面来看一下,这个数据怎么来的?
2020年6月,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总计3315万人。
其中普通本、专科合计3031.5万,包括本科生1750.8万、专科1280.7万,图1;
研究生283.48万,包括博士研究生41.69万、硕士研究生241.79万,图2。
以上在校本科生源主要来自2016~2019届,在校专科生源主要来自2017~2019届。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根据以上全国在校大学生普通本、专科人数统计。
2016~2019四年,平均每年,全国本科新生报到人数达到437.7万(忽略未报到、辍学)。
2017~2019三年,平均每年,全国专科新生报到人数达到426.9万(忽略未报到、辍学)。
而根据每年高考,全国大学计划招生人数统计,图3(最后一列应为每年专科人数比例)。
2016~2019四年高考,全国大学本科合计招生计划1669万,平均每年本科招生417.3万。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大学专科合计招生计划1204万,平均每年专科招生401.3万。
如果考虑高校未招满,以及录取了但未报到的,实际每年报到人数远低于以上人数。
可以看出平均每年实际报到的人数,是高于全国每年招生人数的,本科差20.4万,专科差25.6万。
那每年本、专科人数,各差的20+万,合计起来46万(考虑未招满、录取不报到,差值会更大),从哪儿来的呢?
主要原因,还是那些不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
1、部分外国语学校推免,如北外、北二外、北语言、上外、外交学院等等,但只能就读外语系专业。
2、奥赛天才,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尖子生。
3、国家级运动员,荣誉、奖牌无数,但只能选择体育类专业而,除非进行文化考试。
4、一、二级烈士子女,一般进入公安类大学。
5、参加高校单招的考生。
6、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
所以,由于以上6种与众不同的大学生存在,造成了每年在校生数,高于学校每年合计的招生计划,这个比例大约在46万/(417.3+401.3)万=5.6%。
每年全国进入大学的学生中,有5.6%的同学,不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就能上大学。
大家觉得这个算法准确吗?这个比例高吗?公平性如何?
分数足够的话,建议985大学
985(双一流)啊,我是个俗人,以俗人的眼光看待,也是以自身的经历得出的结果。找工作的时候,首先问的就是出身问题,不论你实力如何,学校的等级已经给你贴了一个标签,逃避不了,赤果果的现实。
看自己分数吧
如果你在高中英语成绩很好,想要在大学学习一门外语,建议千万不要选择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竞争很大,但是就业收入比较低。一旦读了英语专业,你会发现别的专业的同学不但有自己的专业,而且外语水平还不低。
举一个例子,985大学里面英语专业的学生有时候也会参加英语6级考试,但是考出来的6级成绩并不一定会比其他专业,英语好的同学考6级的成绩高。
聪明的人根本不会选择英语专业。不管是专科院校还是私立学校,还是重点的985大学或者专业的外语学院,几乎每个学校里面都有英语专业,而且几乎每一个学校里面都有能够考过专八的同学。
一个二本院校里面,英语专业八级优秀的同学和一个985大学里面英语专业八级合格的同学去比较。比较的结果会非常的尴尬。
学外语建议选择小语种,而且要选择一个相对有钱的国家的小语种。我以德语和英语做比较:
假设你目标是进外交部:
考试阶段:
英语专业,面临的竞争是几千个人竞争一个岗位。
德语专业,面临的竞争是二三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
工作阶段:
英语专业,也许你想被派到美国或者英国,但是你可能会被派到菲律宾或者是印度。
德语专业,运气好你会被派到瑞士,运气差你会被派到奥地利。最差的结果也比菲律宾和印度强。
收入:
英语专业管在各行各业拿的钱永远比小语种低一个档次。
和各个其他专业去比较,英语专业都没优势和小语种的同学去比较小语种里面既会英语小语种还出类拔萃的人特别多。老板付一个人的工资,能够同时利用他的两种语言优势。但是老板付给你一个人工资,你只会说英语而已。
和其他非语言专业的人去比较,你会发现,总是会有一些其他专业的人和你去竞争,你想进物流企业里面做翻译,你会发现你还要重新去学物流专业知识,但是物流专业毕业生英语又好的那些同学,他们上手就能做。
你想去机械行业做英语翻译,你发现机械资料你连中文都看不懂,但是机械专业里面英语四六级水准的,他们做的翻译都比你强。
说到底是因为英语专业八级,局限性很大。就算你有托福雅思的成绩,也不一定能够给你脸上贴金,因为英语一般性的翻译不需要那些成绩也能做,英语专业性的翻译就算你有那些成绩你也做不了。
当然了英语专业八级水平的仍然进入到各行各业去做专业的翻译。因为总有一部分人通过在学习能够学习好那部分行业相关的专业词汇,但是总而言之英语专业的人,面临的竞争很大,在学习的成本也大,付出的努力更多,过得更辛苦。
单纯的英语专业横向比较因为,是涉及到语言行业,语言行业是非常讲究实力的。只靠一块学校的牌子,没有太大的作用。
二本专业八级优秀和985专八没过的同学去做比较用人单位肯定会选择专业8级优秀的那个同学。
二本专业八级优秀和985专业八级合格的同学去比较用人单位肯定会纠结一下。如果涉及的行业需要动脑子,可能会选择985毕业的。如果纯粹涉及语言知识,也有可能选择二本专八优秀的。
但是无论如何,由于英语专业的竞争很激烈,所以专八都不一定够。学校的品牌有没有出过国,有没有工作经验?有没有读过二专业都会成为考虑的因素。因为学英语的人太多了,在市场上属于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可以精挑慢选。
小语种的横向比较小语种是有天然的淘汰率的,因为竞争没那么激烈,市场岗位有很多,人才比较稀缺。所以,在就业的时候,经常是英雄不问出处。
很多企业是不会去追求小语种专业八级的,只要你学过这个专业,甚至是培训班毕业,有能力敢应聘这个岗位,能够挺得过试用期,你就可以把那个工作做下来。
我自己也是小语种专业毕业,我毕业这几年下来,用人单位从来没有看过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基本上我愿意去应聘,别人就要了。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装在袋子里,连外面空气的灰尘都没碰过。
小语种行业就业简单的程度令人发指,我甚至没有认真的做过一份简历,做出来也没有人看,只要露个脸就行了。
小语种的起薪也很高,基本上像德语专业起薪都在1万以上。用人单位如果招小语种的人才,工资开的低于1万块钱,那么基本上你的人才广告挂在那边两三年都不会有人来理。除非这个用人单位是央企事业单位福利待遇特好的那种。
总结: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在选择读外语这件事情上,选择大于努力。如果,你选择读英语,再好的大学,你的就业形势也不乐观。但是选择读小语种,即使是二本甚至是私立的院校,就业的收入期望值也可能比读英语名校毕业的还要高。
985!一定要上985院校。我觉得你是没理解985院校的重要性。你上了985遇到的人,老师,以后建立的人脉和关系网都会截然不同。到时候,你会很庆幸你上了985
专业类院校专业强毕业也好就业,像北外就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校,而在综合性985大学中,学校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可能能有利于体验大学生活。主要还是看兴趣吧!还有对学校的执念,如果让我从985和专业领域很强的211来选择,我选择后者。如果毕业就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的话,专业第一,如果还没想好毕业要做什么或者与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学校第一!
从就业这个角度来说,肯定应该上一所名气较响的985学校要好一些,便于将来推荐读研和考研,更有利于就业。
董沫然
2022-11-24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