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安庆的报刊文化有哪些?

想咨询一下关于安庆的报刊文化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2 个回答

  • Zhang123

    #我的家乡在安庆#
    第一次发帖,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安庆吧。
    安庆是安徽省辖地级市,有中国“黄梅戏乡”“千年古城”之称。
    安庆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粹京剧的起源地。安庆是皖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 安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有天柱山、迎江寺、振风塔、菱湖公园等。
    安庆地区历史悠久。安庆建府之时,正是国家处于社会大动荡、人口大流动之际。 中原文化的南移,吴、楚文化的交融,刺激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到了明清,境内的文学艺术逐步繁荣,并一度呈现出鼎盛局面。
    2019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2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148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7个。全市广播电视台8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91.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4.7万户,全市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32.9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全年出版报纸4种,总印数2192.7万份;期刊(杂志)4种,总印数3.5万册;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11个,馆藏档案资料15.1万册,库馆总建筑面积43614平方米。[2]
    方言文化
    安庆市所辖各县,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方言分区上看,它既是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的交界地,又处于几个大方言区的边缘。西部的宿松,岳西和太湖这三县跟湖北省的黄梅县、英山县接壤,与湖北省最具特色的“楚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区南面的望江与宿松一部分,跟江西的彭泽县隔江相望,而江南东至县的大部分更处在江西省地域的环绕中,这一带“赣语”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北面、东面和东南面的岳西、 潜山、桐城、贵池和安庆市,或毗连霍山、舒城或坐落沿江两岸,这一大部分区域均处在江淮次方言的强大影响之下。因此,区内方言既含有“ 赣语”、“ 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安庆饮食文化
    安庆的饮食属于徽菜系,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如老鸡汤泡沙米、剑毫鳝鱼、石塘甲鱼等。著名风味小吃有江毛水饺、迎江寺素 锅贴、韦家巷 汤圆、蒋大顺粉蒸肉、肖家桥油酥饼等。安庆地区处于 大别山、天柱山,除了饮食,安庆人更喜欢品茶,比如安庆比较有名的茶叶品牌 天柱剑豪等。
    宗教文化
    中华禅宗圣地:和中国内地其他地方一样,安庆市主流的宗教派门有佛教、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至唐宋年间,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中华禅宗开山鼻祖 二祖 慧可受 达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开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禅宗的理论体系。至今安庆境内仍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和 迎江寺等诸多的佛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有安庆市佛教协会,安庆市伊斯兰教协会,安庆市天主教爱国会,安庆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等。
    戏曲文化
    黄梅戏: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
    美誉,是中国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等著名曲目脍炙人口,深受海内外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剧:徽剧的形成,融汇着西部的 秦腔和东南的弋阳腔、 昆腔。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使徽剧扎根京城,进而风靡全国,并最终演化成京剧。潜山人程长庚,是促进这种演化的主要人物,人称“京剧鼻祖”。

  • 风华绝代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安庆所谓的《皖优谱》黄梅调介绍是站不住脚的,1934年著名报纸上海《申报》完整介绍了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县,1939年的《皖优谱》介绍“他省无此戏(黄梅调)”,《皖优谱》的介绍比《申报》整整晚了五年,可见《皖优谱》的介绍完全是在坐井观天,作者的认知还停留在封闭封建社会!附图:1934年《申报》与1939年《皖优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