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普通一本学校的本科生考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复试时会有歧视现象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出国读一年,回来就是研究生毕业,到底是否出国“镀金”这个话题被热议。一是社会不断内卷,高学历越来越多;而是学历注水情况越来越严重,高学历越来越不值钱。现在有一条学历歧视链:双一流”研究生>“双一流”本科生>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生>英国本科生>英国研究生。虽然多数人都知道学历不代表工作能力,但学历军备竞赛却越发激励。怎么能不浪费学历?怎么能不学历高消费?这是个好问题
兰州大学作为B区唯一的985大学,是很多考研调剂同学的绝佳选择[呲牙] 每年的调剂人数几乎都是全国第一!而考研三大地雷,“初试压分、不保护第一志愿、歧视双非”,兰大占全了!兰大明确表示“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的优秀毕业生”,也就是985和双一流学科优先,仔细想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众所周知,兰州大学所在地区经济很落后,而兰大本科校区更是在50公里外偏僻荒凉的夏官营!所以本科生源是一年不如一年……如果不利用考研机会,多压一压专业课分数,多淘汰一些双非学校本科生,多调剂一些985优质生源,科研苗子从何而来?学校和教授都喜欢985和211毕业生,因为省心省力、一点就透、出成果多,能和学校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兰大的做法无可厚非[呆无辜]
考的特别好就不会被歧视,刚过线就有可能。相对公平。
按常理不会的,导师没有歧视的理由,甚至有可能更关注普通院校的生源。对导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有信心。但是,如果导师有私心,就不好评价了。
谢谢邀请。以笔者的经验来看,笔者身边有很多普通一本学校的本科生考取了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只要笔试成绩够,政审条件符合,都可以正常参加复式,复式时是不会有歧视的。核心关键是复式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充分,按照复式学校的考试要求来进行,考核通过都会被录取。
谢谢邀请!
其实研究生复试中所谓的“歧视”现象是很少甚至不存在的,尤其是985学校或者现在的双一流学校。复试时,导师并不会因为你是一本或者二本学校的考生就看低你。相反,如果你是三本院校的学生结果考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还进了复试的话,人家还会高看你。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越是双一流或985高校,它们的研究生复试程序也相对越规范,复试选人的原则不外乎你的复试笔试成绩和面试表现,而根据你的“出身”对你进行选择,不论对研究生导师还是对高校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意思就是你的本科出身不会对导师和学校带来任何收益或者损失,因为你在读研期间发展如何主要还是在于你自己,而对学校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在研究生复试选人机制上,还是看你的成绩和真才实学。
二是双一流学校很少,985更是有数那几所,你可以想象一下,剩下的除了211和普通一本学校以外还有更多普通学校的考生,这就意味着研究生考生多数还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在概率上而言,进了研究生复试的也是普通高校学生居多数,如果真存在“歧视”的话,那大多数考生则面临同样的境遇。但真实情况是,他们在复试时不可能对你的出身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对你提出问题。
所以,对于“歧视”的问题你大可放心,应该主要关心自己的复试笔试成绩和面试表现!真正的“歧视”现象可能会出现在你就业的时候,有些岗位在招聘研究生的时候,可能会要求你本硕期间都必须是985高校或者双一流高校。如果你读博的话,博士毕业时这种现象可能更明显,很多高校会要求你本硕博期间都必须为985或者211。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邀。
在复试时会有“院校歧视”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并不是非常普遍,大部分学校在复试的时候还是比较公正、公平的。
以往复试时,确实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有些学校直接篡改学生的复试成绩,把复试第一名的成绩改为不及格,还有的学校在复试的时,随便问学生几个问题之后,就直接把学生的复试成绩判为0分,不过这些只是极个别现象。其实,这些情况根本就不是什么歧视,严格上来说就是违规招生,如果自己在复试的时候遇到违规招生,可以通过向学校或者是教育管理部门检举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其实,大部分学生之所以会感到在复试的时候遭受到院校歧视,主要是和现在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在复试阶段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和英语口语。按照相关的规定,复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不超过50%,但是在大部分学校里,复试特别是专业课面试,对于最终的录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面试又是由高校自主组织的,具体的面试流程和考核形式也千差万别,目前面试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就拿学术硕士来说,导师肯定都希望录取学术研究能力较强的考生,但是到底怎么去评估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呢?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参考体系,不同的评价标准。
比如,有的导师可能会关注于学生的毕业院校,在他们看来,如果学生本科毕业于名校,一般能力也不会太差;而有的老师可能会关注于学生的初试成绩,这部分老师认为,考生的初试成绩比较高,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甚至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不同老师之间对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定义,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所有学校的复试方式都是差额复试,最低是按照1:1.2的比例复试。一些热门专业,比如像金融、管理、会计、法律等,大部分985院校一点也不愁生源,所以,实际的复试比例肯定比规定的要高,有些专业复试比例甚至达到了1:2。
再加上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有一部分高校的招生策略是尽量压低复试的分数线,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复试环节,然后再去挑选学生。有的高校只公布复试的名单和复试的最低分数线,而不公布具体的复试比例。所以,有一部分初试成绩不是很高,并且毕业于双非院校的学生,虽然看似已经成功的进入到复试环节,但是只要稍微不注意就会被直接淘汰。
特别是像人大、浙大、南开、上海交大等热门院校,进入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差别并不是很大,高手过招有些时候比拼的就是运气,在复试时一个不小心,就会与最终的录取失之交臂。
这也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不同的人对于复试的感受却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一般被录取的考生,大部分会觉得,在复试的时自己没有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那些没录取的学生,有一部分会觉得在复试的过程中,自己因为本科院校而受到了歧视。
你觉得在复试时,会有院校歧视的情况吗?中山大学2022年接收的推免生都是双一流高校,唯一例外的就是南方医科大学的,生源质量那是比中南大学高一大截。
是否侧面说明中山大学对非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有歧视呢?对于非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应该更喜欢中南大学,毕竟也是985高校啊;中山大学只能是爱你无门啊!
风去了无痕
2022-11-22普通一本学校的本科生考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复试时不会受到歧视的。因为,就读的本科学校只能说明高考时的成绩,经过大学四年,既然能参加复试,就证明大学期间付出了努力,复试的时候是平等的,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就不怕跟别人相比较,毕竟,导师也是希望能选到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