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矿大银川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好吗?就业前景怎样?

想咨询一下关于矿大银川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好吗?就业前景怎样?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秋水伊人

    坐标宁夏,一文科生高考成绩只超了一本线20分,却被中国传媒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了,我一直觉得这个漏捡得很神奇。

    一提到捡漏,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一般都是垃圾专业才导致了无人问津,不然哪来的馅饼掉在你头上?

    那么中传的汉语言文学值得捡吗?相比那些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社会学来说,这个学科排名B-的专业对文科生而言是非常友好的。

    我查了一下,这个孩子之所以敢捡这个漏,原因是中传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首次面向宁夏招生,没有往年录取数据参考,很多人不敢贸然去尝试,而第二年这个专业录取分数线就超了一本80分,

    我真心欣赏这种填报理念,冲院校不能闭眼瞎冲,像一些面向本省首次投档招生计划的专业或院校,真的可以大胆去捡漏。

    类似这种有思考有判断的捡漏,才是真正捡到了金子,而不是别人的残羹冷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垃圾专业。
    #教育听我说# #教育微头条# #银川头条#

  • 董沫然

    网上的财富神话铺天盖地,老板大款像野草一样疯长。然而,网上网下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些貌似事业有成的所谓老板们,以及那些动辄年薪百万的白领精英们,只是极少数,大多数老板们或许只是个体户,或小作坊式的小微企业经营者,或许他们的公司、门店规模不大,但他们当中部分人的年收入确实比打工者多出好多倍,甚至有少数人年入百万。他们大多从事的都是如食品加工、维修装修、物料配送这些门槛不高,投资不多的小生意,但只要做好了,做出了口碑,赢得了市场,薄利多销,赚的钱不比一些所谓的大公司少。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总量达1.54亿户。其中,企业4842.3万户,个体工商户1.03亿户,他们组成了经济系统里的毛细血管,按照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以此推算,全国个体工商户解决了我国2.76亿人的就业问题。

    不要小看个体户,青海化隆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兰州牛肉拉面馆,经过多年发展,拉面产业创造收入占全县劳务总收入的70%,产业每年实现工资性收入2.1亿元。全县有11万人1.8万家拉面店遍及全国1696个县区以及11个国家,年产值达132亿元。

    还有甘肃平凉人在西北省会城市开设的平凉馒头店,已成为继兰州牛肉拉面外,甘肃第二个走向全国的地方驰名食品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西安、兰州、银川、宝鸡、包头、乌鲁木齐、西宁以及河北等地,大大小小的平凉馒头店,总数粗略估计超过了2000多家,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超3亿元,年收入1亿多元。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个体户的经营普遍出现困难,一些中小城市很多沿街门店关门歇业,但是大多数个体户还是在咬牙坚持着,因为他们承担着全家人的生计大事,更承担着一个城市的基本生活服务,请善待个体户!
    #媒体人周刊# #西安# #兰州#

  • 风华绝代

    【优化营商环境银川在行动银川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跑出“加速度”】#宁夏在行动#
    “银川市民大厅企业开办窗口整合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发票申领和就业社保登记等事项申请材料为一张表单,我们只需填写一张申请表即可完成全流程事项的申请,不再单独填写各部门申请表到对应窗口分别申请。市民大厅持续固化前台统一受理、后台集成审批、窗口统一办结的‘一审一核’办理模式,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和申请材料,企业开办3小时内办结已常态化,真正实现了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营业执照、印章、发票、税务Ukey等办理结果一窗领取。我们为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点赞,惠企利民的政策,让银川商事制度改革跑出了‘加速度’。”8月23日,刘女士在银川市民大厅办理企业登记后,夸赞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优化升级企业开办专窗,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银川市是全国最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省会城市。2014年12月,银川市民大厅揭牌运行,商事服务大厅组建运转。截至日前,银川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35.1万余户,同比增长7.32%。其中,企业11.2万余户,增长2.49%;个体工商户23.6万户,增长10.07%。银川审批制度改革获得“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奖”,是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改革经验入选全国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在2019、2020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开办企业指标被列为全国标杆。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先后荣获“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百优’‘综合十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等荣誉。
    “2014年12月,银川市委、市政府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成立审批局,推行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先后划转30个部门153项审批事项,永久封存69枚公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商事制度改革由此驶入‘快车道’。8年来,我们先后在商事服务领域实施企业设立‘四证一章’‘一表通’便捷审批‘多证合一’改革,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1+N多证联办’、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以及‘一站式’综合服务等改革举措,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准营门槛,政府职能不断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转变。近几年,银川市聚焦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这条主线,紧盯企业开办便利化、破解‘准入不准营’两个重点,持续发力,实实在在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用改革思维促进要素市场自由流动,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明显激发。”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井胜说。(本报记者 张剑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