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影片的剪辑思路是怎样的?怎么去剪好一场戏?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先下载好你要剪辑的电影,网上去搜,有很多网站都可以下,比如,飘花,七七铺,还有很多
然后下载电影剪辑软件,很多软件是收费的,推荐一个免费好用的,视频编辑专家,界面简单,很容易上手
至于剪辑的内容,由你做主,不违规就行
这个问题就是要多看电影,去看看节奏
影片的剪辑思路根据个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1.故事情节。要根据故事的情节有顺序的剪辑;
2.剪辑技巧。可以观看别人的剪辑技巧,然后在根据故事情节剪辑;
3.转场衔接。也就是镜头之间的转换,要根据剧情来定;
4.背景音乐。挑选合适的背景音乐;
5.添加字幕,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字和音同步就行。
作为剪辑,在全面把握导演的总体创作意图与特殊要求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创作意见。对于全片的结构、核心、语言、节奏进行全面的把控。
影片整体思路把握镜头体现蒙太奇,导演思想指引剪辑方向。首先你要了解影片剪辑大体走向,犹如一篇小说,有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影片其实也是故事或说明的一种镜头阐述方式,基本和写文章差不多,起承转合,想好你要表达什么,开头如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如何铺开故事,最精彩的是什么内容,最终如何收场。剪辑的整体结构,无论是长片还是短片,除了少部分创意视频以外,都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起承转合”,所谓结构复杂的片子无非是把这四个字重新排列而已,这个概念其实我们上小学就明白了,语文作文中记叙文的写作方式无非也是如此。了解影片整体思路,也是由中心思想向外扩张,然后选取合适、恰当或有特点的剪辑风格。这是剪辑师前期需要考虑筹划的。在选择好剪辑风格的前提下,优先思考所剪辑影片的曲调风格。根据预算好的片长节奏,决定音频时间与音频变调时间,这是一部影片在剪辑视频之前必须做的。在剪辑一条片子之前,你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一条合格的短片?一个人剪片子,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基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不是一个新手。并不是因为通过内容来观察,而是主要通过时间线。新手剪辑,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每个片段都差不多长。一段一段特别规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主动把控节奏,而是被音乐的节奏带着走,而且常年受自己听的流行音乐影响,一节一节一拍一拍都特别有规律,基本就是跟着音乐哪响哪切,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在剪片子,不是跟着音乐换画面。音乐的选择确实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段片子你如果剪辑的够格了,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如果你换了一段音乐,这片子看起来还是很顺,这就是所谓的剪辑节奏。你如果达到了这个地步,那就属于基本合格了。
思考阶段首先要做到的是对素材的审核。也就是,在真正的剪辑工作开始之前,自己要先开始将所有拍摄者留下来的素材都先看一遍。在剪辑台上,自己要面对的是大量独立、零散、片段的影视镜头,也就是画面素材。有的重要镜头,由于团队或者导演的要求,还拍摄了多次多条,即使这并不是多角度拍摄出来的同意素材镜头,但是也是需要自己去好好面对的。所以一开始就要提前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给自己调整情绪,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面对这些素材。剪辑的首要任务,就是应该做好对大量的原始素材画面进行估量。思考好大概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粗剪阶段做到对素材的大概情况都有把握之后,自己去进行初步的剪辑了。在剪辑的时候,考虑到效率的问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新建一个视频工程,然后将所有的素材都导入到同一条视频轨上面去。这样一边播放(因为前面思考阶段已经看过素材,这算是第二轮甚至更多轮的播放)自己一边就能够将一些明显无用的视频段落直接删除掉。初上手往往需要比素材时长两到三倍的时间去进行第一轮粗剪,但是这已经算是比较快又讲究质量的做法了。然后第二轮的剪辑开始,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是冷静而且清醒的,不要逼着自己一口气全部粗剪完,因为往往很容易影响后面剪辑的质量。粗剪就好比打下根基,这方面也是不能马虎的。
总结去学习镜头语言,从基础开始学习,了解镜头的分类和关系,镜头的静止和运动,了解各类蒙太奇的本质。学习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剪辑技巧,如剪一场对话,一段追逐戏,一段采访等。最好的教材就是各种优秀的作品,获奖的剪辑作品,不论是大到电影,纪录片还是MV、短视频等等,都是值得反复推敲和学习的。剪辑思路毕竟是个抽象的东西, 逐个镜头分析,寻找其中的关系,打碎了再拼回去,是最入门的学习方式之一。尝试不断运用自己的思考去重构和创造作品,揉碎了再捏成新的形状,是提高剪辑思维和意识的必经之路。路漫漫,加油吧。最后,一定不要离开实践!
剪辑如同作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掌握好了你就可以剪辑一个好的视频
使用合适的剪辑软件对影片中的亮点或突出点进行剪辑,排列剪辑的样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段落,然后使用合适的过渡和特效完成。
影片剪辑,技术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和思路就很难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了,思路和方法的学习需要靠大量的案例去积累学习。
剪辑影片,从素材的管理阶段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我们拿到素材以后先要进行素材分类,整理,转码等工作。
第二,在进行素材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大概熟悉一下素材,同时还需要去看一些参考样片找找感觉,参考片也可以自己找,有有可能是导演已经找好的,然后再去参照脚本在脑海里先想一下片子大概的结构和风格。这期间可以跟导演深入交流沟通一下各自的看法,以便统一影片思路。
第三,素材准备完成以后我们就进入到粗剪环节,粗剪虽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但这个环节却是非常重要,粗剪阶段除了挑选素材,还需要根据脚本和自己之前的规划剪辑出片子大概的结构。
第四,粗剪完成以后就要对影片进行精细调整,音乐,音效,风格调色,字幕等,完成最后的成片。
教育
2022-11-21电影剪辑
film editing
影片图像与声音素材的分解与组合。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对拍摄的一次再创造。剪辑与剪接不同,后者指对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
早期电影只是将拍摄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放映到银幕上。从美国导演D.W.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剪辑是导演的工作。但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声音和音乐素材的剪辑也进入了影片的制作过程,剪辑工艺越来越复杂,剪辑设备也越来越进步,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电影剪辑师。剪辑师是导演重要的合作者 ,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分镜头剧本的拟定、排戏、摄制、录音等。对剪辑的依赖程度,因导演的不同工作习惯而异,但剪辑师除了应完全地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外,还可以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删某些镜头,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改变原来的节奏,突出某些内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义更为深刻、明确。
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 ;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传统剪辑 也可称为剪辑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气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脉络清晰 ,使观众不致把 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 。因此 , 这种剪 辑必须做到:①防止混乱。镜头衔接必须准确无误,不脱节不重叠,人物动作的方向、空间关系必须一致。②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动作形态、节奏为剪辑点,即“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或人物的运动中切换镜头,如一个摇摄镜头接另一个摇摄镜头或一人奔逃的镜头接一人追逐的镜头等等。“静接静”指从一个动作结束后(或静止场面)接一个动作开始前(或静止场面)。③省略实际过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观众不看自明的过程,而仍能保持动作或情节的连贯。如一个飞机起飞镜头接一个飞机降落镜头可以省略旅行过程,一个桃花盛开的镜头接一个满地落叶的镜头可以省略时间的变化过程等等。传统剪辑,基本上是按着正常的生活逻辑进行,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记录生活中的全部过程。
创造性剪辑 习惯上称能提高影片艺术效果的剪辑方法为创造性剪辑,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戏剧性效果剪辑。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选择最佳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都在剧情展开的最恰当时间出现。②表现性效果剪辑 。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流畅的同时 ,大胆简化 或跳跃,有选择地集中类比镜头,突出某种情绪或意念。将一些对比和类似的镜头并列 ,取得揭示 内在含义 、渲染气氛的效果。③节奏性效果剪辑。一般说来,镜头短、画面转换快,能引起急迫、紧张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可导致迟缓或压抑感。因此长短镜头交替,画面转换快慢结合可造成观众心理情绪的起伏。利用这一点,在剪辑上控制画面的时间,掌握转换节奏,就可控制观众的情绪,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种剪辑节奏也称剪辑调子。然而镜头的长短、转换快慢不能超越观众对内容含义理解的限度,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剪辑调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节或情绪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张弛有致。影片中一个段落的剪辑调子是由镜头的数目来计算的,称剪接率。镜头数目多,称剪接率高或快调剪辑;镜头数目少,称剪接率低或慢调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