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军队指挥学的重要分支,山地战和地形学如何服务军事领域?

想咨询一下关于军队指挥学的重要分支,山地战和地形学如何服务军事领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坏人。

    对山地战役特点的研究,属于军事地形学的范畴,是从军事需要出发,研究如何识别和利用地形的一门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地形,揭示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制约与影响规律,阐述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为作战行动与实际地形的紧密结合提供依据。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成。地物是指地面上位置固定的物体;地貌是指表面的起伏形态和性质。地形是战场的自然结构,它对作战的全过程有着一定的影响,是构成作战活动的基本要素,地形制约着兵种、兵力的投入以及武器装备的使用,并影响作战方式与作战规模。任何作战计划都是依据敌情、我情与地形制定的。

    军队指挥学的重要分支,山地战和地形学如何服务军事领域?

    作战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利用地形的正确与否。任何战争都是在一定的地形上进行的,而山地和丛林上爆发的战争也有很多。根据史料统计,从远古以来的四五千年中,世界各种地形上共发生了近千次著名的战争和战役,其中,在山岳丛林地这种地形上发生的约占到了总数的十分之一。在地球上分布有山地、丛林地的地区中,又以东南亚、南亚发生的战争和战役的次数为最多,约占该种地形上发生战争战役次数的一半以上。

    山地战役学的出现和发展

    公元十四、五世纪以前,山地、从林地所发生的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国家间的侵略战争史公元七到八世纪,阿拉伯人阿拉伯哈里发国强行吞并南亚大片领土的行动。阿拉伯人的侵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公元644—645年,阿拉伯人逼近了印度边境,于650年夺取了伊斯塔赫尔城。651年,他们到达了阿姆河,后来将拜占庭在亚洲的全部领土占领了三分之二。第二阶段发生在公元712年,阿拉伯人侵入印度河下游地区,军队人数不超过6000人,但是装备有优良的攻城器材和强攻兵器,如可以拆卸后用骆驼运载的投石器和攻城器。阿拉伯人连续击败了印度人以后,将北面一直到木尔坦的印度河谷地并入了哈里发国。

    军队指挥学的重要分支,山地战和地形学如何服务军事领域?

    阿拉伯人之所以在这次战争中占据如此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军队组织得很好。阿拉伯军队基本上由骑兵组成,在山地和丛林中,具有高度的快速性和机动性,从而能够广泛运用各种奇袭。在山地中穿插运动的阿拉伯军队,往往能够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发动集中或者分组的攻击。

    在我国,对山地战术的研究从公元前500年前后就开始了。如我国著名的军事论著《孙子兵法》,里面就有这方面的内容。我国古代兵法《六韬》一书中的《豹韬》讲的就是在特种地形条件下作战的战略战术的韬略。书中的《林战》、《鸟云山兵》和《分险》等篇章,就是专门阐述山地作战的战术原则及作战方法的。

    书中归纳的几点要略概括如下:在兵力部署上,要加强警戒,并根据地形情况,将三军部署为“四五冲阵”,以防备前后左右敌人的袭击;在兵器配置上,要长短结合,将弓弩部署在外围;在阵地的设置上,要斩除草木,广辟道路,便于观察和机动;在作战制导上,要采取速战、轮番攻击的轮战战法,强调士气和体能的保存和迅速勇猛的攻击;在兵力运用上,要以攻击部队为主力,将其划分若干小队,相互应援,齐头并进,骑兵要在两侧来回机动支援;在战场管理上,要约束部队,严加保密,同时注意通信和联络。

    在这本古代兵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山地作战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复杂性,但是特征相当明显,以至于和现代的山地战观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有些许相似之处,看来在山地战中,有些道理是贯通古今的。

    人类在山岳丛林这种特殊的地形上作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五十年中,从未停息过。许多军事家凭借着这种特殊舞台导演过无数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战争话剧。纵观山岳丛林地的作战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支军队,无论武器装备多么精良,历史上享有多少盛誉,如果不重视研究山岳丛林地作战的特点、原则和方法,而轻率地在这种地形上作战,都难免要吃大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在东南亚作战的情形和越南战争时期美军的失利都能证实这一点。

    军队指挥学的重要分支,山地战和地形学如何服务军事领域?

    我军对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问题系统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南方几个军区的部队,广泛地开展了山岳从林地战斗行动的战术、技术试验和演习,积累了一些很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提高我军在这样地形上作战的适应能力奠定了基础。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不仅检验了我军在丛林地作战的能力,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这种作战规律的极好机会,使我们从战争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对山岳丛林地作战特殊性的认识,并告诫我们必须更深入地研究山岳丛林地作战的特殊规律。

    但是战争史发展的,指导战争的理论也是发展的,军事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借鉴历史,认识现实,开拓未来。近年来,世界各地爆发了许多具备高技术特征的现代化山地战役,曾经我们总结出来的某些数据和观点也必将由于技术、战术的发展而变得趋于陈旧。因此,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我们的理论。

    军队指挥学的重要分支,山地战和地形学如何服务军事领域?

    军事地形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地形资料的识别与使用以及地形分析两部分构成。前者包括地形图、海图、航空图、电子地图和航空相片的识别和使用,以及沙盘堆制、调制略图等;后者包括地形诸要塞和各类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以及攻防作战的地形分析。军事地形学不是孤立地发展起来的,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吸收、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它与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测绘学、军事地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形对战役、战术行动的影响,是军事地形学研究内容的出发点与归宿。军事地形学研究、评价地形的结论,为战役、战术行动正确利用地形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战役学、战术学的发展,又知道、推动着军事地形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军事地形学的主要内容,是军队指挥活动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军队指挥的发展和需要,是推动军事地形学研究内容充实与提高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地形学服务并隶属于军队指挥,是军队指挥学的一个分支。

  • 风去了无痕

    #石家庄头条# 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向宣化老部队要指挥尺

    1980年底,部队精简调整,减到了二营头上。我非常幸运,因为参加过团里组织的炮兵侦察兵集训,所以被团里留了下来。我打起背包,从二炮连来到了85炮连(后改成105炮连)。我就是从这个连考上石家庄陆军学院的。

    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学习时,有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军事地形学,安排时间相对较长。

    对于这门功课,应该说我已经很熟悉了,因为在团里侦察兵集训时学得比较精通,但咱得谦虚点,重新学习,跟着作业。

    教保部门给我们每个学员发了一个步兵指挥尺,我用起来怎么也不如以前用过的炮兵指挥尺顺手,可在军校也不好找,就想起了宣化的老部队。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老连队——85炮连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

    没想到,不几天我就收到了连队指导员徐建东寄来的炮兵指挥尺,并附信一封,徐指导员在信中介绍连队的情况,鼓励我好好学习,完成学业,将来为部队建设做贡献……

    我看后很感动。以前,我与徐指导员虽在一个团队,但并不认识,他是在我上军校后才上任的,却这样热心。老部队真好,老部队的人更好。我军校毕业回到团队,第一时间便去看望他和其他战友。

    后来,我们有幸在团政治处一起工作了几年,他升任三营教导员,我调到上级机关,离开部队后都留在了宣化。

    更有幸的是,近年来我们搞宣化周边游,我与徐建东老哥和其他几位战友时常出游,亲近自然,锻炼身体,谈笑风生,好不快哉!缘分呐!

    有一次,我在战友微信群说起指挥尺一事,徐建东老哥说:“小事一件,你还记在心上。” 我想,对于在人生的道路上帮助过我的人和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忘记啊!
    #军营# #张家口头条# #宣化# #石家庄身边事# #石家庄# #张家口# #保定头条#

  • 沉稳大叔

    难忘军校那个“猴班”
    人生都有梦幻般的青春岁月,激情四射,理想飞扬,终身难忘。职业军人的青春记忆,差不多都是定格在军校时光。
    我的军校生活前前后后近十年,但最为欢畅淋漓最为刻骨铭心的还是戴“红牌牌”的初级指挥学段。学院共五个大队,类同于地方高校的“系”,二大队辖四个学员队,每个学员队编九个班,我所在的班排序第九,名符其实的“臭老九”,各学员队乃至全校鲜有人知我们是“九班”,但几乎无人不晓我们的“猴班”。
    顾名思义,“猴班”属猴,贼精贼精的,抱团折腾,难得消停。我们“猴班”九个人,来自七个省份,身高胖瘦性格各异,但并不影响“猴班”锻造。
    违纪自然是“猴班”的天性。学院明令禁止私自去游泳馆游泳,班长属“漠北猴”,来自内蒙古大草原,胆大包天却天生怕水不会游泳,担心游泳项拉分导致军体课挂科,大夏天中午午睡时间,偷偷带领全班去游泳馆“加练”,返回时途经家属院,生怕碰上队领导而东拐西躲,却鬼使神差拐到队长“铁面判官”的家门口,并千载难逢地与队长撞个正着,结局不言而喻,全队大会轮番检讨,“孙猴子翻不出老佛爷手掌心”,“猴班”从此得名。
    比武竞赛是部队的“家常饭”,军校当然也当它成“家常菜”,军事地形学一科就安排了“沙盘堆制”和“定向越野”两项比武竞赛。“猴班”代表学员队参赛,不仅鬼使神差地“堆”出了奖牌,还千载难逢地“堆”进了学院战术学科“经典案例”。竞赛开始前,来自东北林区的“窜天猴”发挥“神偷绝技”,从主席台“顺”来一份《考卷c》。现场抽签,考卷下发后,都按分工忙得天昏地暗,谁也没管下发的《考卷A》在一边静静地躺着。30分钟后赛程过半,“猴班”遥遥领先已进入收关“整饰”阶段,迎来诸多考官和考生围观,“猴哥”们也洋洋自得跟左右考点比较,但越比越诧异,沙盘所显地貌与左右考点格格不入明显不同,这才反应过来是答错了考卷!“猴哥”们经简短合议,迅速推倒重来,再也顾不上网格坐标以及高程控制的精准,直接来了个“照猫画虎”,参照左右考点沙盘地貌“临摹复制”,最终居然还获得第三名拿了铜牌!此事当年就与“上甘岭战役”一道进入学院战役学经典案例,反面教材正面用,强调“兵无定势水无常形”,战役战术贵在灵活运用。“猴班”的“猴性”因此载入史册,差不多“遗臭万年”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猴哥”们分布在天南海北,但总在“猴班”微信群交流,也常常利用假期相互走动,聚到一起时虽已从“猴仔”变身“猴王”了,但那股子“猴性”依然没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