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你知道的天津南开中学校友有哪些?_天津南开中学校友名录

想咨询一下关于你知道的天津南开中学校友有哪些?,天津南开中学校友名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左岸

    看过师友冷冷七对我的母校天津南开中学著名校友的回答后深受感动,谢谢师友对南开中学的厚爱和辛勤付出!我为自已的母校一百多年来涌现出的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杰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校友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我是南开中学1965届毕业的普通校友,在校期间曾负责过南开中学校史资料组和筹办过校史展览馆,也收集整理过一些著名校友的亊迹,现根据目前我手头的零散资料对师友冷冷七已发布的南开中学知名校友(不再重复)做一点补充:

    严仁赓 (1910年9月一一)

    1929届校友,天津市人,曾任浙江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助理,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叶笃义 (1912一一2004)

    1930届校友,安徽省安庆人,杰出爱国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盟副主席。

    黄钰生 (1898一一1990)

    1915届校友,湖北省仙桃市人,著名教育家,图书馆学家。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图书馆馆长,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马骏 (1895一一1928)

    1915届校友,黑龙江省宁安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当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部部长,同年9月与周恩来等组织觉悟社,是京津地区青年领袖之一。1925年与张闻天、邓小平等被党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大革命失败后,临危受命回国恢复和重建中共北京市委,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27年被奉系军阀拘捕,1928年英勇就义。

    杨坚白 (1909一1996)

    1929届校友,天津市人,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南开中学任教高中国文课。建国后历任南开中学校长,天津师范学院副院长,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常委。

    孙海麟 (1946一一)

    1967届校友,天津市人,历任共青团天津市委副书记,市旅游局长,塘沽区委书记,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岁月如梦

    南开和所有学校一样,毕业生中有好人,也有坏蛋。原天津市政法委书记、市检察长、被判死缓的李宝金就是南开中学毕业的吧?

  • whatsns

    今天是天津南开中学创新实验班报名的日子,好多学生排起了长队。
    天津市南开中学是天津市的顶尖中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被其他985大学录取的就更普遍了。
    这所学校培养了共和国两位总理,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学校。
    南开中学的创新实验班是在全市统招之前的提前招生。这个班的学生在南开中学也是属于尖子生。如果能被录取,考上一个好大学基本上就稳了!
    照片一的这所大楼名叫“范孙楼”建于1929年,是由南开中学校友捐建的,是纪念南开中学创办者著名教育家严范孙先生的。大楼的设计师是南开中学1912届的校友。
    南开中学是1904年,由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的。
    图五大楼入口处的牌匾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牌匾内容:我是爱南开的。
    周恩来总理1913年-1917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
    温家宝总理1954年-1960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
    图二中前排左1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教室学习。
    图三、图四是2011年,时任总理温家宝重回母校。#天津头条#

  • 教育

    1949年,老蒋两次亲临张伯苓家,劝说他去台湾,正当张伯苓犹豫不决时,一份无名氏的来信,让他毅然留了下来。
     
    张伯苓,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曾是周总理的恩师。他年轻时就立志教育救国。1904年,在天津创立了南开中学。
     
    随着中学的发展,张伯苓于1919年创办了南开大学。他还创立了南开女中和南开小学,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的军事,经济,科学等各方面的栋梁之才。
     
    周总理曾在南开中学读书,张伯苓对他的人品和才学非常欣赏。得知他家贫,特意免去他的学费,宿费,经常请他到家里一边谈论学校的事情,一边吃些家常饭:贴饼子,熬小鱼等。
     
    南开是私立学校,一切经费都源于私人捐赠,费用多为张伯苓筹集,为此他自称“一个化缘的老和尚”。
     
    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旧中国,维持一所私立大学的生存,困难重重,张伯苓写捐款求援信,四处奔泊,游走在军阀商界间。
     
    但是在困难面前,张伯苓始终保持乐观精神。他倡导“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号召南开学生一起燃烧起来,为国努力。
     
    1934年华北事变,张伯苓抗日态度坚定,呼吁“要团结一致对外”,南开学生打着“勿忘国耻”等旗号。张伯苓的爱国行为引发了日军的嫉恨。
     
    七七事变后,日寇炮轰南开大学。南开的教学楼、宿舍楼,均被夷为平地,化为废墟。
     
    30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张伯苓悲痛万分,表示:“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
     
    随后,张伯苓率南开大学转到重庆。
     
    1944年4月17日是南开中学40周年校庆,同时适逢张伯苓寿诞,周总理专程前往祝贺,与同为南开校友的国民党政治部副部长张厉生相遇。
     
    两人把老校长扶上滑杆,抬起走了一圈,众人鼓掌叫好。有人赋诗:“国共两部长,合作抬校长,师生情谊厚,佳话山城扬。”
     
    抗战胜利后,张伯苓回到天津,受到南开校友的热烈欢迎。不久,南开大学改为国立大学,张伯苓任校长,他慷慨激昂:“我要为南开再努力干15年。”
     
    1948年,老蒋3次打电话给张伯苓,想请他担任考试院院长,并写了亲笔信:“把教育部划归考试院,望先生为教育事业再多尽一份力量。”
     
    张伯苓考虑,南开复校后经费迟迟不拨,如果把教育部划归考试院,南开的经费就有希望了。
     
    于是他提出附加条件,同意担任考试院长三个月,但要兼任南开校长。老蒋一口答应,派人迎接张伯苓。
     
    谁知,张伯苓到南京就职不到一个月,就又回到了天津。他眉头紧皱,神色沮丧,不住叹气:“唉,真是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呀。”
     
    此后,张伯苓长期隐居重庆。
     
    1949年,老蒋两次亲临张伯苓家,劝说他去台湾,为他准备了专机,几时想走就几时走。张伯苓早已心灰意冷,提出辞职。
     
    几天后,蒋经国又来劝行,只要肯走,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几番劝说让张伯苓心里很矛盾,既不想去台湾,又怕共产党将来不放过他。
     
    在这关键时刻,收到一封“无名氏”的来信:“老同学飞飞希望老校长不要动。”飞飞是周总理在南开求学时的笔名,张伯苓领悟到学生对他的关爱,果断拒绝了老蒋的要求,毅然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5月,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张伯苓夫妇由重庆飞往北京。
     
    几个月后,张伯苓想回无津,周总理特意给天津方面写信,希望给予老校长照顾。
     
    1951年2月 23 日,张伯苓在天津病逝。周总理立刻从北京赶去家中吊唁,向老校长遗体行礼默哀。
     
    出任考试院长,是张伯苓政治生涯的颠峰,但也是这段经历,使他由一位著名教育家瞬间变成了“前朝遗老”。
     
    1986年,教育委员会举办了张伯苓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南开大学敬塑张伯苓铜像,以资永怀。
     
    1989年10月16日,张伯苓铜像迁入南开大学校园,张伯苓及其夫人的骨灰移葬于铜像后侧,张伯苓终于与他心心念念的南开融为一体。
     
    在落后的中国,张伯苓创办了南开学校,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散知识的种子,在战火中扛起爱国主义的大旗。
     
    他是中国脊梁,是伟大的爱国教育家!
     
     
    参考资料 《周恩来真情实录》 《国民政府文人高官的最后结局》
     
    作者:空山乔木
    编辑:青草
     
     
    #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